艾怡良身高不高,但她有張「高個臉」,而她所創作、演唱的歌曲即使在心底翻攪,也經過那麼多了,但她對自己仍有猶疑及自卑之處。這些矛盾聚合在她的創作。
【鏡大咖】不能一直吃憂鬱長大 艾怡良

去年是艾怡良的驚奇之旅。第一次演電影就是主角,而且還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也拿下最佳原創歌曲獎。金曲歌后對獎再熟悉,但她以前的資本中是沒有演戲這件事的。這外在的變化在轉,她的內心這幾年的想法與低潮同時也在轉著。身為一個創作的人,她常常接近黑暗,或是沉溺於此嗅成靈感。
然而,她也是一個喜歡去海邊的人呀,於是最後金曲歌后想通的是,何苦一定要吃憂鬱長大!

山寨大姐頭 艾怡良
2011年獲第5屆《超級偶像》冠軍,2017年獲第2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2021年以《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入圍第58屆金馬最佳新人獎,並以電影主題曲〈我這個人〉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新發行第5張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將於1月22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演唱會「從夜晚出生的我們」。
金馬獎示弱,覺得身邊的人能量都很大
也的確是矛盾的,在去年金馬獎場合遇見艾怡良受訪,她講話輕聲、收斂著自我,那聲線極不似歌聲裡的她。艾怡良事後回想,「因為我很尊敬我身邊的每一位,包括坐我旁邊的15歲方昱婷(《美國女孩》主演)。太可怕了吧!我15歲都不知道在幹什麼!」
如「活得/高亢/低落」「若不是無感/就是笑得發燙」,她歌詞裡偶會出現兩極對立的情緒,那的確是她的一滴映照出她自己。

去年疫情最烈時,艾怡良在家中寫了大部分新專輯中的歌。離上張專輯至今3年多,〈Forever Young〉這首歌曾讓她拿下金曲最佳作曲人獎,卻也成了她的關卡。她很敏感,她看到歌迷對她的期待,然後一直自問:我要複製那樣的期待嗎?而她早有答案,「那就不是好歌曲的初衷啦。」
艾怡良也把自己的疑惑與導演徐譽庭討論,「我說,我現在的態度跟想法已經變了,沒有什麼太大的情緒波動,我覺得這樣挺好的,而且我也喜歡這樣子中庸的感覺。導演說沒關係啊,妳就照著自己的變化去寫歌,才會真誠,或許聽妳歌的人過了3年也達到另一個狀態。」艾怡良不是沒有答案,只是她需要確認,「我覺得還是誠實以對好了。」那也是讓她最舒坦的方式。

導演徐譽庭會找艾怡良演《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是因為曾看到她在第1張專輯的MV抱著一個半裸男大哭,而且哭得很有情緒。最後徐譽庭真的找艾怡良演戲了,而且還入圍了金馬獎。艾怡良笑:「太奇怪了,因為金馬兩個字是我一輩子沒有夢想過的。」
當她說起身處金馬獎時,她覺得身邊的人能量都很大時。我忍不住笑了,因為眼前這位個子小小的金曲歌后,唱起歌來的能量也是很大的。艾怡良若有所思,點點頭,「我正在練習,不要把自己放得太小,要練習,因為你自己的成長不只是自己的成長,而且是關於一整個團隊的。」
她唱的歌總有藍色的調子、摩擦著靈魂的聲響,那不會是張狂的快樂。問經過演戲洗禮的她,這個時候最在意什麼?她立刻回答:「我最在意的是跟自己和解這件事。」
歌后太響亮,我試著假裝自己很不抖
她意識也清楚感受到,當電影的角色「附身」於自己身上時,那些背到爛熟的事,最終也成為她個性的一部分。「好像也教會了自己什麼。其中一部分,就是跟自己和解。可能有一些不太自信的過往之後,我其實一直很想原諒自己,或饒了自己,表演跟個性都會更鮮活一點,」她笑:「也不能一直吃憂鬱長大這樣子。以前有點依靠這個沉溺,可是一天的時刻不只有晚上,我也是喜歡去海邊的人,那為什麼不把那一面挖出來寫⋯」

很有趣的是,金曲歌后在幾年前拿下金曲獎後,原本自我與獎項是該在一個空間的,但人的心緒與自信卻讓邊界動態化,她陳述:「跟金曲獎這麼高的榮譽並存,是我一開始很不敢置信的事,那個不敢置信導致了不信任自己。」
這樣外在看起來是自信滿滿的長相啊,可是她總是把七情六欲相伴一路,想要隱藏,最後連自己都騙不了。
「我試著假裝自己很不抖,那個抖,是因為自己要承擔歌后兩個字。」當她後來終於理解那就是她的功課,她理解了這一個更大的世界與系統,而這系統最終又塑造了部分的她,歌后與她之間有著互相滲透的過程,她若有所感:「功課都是要寫的,你一定要度過它。」
那些緊張,或是不自信。艾怡良經過3年後才漸漸想通。當她要把好的能量帶給別人,她就不能是那個狀態。

那些私密的感受,在歌裡或許有著,但被隱晦寫著。她有些歌有共同的歌詞創作者,但有些沒有。「有一些歌還是滿私密的 ,我會偷偷拿回來,像〈貪〉這首歌,不是在共同合作下會完成的事情,你必須面對自己,很近的聽自己的聲音。那我會抓在手上。」她這樣說著,也承認自己在感情上沒有安全感,想要一切的,就如她創作詞曲的〈貪〉唱著,「我和他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我不懂得節儉/浪費了很多的時間/風化了我的防線/他愛的/我全給」,這下我懂艾怡良說這首歌太私密的原因了,自己對感情的貪,當然要自己解決!
說起感情事,汲汲營營不會是太完美下場
艾怡良去年底再傳新戀情,是認為自己是需要戀愛的女生嗎?我以為會是肯定的回答,她卻說:「我現在比較淡耶,在幾年的戀情之中,妳也告別了一些人,也知道汲汲營營去爭取一段感情,通常不會是太完美的下場。妳的期待愈高,妳的完美值愈高,自己都達不到了,妳怎麼可能期望別人?」

34歲的她,與先前的男友曾走到婚姻前那一步,感情關係不在了,但那些所經歷過的積澱於心。那是對愛情飛蛾撲火,而塵埃終究落定之後,她也懂了,「好像平等真的滿難的,在要求對等的心態之下,你還要有一個很寬容的心。以前會計較,我去找你的時間多;我幫你付出的多;我期待的多;我期待婚姻或小孩,你不期待嗎?會比較,你在負面前提下會覺得自己是輸家。」
「我現在就是盡量平靜的,但是很深的去解析一個人的優點,我甚至不看缺點,因為我自己缺點多到不行⋯」又回到與自己和解的主旋律,這雖然不能說是解脫,但至少不再放任自己被黑暗捕獲,或讓憂鬱漫成野獸。
場邊側記
艾怡良講起自己3年多前領養的狗Pepper時說,她很乖,只是不善於跟其他狗狗做朋友,我說那不就是艾怡良嗎?艾怡良大笑認了:「她每次認識新朋友就是打架,隔天就一起去追蝴蝶了。慢熟,跟我一樣。」
造型:陳慧明/化妝:曾國維 Tsengkuowei/髮型:Walter Chen@ HC hair culture / 服裝提供:BOSS(印花上衣、印花長褲)/場地提供:gala gala Indoor market 嘎啦嘎啦市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