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館團圓夜3】「彭家園」吃廣東家常菜 走進一部香江廚師創業史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一口咬下可同時吃到鴨肉、鴨皮、芋泥的「芋泥酥鴨」,芋泥沒有過多調味,鹹味全在鴨肉,是「彭家園」人氣不墜的紅牌。(400元/份)
一口咬下可同時吃到鴨肉、鴨皮、芋泥的「芋泥酥鴨」,芋泥沒有過多調味,鹹味全在鴨肉,是「彭家園」人氣不墜的紅牌。(400元/份)
以前我總是納悶,為什麼台北的「羊城小館」「醉楓園」這幾家店的招牌菜如出一轍,幾乎都不脫「脆皮酥雞」、「芋泥酥鴨」、「瓊山豆腐」、「京都排骨」、「鹽酥中蝦」的範疇,就連米其林必比登也看中菜單幾乎一模一樣的彭家園與醉楓園,連續4年給予肯定。直到帶廣東口音的彭家園老闆彭壯銳談起家族故事,帶我走進一部香江廚師創業史,才解開盤旋心中已久的疑惑。
「彭家園」的故事要回溯到60多年前,從廣東陸河縣客家村偷渡到香港的幾個堂兄弟,一個帶一個進了餐館這個行當,起初在香港沙田的楓林小館學藝練功,後來陸續移民台灣,前後開起了「彭家園」、「羊城小館」、「醉楓園」等幾家餐館。
「彭家園」在台北東豐街屹立37年,是米其林必比登認可的老店。
彭壯銳是最小的弟弟,來台灣後先在延吉街的彭家園工作,內外場一把抓,民國73年3月才獨立在東豐街開了彭家園。一晃近40年,其他幾位堂兄弟有的退休、有的轉手,只有彭壯銳還堅守崗位,即使去年碰上疫情,餐廳暫時歇業,他還是每日開車來巡店。
跟著堂哥們到台灣成家立業的彭壯銳,很珍惜多年兄弟情。
說起自家招牌菜,彭壯銳坦承都是從楓林小館開枝散葉而來。「芋泥酥鴨本來是重口味的廣東家常菜,我們改良成一層鴨肉、一層芋泥、一層鴨皮的型態,芡汁分開放,供客人自行調味。因為客人點得多,每週要做3次芋泥,每次12台斤,用料新鮮,自然好吃。」
別處少見的「瓊山豆腐」,只用蛋白與高湯蒸成,蛋黃全部不要;「京都排骨」則是彭壯銳的堂哥當年在楓林小館上班時與其他兄弟腦力激盪創造的新菜,分切整片豬肋排,一半帶骨、一半純肉,咬起來十分過癮。
雖然拋棄蛋黃很可惜,但純用蛋白做成、只以干貝汁勾芡調味的「瓊山豆腐」確實很特別。(400元/份)
高溫炸到酥香的「鹽酥中蝦」,是必點招牌之一。(500元/份)
略帶甜味的「京都排骨」,骨邊肉最好吃。(500元/份)
廣東人稱之為當紅炸子雞的「脆皮酥雞」,很適合外帶當年菜。(350元/半隻)
客人上門,不點別的,總是點這幾道菜,即使做年菜外帶,點單最多的也是這幾樣,頂多上幾道「佛跳牆」、「青蟹粉絲煲」撐場面,彭壯銳露出笑容說:「可能是很專注做一件事,做久了自然做得好。這麼多年下來,看遍潮起潮落,我惜緣感恩、珍惜兄弟、以和為貴、知足常樂。」適逢全家團聚的春節,彭老闆兢兢業業多年體悟的心得,讓人格外有感。
疫情之前,彭家園剛新換壁紙,地毯也定期清洗,保持環境清潔。
彭家園門口長年掛著年菜圖片,也成了一種特色。

彭家園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東豐街60號
  • 電話:02-2704-5152
  • 營業時間:11:30~14:00、17:30~21:00,除夕中午不營業、初一公休。
  • 刷卡:不可。收1成服務費。
  • 年菜資訊: 6人份套餐4,880元,也可單點。年菜外帶預約至1月25日,不接受電話訂購,需親至店內訂餐、全額付清並領取號碼牌,除夕當天11:30~15:00到店取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