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4】幽暗坑道下的創作 惹老兵憶當年熱淚盈眶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作品《照理來說應該可行》讓阿兵哥的坑道生活重新出現在觀賞者眼前。
作品《照理來說應該可行》讓阿兵哥的坑道生活重新出現在觀賞者眼前。
山隴是南竿鄉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這塊過去由國軍填海而來的新生地,時至今日,仍是旅客往返最熱鬧之處。原是國軍中山堂的山隴排練場,現為策展計畫「地下工事」作品之一《漁火 Chorous》的展出空間,觀賞方式十分特別。
進到漆黑的排練場裡,藝術家劉致宏引導觀賞者上到台階,站定後開啟微黃燈光,整個空間地板全是從南竿各沙灘採集來的沙子,堆積拼湊成「黃魚魚群」,一旁伴以燈塔明暗頻率閃爍的白光。過去在馬祖,清明之際是黃魚迴游進東引海域產卵的季節,漁民在船上「聽聲辨位」尋找魚群蹤跡的景象已不復見,透過眼前作品呈現,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當年野生黃魚大爆發的場景。
《漁火Chorous》重現當年野生黃魚迴游景象,特殊的觀賞形式是我很喜歡的作品之一。
《漁火Chorous》在山隴排練場展出。
另外,在南竿西北方的77據點,幽暗的坑道底下,有加拿大藝術家Liam Morgan(利安摩根)的作品《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藝術家以看似日常的桌椅,和利用人造光線、水源維持生命的植物,描述過去阿兵哥在地底下生存的樣態。同行友人雖年紀並不老,但他自稱「老兵」,感慨萬千的說:「看到這一幕我真的險些落淚,想起當年坑道裡的生活。」
下到坑道裡欣賞藝術品,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射口和消音錐都是當年坑道必備的裝置。
77據點地底下坑道四通八達,共有4位藝術家在此創作。
下到坑道裡欣賞藝術品,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在北竿后澳村鄰近楊公八使廟的一棟老屋裡,有策展計畫「地下工事」作品之一《採光》,藝術家邱承宏以過去軍事坑道窗景看出去多為植物為靈感,將植物的剪影雕鑿在牆面上,而這些植物「模特兒」,則是現在后澳村裡居民所種植的盆栽,藉此巧妙的將過去國軍的日常風景跨時空和現在結合。
藝術家刻劃植物剪影後留下的粉末,被重新捏製成一群鳥兒。
位於北竿后澳村的作品《採光》,將植物剪影細緻刻畫在牆上。
親身感受過「馬祖國際藝術島」作品的吸引力,我貪心希望能走遍南竿、北竿、東莒及東引,無奈時間有限,這次最終僅走訪南北竿。除了軍事據點,有的作品能讓人不知不覺深入傳統閩東建築的巷弄中,感受民居人文風情。
透過作品的帶領,一不小心就深入后澳村的巷弄。
后澳村還有許多閩東建築空屋,在光影之下隨意就能拍出美照。
軍人紀念公園的《珠螺村藝術裝置》未來將持續停留,盼望人煙罕至的公園可再次吸引人潮。

馬祖國際藝術島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
  • 開放時間:每日10:00~16:00,各展區另有定時導覽服務,詳情可上官網matsubiennial.tw查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