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刺蝟的餐桌 米其林最佳年輕主廚林佾華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林佾華的「澀Sur」在台中開業1年就入選米其林的餐盤推薦名單,2年後被評為1星。
林佾華的「澀Sur」在台中開業1年就入選米其林的餐盤推薦名單,2年後被評為1星。
讀大學時,一份顛覆傳統的菜單設計,讓林佾華被老師嚴厲批評,吞了難看的低分。多年後他開餐廳,同樣的菜單設計,卻讓他的餐廳短短2年就摘下米其林1星,他自己更被米其林選為年度最佳年輕主廚。
他不愛說話,不愛面對鏡頭,餐廳是他的展場,想法與心情都藏在餐盤裡。他形容自己反社會、偏激,然而仔細咀嚼他每一道菜,那裡頭不只是憤世,還有平等與愛。
還在讀大學時,有門課叫菜單規劃,林佾華回憶:「期末報告是設計一份你理想中的餐廳菜單,我們設計了一份,但老師看了覺得不太可行,跟他解釋也沒用,被給了一個滿難看的分數,及格邊緣。」

不愛上鏡頭 開餐廳做自己

林佾華接著說:「我們現在的餐廳就是照那份報告去設計,菜色、價位、菜的道數、多少座位、怎麼賣。」你現在講出來是故意氣他嗎?「不會啦,他根本不會記得我們。」
他的餐廳「澀Sur」開在台中科博館旁一條安靜的馬路邊,小巧溫馨,僅十多個座位,開幕才2年,去年八月就摘下米其林一星,當時剛滿30歲的林佾華更獲頒米其林「年度最佳年輕主廚」。
這道菜的麵餅由小米製成,內餡包括鹹豬肉、山茼蒿青醬、焦化水果玉米,香料則有馬告、刺蔥等原住民香料。
米其林這樣介紹Sur:「將市場所見的日常食材,用現代烹調方式,重新闡述台灣料理的細膩滋味。」再看看Sur的菜單,草仔稞、鹹豬肉、青草茶、梅乾菜、甘納豆…皆是食材,果真十分台灣日常,然而,端上桌的卻分明是一道又一道美麗絕倫的法式菜色。
年少有成,我們採訪這天,林佾華看起來卻無喜悅,像是1年沒有睡飽了,疲倦中帶著一點憤世感,染著一頭金髮的他看來像一隻金色刺蝟,採訪的前半個小時,氣氛跟他後方廚房的冷凍庫差不多。嗆老師的回憶,便是當我問他為何年紀輕輕就選擇開餐廳,而非到五星飯店當主廚的一連串問答而起。
「這個行業其實沒有太多有趣的,重複的備料、清潔,遲早你會想試試能不能做點什麼。」他說,有的主廚選擇上螢幕、進電視圈,「他們就會面對更大的族群,需要建立形象,這很不容易。」你不考慮?「我不是很上相。」不喜歡鏡頭?還是不喜歡講話?「應該說,我不想講別人想聽的話。」開餐廳就能做自己?「當然啊,因為自己出錢,自由度比較高,如果上節目就相反了,有節目需求,有一些情況需要配合。」
他接著說:「以前小時候是被教育成不能說謊話,可是長大後被教育成你不能說實話。」我們請他舉例,他想了一下,說印象最深是大學那門課。
去年8月,米其林指南將「年度最佳年輕主廚」獎座頒給剛滿30歲的林佾華。
「老師覺得售價太高,而且沒有正統的前菜、湯、主菜、甜點的編排法。」那你們的編排?「我們沒有一定要放沙拉或湯,而且每一道菜的分量是一樣的,比如有十道菜,我們覺得每一道菜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為了先墊肚子或鋪陳主菜,我們花在每一道菜的時間心力,是相同的。」他這一連串陳述像是隱隱傳遞了一些什麼,只是採訪一開始我還沒意識到。

