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3】探訪慰安溫柔鄉 揭開軍中茶室藝術面紗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梅石營區軍官特約茶室漆上天藍色的牆面,831文化不再隱晦不可告人。
梅石營區軍官特約茶室漆上天藍色的牆面,831文化不再隱晦不可告人。
戰地時期,馬祖南竿梅石村從純樸的漁村,轉型為國軍的文康中心,村裡有休假中心、商店街、電影院和特約茶室,是南竿島上的「軍中樂園」,也是撫慰軍心的溫柔鄉。
門口尚留有當年娛樂券販售的年分與金額。
2018年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實施「連江縣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梅石營區的軍官特約茶室、士兵特約茶室一一修復,請來建築師團隊做整體設計規劃,除展示茶室歷史背景和當年侍應生規範外,一間間的茶室自然成為藝術創作的空間。該修復計畫也被縣政府規劃為「馬祖國際藝術島」起跑的第一站。
當年茶室一間間的套房,現在成為不同主題的藝術空間。
軍官特約茶室披上天藍色漸層外觀,象徵歡愉氣息,正式揭開茶室神祕面紗。實地走訪,意外發現茶室內的裝置藝術品,大量以亮粉色、螢光色的線條或文字,描繪侍應生的故事,亦有和阿兵哥的愛情故事;侍應生的日常,並非僅有沉重的心情。另一側建築則為藝術島計畫之一「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的展出空間,由各建築師為馬祖營區或海防據點提出設計圖,並展出供民眾參觀。
茶室內上演的侍應生日常,透過裝置藝術展現在世人眼前。
茶室內標語裝置,訴說侍應生的內心世界。
荒廢閒置的場域,成為過去和未來對話的橋梁。
順著步道往下,可抵達位於鵲橋前的士兵特約茶室。寬敞的空間中,亦有些寫實的紀錄,如當年特約茶室的娛樂券、新聞剪報和茶室老照片,常設主題展「特約青春─島.流離.她們與他們的生命記憶」,作品《不可多談的秘密》以鮮亮顏色的壓克力板,象徵侍應生的花綠洋裝。白色望遠鏡底下,描述著當年侍應生在梅石的生活景象,穿過透明的視窗,還能望見遠方的地景。
軍官和士兵特約茶室的建築本體皆以修舊復舊方式修復。
士兵特約茶室裡常設主題展作品《不可多談的秘密》,可用望遠鏡一瞧關於茶室的文字。
茶室歲月對於當地人來說也是不尋常的事情。
當年購買娛樂票必須出示軍人身分補給證,茶室票價也會隨軍公教調薪而逐年調漲。
正對著梅石士兵特約茶室有一處古老鵲橋,連結擁有理髮店、眼鏡行的商店街和物資補給站,當年這座小橋,曾有數不清的阿兵哥來去匆匆,如今卻是冷門景點。藝術家何采柔作品《搖欄》就在鵲橋頭,藍綠鐵欄杆象徵禁錮,底部卻可以如搖籃般搖動,就像茶室在戰地中的存在,看似監禁,欄杆裡的情欲卻是難以想像的張狂。
作品《搖欄》底部設計可以搖動,剛硬又柔軟地呈現出當年堅毅軍隊與溫柔茶室的反差。
「馬祖的軍事、民生建設在敲打淬鍊下,承載工兵的青春而生,孕育堅毅的馬祖精神。」大約50年前,商店街區域曾改為國軍使用的工兵教室,作為軍事構工教學。由於在歷史上,馬祖並未真正發生過戰爭,因此國軍有許多時間用來協助基礎建設,工兵也在當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後此區一度荒廢,直到兩年前文化處將其原貌保存修復活化,並保留其原有意義,將當年工兵日常和技藝展示出來,讓民眾能詳細了解。
最早原為商店街的一排建築,曾被國軍作為工兵教室,而後改建作為工兵技藝展示空間。
工兵訓練當中也包含地坪打底和磁磚鋪貼手法。
比如說砌磚,在展示空間裡,可看到工兵教學遺留下的示範成品,從選擇材質、重量,如何使用沙漿等;另一個空間,則是保留當年教學地坪打底和磁磚鋪貼的施工示範,甚至有不同大小、材質和顏色的磁磚,靠這些訓練過程在當年培養出優秀的工兵們。
工兵教室整齊劃一的窗櫺,呈現出特別的視覺延伸感。

馬祖國際藝術島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
  • 開放時間:每日10:00~16:00,各展區另有定時導覽服務,詳情可上官網matsubiennial.tw查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