跟名廚學習 體認自我不足

他高中考上台中高農餐飲科(現為興大附農),他說,絕非人們想像的從小立志當廚師,「考上了,就去看看,後來考高雄餐旅大學也是,餐飲科的第一志願就是高餐,就去考啊。」幾歲確定想當廚師?「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未必有答案,但頭已經洗了就要洗完,如果我沒有把事情做到我理想中的好就離開,會有遺憾,至少當下要盡力,哪天念頭一轉不想做了,才不會回頭一看,好像什麼事沒完成。」
林佾華習慣躲在廚房,頂多透過這個洞口出餐,他說廚房是個令他能安心工作的地方,不必與外界接觸。
讀高雄餐旅大學時,大三他到台中當時知名的樂沐餐廳實習,退伍後到名廚江振誠開的RAW工作,他說,皆是大開眼界的經歷,「在學校比賽拿了獎會覺得自己好像不錯,但一次又一次,在你覺得自己不錯時,總會有人告訴你其實你還不行。」
頂尖的主廚是什麼樣?我跟他聊起《美味不設限》這部電影,電影裡的法國廚師光是調製醬汁便無比精細,當年在RAW正是負責醬汁與肉台的他說:「真的是這樣,一點點的鹽、或一點點的檸檬汁,都會改變非常大。」這麼難調控?「這就是要學習的地方。」
他又以壽司師傅舉例,「一般的壽司師傅跟頂尖的壽司師傅,光是切魚、片魚就差很多,順紋切或逆紋切,還有確保在低溫下完成,所以魚要放在冰過的烤盤,也要冰手,不然手的溫度會傳到魚肉。我習慣用冰的鹽水泡手,鹽可以抑菌,然後擦乾,趕快殺一殺,如果我發現手溫回復到會影響魚肉,就不再碰。」
這份來自屏東六堆的黑豬肉處理得毫無腥味,美味不輸伊比利豬。
但他也強調,這是高標準餐廳的要求,不見得適用一般餐廳或小吃店,「不能說小餐廳就是錯的,因為需求不同,策略就不同,小吃店有小吃店的需求,比如它需要很快速地提供幾百人用餐。」

為了陪外婆 回來台中開店

在RAW1年多,25歲那年,林佾華的外公過世。他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忙工作,由外公與外婆帶大。他以爺爺、阿嬤稱呼外公、外婆,「爺爺離開了,阿嬤會覺得蠻孤單,情緒比較低落,我覺得我需要回去陪她,這是我的責任,阿嬤把我從小帶到大,就提離職。」爸媽呢?「媽媽比較早離開,爸爸沒在聯絡,就…沒關係了。」
他與妹妹自小住在外公、外婆家,舅舅、阿姨同住,「他們都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小孩,真正的好人,所以我希望有能力時也能付出一些。」金色的刺蝟提到家人時終於收起一身刺,忽然就柔軟了,「我是為了阿嬤才回來開店的,我就是想住在台中,住在家裡,回家可以陪阿嬤看八點檔。」
林佾華難得露出笑容,看來卻仍是疲累,他說長年每天睡不到6小時。
我不忍追問他母親何時過世,直到採訪結束開始拍照,昏黃燈光中我試著開口:「你私人臉書的封面照片,是媽媽跟妹妹嗎?」那張泛黃照片裡是一名女子摟著可愛小女孩,二人開心站在花田。林佾華答:「對。」媽媽在你幾歲時離開?「高二吧,比較突然那種,心臟。」所以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沒有啊,所以以後再遇到什麼事都不會覺得有太大打擊,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昏暗燈光中只見他乍然紅了眼。
回台中,他與朋友合資200萬元開餐廳,2年後,「200萬元回收完就結束餐廳,起碼沒賠錢,做白工而已,當然每個月會有一點利潤,但只是剛好夠生活。」
林佾華不甘心,「覺得還沒有完成什麼,就再去貸200萬元,再來一次。」這一次,就是「澀Sur」了。這200萬元到現在攤平了嗎?「有,其實計算得夠清楚就可以,以前經驗不夠,當成繳學費,比如哪些地方可以省,哪些不行。」

開店是數學 精省提高薪酬

哪些地方可以省?「設備、裝潢、任何硬體,我們要買的不是一輩子不會壞的,買使用年限差不多的就好。」確實,他的廚房沒有豪華炫目的高檔爐具,比起坊間動輒花數百萬元裝潢的餐廳,Sur的用餐空間更是簡單樸實,如他所說,大概是所有米其林星星餐廳中最小、最窮的一間。桌數、團隊人數、產值皆經過精算,「開店是數學的遊戲,我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金主,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相較於一般餐廳裝潢費動輒數百萬元,Sur簡單得近乎樸實。
哪些地方不能省?「人事成本吧,要給員工適當報酬,不是血汗壓榨,我們也會放年假、暑假,各二個禮拜。還有加薪制度、福利,現在都OK,已經有餘裕請他們吃星級餐廳去體驗,一起追求進步。我是從底層做上來的,很能感同身受那些正在努力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店是數學的遊戲,日常也是,他要掌廚、要經營、創作菜單、看書,「我不太會浪費時間,即使10分鐘。我通常4點多睡覺,9點多起來上班,不這樣就沒時間。」每天睡不到6小時,他連聽podcast吸收資訊,都快轉成二倍速度。這樣的日子過了多久?「我回台中多久就有多久。」長達5年,難怪看來如此疲倦。
盤中的午魚鮮美豐嫩,下方米飯看似燉飯,實則由義大利麵製成,再添入東南亞香料。
只是,不平等加劇的失衡時代,努力真的會有收穫嗎?反骨憤世如他當然也曾懷疑,他說,直到在RAW看到當時的主廚黃以倫,「他對自己的要求、創作、對團隊的照顧,付出的時間超乎我們想像,比如說,有一套菜單的主題是百年醬料,他就會做足功課,把全台灣的醬油都試過。他示範給我看,當你花時間、心力去努力,是有機會達成某些事,但大部分的人不願意,那表示你光是願意按部就班,不投機取巧,就擠進前十趴了,是不是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再往前?」
而今他終於也成了星級主廚,然而星級餐廳的經營從來不容易,摘星只是這一年,明年、後年呢?那是無止盡的不歸路,國外就不只一位星級主廚因壓力過大而自殺,也曾有餐廳主動「歸還星星」。

不允許失誤 準確傳達想法

林佾華很清楚:「得獎當然很開心,可是當你回過頭來要繼續出餐,每天睜開眼都是一關,我有沒有辦法安全度過今天?會不會有意外、或客人吃了發生什麼事?我們沒有本錢失誤。
林佾華的餐廳Sur僅十幾個座位,因此訂位不易。
意外無所不在,例如先前另一家媒體採訪他時,當天水管忽然破裂,兵荒馬亂,他們一一向客人致歉、改期。我們也是,約好的日期將屆,市府忽然公告那天停水,採訪順延一週,不僅如此,「預約好的客人就移到禮拜一,我們利用原本禮拜一休假日加班,這是誠信問題,尤其現在訂位比較不容易。是有水塔可以支撐一陣子,但不是那麼安全,只要有可能失誤,我都盡量避免。」
不能失誤,還得3個月換一次菜單。頂級餐廳的料理不只是料理,那已是藝術創作的競技場。我們請他舉例一道滿意的創作,他說,某次想推出巧克力甜點,「但我不想用巧克力本人,因為巧克力是半成品,味道被侷限了。巧克力是豆類經過發酵、精製,再加糖、加可可脂做出來的,知道怎麼做出來,就可以按照這個邏輯去設計。」
最後,他以台灣常見的豆豉為食材,「豆豉是發酵過的黑豆,然後我們用高溫的焦糖來補足它的糖度、去除發酵味,再加鮮奶油來補足脂肪,另外再加海鹽。客人都以為吃到的是調味過的巧克力,其實裡面沒有任何一點巧克力成分。」
這道甜點中,冰淇淋由白乳酪、甜酒釀、蘋果製成,加入桂花露,美味無比,醬汁則用了萬壽菊、薄荷、醬油膏、甘草、檸檬汁等,滋味繁複迷人。(翻攝自Sur臉書)
美食社團「愛飯團」團長許心怡曾二次到Sur用餐,她說:「林佾華跟一般年輕廚師不太一樣的是他有清楚的想法,他用法國菜的語彙去講自己記憶中的味道,而且呈現得滿準確,有些廚師是講了很大的道理,但我吃到的卻跟他講的沒太大關係。」許心怡舉例,Sur的菜色相當在地,「有些甚至只有台中人才吃得到,像有一道甜點就有台中豐仁冰的概念,他也用過麻薏,那是台中人夏天消暑的食物,還有草菇,新鮮草菇很難買,但台中新社就是產地。很多廚師喜歡硬去強調在地,但他做得很到位,融會貫通。」
Sur過去3個月的菜單名為「淡墨」,這道菜看似餛飩,餛飩皮卻由透抽與干貝漿製成,內餡包括墨魚醬。高湯加了花椒、話梅,味道繁複。
是的,傳達想法。與其說林佾華喜歡料理,不如說他更熱愛創作,他說:「我比較會有感而發,有東西想表達,每一套菜單就是我當下的心情,我把它當作展覽,策展3個月,下次要展出什麼,再想。」他愛看展覽,當年高餐的畢業旅行是去巴黎,他就不斷地逛美術館博物館、逛累了喝咖啡、再繼續逛。
30歲就摘下一星,下一個目標呢?他答:「這邊的計畫是5年,5年後我還沒想清楚是不是繼續開店,不一定,也許文字或陶藝,寫作、捏陶就像料理,沒有侷限的素材。」
蛤蠣絲瓜,食材用了清酒、鹹檸檬、嫩薑、蒜味白茄泥、豆薯片、水田芥苗等。(客人Lilian提供)
見我們驚訝,他又說:「一定會有人說為什麼你不堅持做這一行做到底?可是時代不同,我努力過了,但再努力也跟不上房價的速度,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從出生就沒有夢想可言,以前講成家立業、買房子、養育下一代,現在很絕望啊,沒有目標,我們就變成喜歡做一些自我的事,餓不死、不用吃很飽,就是這個時代。我不會讓自己餓到,但更多是自我實現。」

訂位講公平 實踐心中正義

憤怒的青年有太多話想說,創作是抒發,星級菜單裡藏著各種密碼,然而,裡頭並不僅是憤怒。例如前一季的菜單「淡墨」,他大量採用本土食材:梅乾菜、草菇、茶葉、小米、栗子…連香料都在地:香菜、馬告、麻油…以及—東南亞的參巴醬。人們稱Sur是法國菜,他卻自我定義「現代台灣菜」,這份菜單就幾乎囊括了島上所有族群的飲食元素,甚至包括東南亞元素。
這不是他第一次納入東南亞元素,「台灣是大熔爐,融合很多文化,東南亞文化也是一部分,很多大型建設都靠他們的努力才做出來,像高鐵,可是你有看過移工自己搭高鐵嗎?我不會把他們當成外來的,像第一廣場的移工,他們就是台中的一部分,可是很多人一直不把他們當一回事,現在疫情造成移工短缺,才想到對他們好一點、幫他們過生日,很荒謬。」
他在自己的餐廳實踐心中的公平正義,連訂位都講究公平,沒人能有特權,「要訂位,就是排隊。」果然,即使我們約到採訪,但從去年九月初至今始終訂不到位,最後是透過朋友讓出已訂位名額,才得以吃到。

愛躲在廚房 盼客人認不出

幸而餐點沒令我們失望,用餐那天,11道菜相互爭奇鬥豔,光是每一道菜之中就有著酸甜苦辣鹹香…各種繁複滋味,所有的味道彼此競技、碰撞衝擊,最後卻又奇異地和諧共存在同一道菜之中,每一口都層次豐富且美味無比。
開業2年就摘下1星,林佾華卻說,至今仍不確定是否會一輩子開餐廳,也許會從事其他創作。
也如他所說,每一道菜看來都花了同樣的心力,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一道菜被稱為主菜、被特別重視,也沒有一道菜被忽視、被輕率對待,眾菜平等。
一頓飯吃下來始終沒見到林佾華身影,如他所說,他喜歡躲在廚房,最好客人都認不出他。用完餐我到附近走走,傍晚竟又在路邊見到林佾華,他在一間小吃店前等待,「來買員工晚餐啊,大家今天想吃這一家。」原來老闆還兼跑腿,也許這也是他實踐心中人人平等的方式之一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