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 他翻轉物流業 打造全台第一個智慧倉儲還插旗海外 永聯物流開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建泰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永聯物流開發執行長張建泰,打造了台灣首座智慧物流園區,成功翻轉台灣物流產業。
永聯物流開發執行長張建泰,打造了台灣首座智慧物流園區,成功翻轉台灣物流產業。
「台灣有工業園區、科學園區,為什麼不能有物流園區?」8年前永聯物流開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建泰,因為想「改變」,對台灣的物流業開了第一槍。
身為老牌三星營造第二代,張建泰在父親交給他活化閒置土地的任務後,意外開啟了創業路。原本就有土木工程背景,張建泰又帶回矽谷新創精神,及在哈佛念書時打開的商業視野,用台灣從來沒有的物流地產角度,一手催生品牌「物流共和國」。目前全台共有6個園區、14座國際規格倉庫,使用率幾近滿倉,管理超過570,000平方公尺的倉庫。
外界讚嘆他替台灣打造了媲美亞馬遜的AWS智慧倉儲、成功翻轉產業,其實,更先進的OMega大型智慧倉儲設施也預計明年底完工,而張建泰挑戰的從來就不止是下一步。
駛入台六二線瑞芳路段,遠眺盤據整個山腰的「物流共和國」瑞芳園區,建物層層堆疊、一眼看不見盡頭。這裡占地15萬坪,共有10座超大型倉庫,光是現代感的建築外觀,就與過去一般人認知、加蓋在工廠旁的鐵皮倉庫完全不同。
2014年成立的「物流共和國」瑞芳園區,占地15萬坪,是全台第一個符合環保規章的智慧物流園區。吸引包括H&M、迪卡儂、雅詩蘭黛等國際品牌進駐。(永聯物流開發提供)

機器人揀貨 精準省力

凌晨4點就去打高爾夫球的永聯物流開發執行長張建泰,一早9點準時出現在園區,他走路習慣手插口袋,大眼炯炯有神,看到一個外國人走過,居然認得,「你猜他是哪國人?他是俄羅斯人,他們收購台灣白牌汽車零件賣回俄羅斯,在這裡租倉庫。我們這邊還有瑞典的H&M、法國雅詩蘭黛、德國Bosch洗碗機、韓國LG洗衣機…是不是就像共和國?」張建泰說,他想出「物流共和國」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全世界的貨都可以安安全全地放在這裡。
改變傳統物流產業的路上困難重重,張建泰說,堅持下去很重要。

張建泰小檔案

  • 出生:1973年
  • 現職:永聯物流開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營建管理博士班、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碩士、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碩士
  • 重要經歷:三星營造總經理 
  • 核心文化:為更好而改變
  • 休閒:高爾夫
採訪這天正值母親節檔期,園區裡著名的電商專倉,一百多台揀貨機器人(AGV),正忙著到處穿梭,每台機器人最高能承載2.4公尺的貨架,載重1公噸,靠讀取地上QRcode精準移動,有時還來個360度大旋轉,場面驚人,而揀貨員只須按照電腦螢幕的指示從容理貨。永聯物流開發行銷公關經理Nancy說:「只要認得英文字母、會掃描,誰都可以當揀貨員,我們總公司每個人包括財務長,都有來第一線支援過。」電商專倉揀貨瑣碎又複雜,但靠揀貨機器人及智慧物流作業雙管齊下,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包括寶雅、早餐吃麥片、D+AF都是主要客戶。
紅酒專倉內存放了350萬瓶紅酒,台灣60%的紅酒都從這裡出貨。
「其實智慧倉儲亞馬遜、阿里巴巴早就有了,但台灣為什麼一直沒有人做?」張建泰2014年才創立的永聯物流開發,是台灣第1、也是全世界唯一從買地、建設、系統、營運一條龍的物流地產開發公司。短短8年,已投資超過238億元,在全台蓋了6個園區、14座倉庫,管理超過8億美元的資產。「這樣的規模,只有與大型機構型投資人如國泰人壽策略合作,才能完成。」張建泰說。
但在永聯出現前,台灣物流業不是這樣玩的,「70%是不合法、舊舊爛爛的倉庫。」想改變、翻轉以舊思維運作了幾十年的產業當然不容易,「他們用傳統做法也可以,幹嘛要聽你的去改變?」但張建泰說,他本來就喜歡挑戰困難的事情。「大家不想碰、不願意做的,這就是商機,你有心態去做好、Keep going(繼續下去),那你就贏了。」10歲就移民美國的他,說話中英夾雜,偶爾也會接地氣講幾句台語。
疫情期間,電商專倉成長20%,幾近爆滿。每個包裹量少品項多,揀貨繁瑣複雜,靠自動化及智慧物流提升精準度。

名校拓視野 無懼挑戰

張建泰是老牌三星營造的第二代,他一路就讀土木工程相關科系,還念到哥倫比亞大學營建管理博士班,回台後曾在三星營造當了6、7年總經理。「那時就有瑞芳這塊地,我們家有營造背景,很會蓋房子,但不懂土地的商業模式,那是另一個領域。」為此,他30歲那年又申請到史丹佛商學院就讀,「我那時已經結婚生子,小孩都3歲了,還是照樣去讀書。」他在矽谷感受到新創的氛圍,「同學都很厲害,大家談的是夢想、談的是改變。Change lives. 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world.(改變生命,改變組織,改變世界)」史丹佛念完,他又有機會到哈佛設計學院就讀,接觸到不動產開發,看到全世界大規模的不動產公司,怎麼用驅動壽險資金的角度去開發城市。
張建泰說,他當時有了新思維,但還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去改變什麼,「我媽說我念那麼多書回來是不是要賺大錢了。」他苦笑,自己想的不是這些。「我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學了新技能,就像你學會很多打麻將的方法,不代表你一定贏,但至少已經比較會打不一樣的麻將了。」

動腦不停歇 運籌布局

視野、能耐一次次晉級的張建泰,重新再看瑞芳這塊15萬坪的地,想過蓋outlet、跟市政府合蓋墓地甚至監獄,也想過要引進迪士尼樂園,物流園區也是其中一個選項。「有些項目是法規不行,有些是商機或財務上不合理。」後來他評估,這塊地距離基隆港和雙北都很近,開發成物流園區的變動也最低、最適合。他開始找很多前輩求證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好比那時候,港商利豐物流台灣區的總裁就跟我說,台灣明明是個科技島,倉儲卻比泰國還爛。他們很需要好的倉庫,但是他們找不到。他說:『你蓋就對了,一定有需求。』」
2013年,他打造出首座國際規格倉儲,港商利豐集團第一個進駐;隔年,正式啟動全台第一個符合環保規章的現代化智慧物流園區。外界總推崇張建泰大膽改革了台灣的物流產業,他卻說,大膽的背後,其實是做足了方方面面的功課。他還曾飛到上海,拜訪國際物流地產開發商普洛斯取經。
張建泰(右2)喜歡用年輕人,他不介意對方有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認為願意學習及心態更重要。
要整合營建、科技、物流業,又要能站在客戶角度,預想他們未來的需求、替客戶解決各種問題,張建泰面對的不僅是極其龐大且複雜的經營管理,還要掌握、分析整個海內外市場的趨勢,壓力可想而知。他說他的腦袋幾乎沒有停下來過,「8年來都睡不好,常常睡到一半驚醒,很淺眠。」每次驚醒,或許是一個想法靈光乍現,更多是腦中不斷在推演、布局。
「改變一個產業就像要把馬車換汽車,每天遇到的困難及挑戰都不一樣。尤其原來那些馬車可能會圍堵你、不配合你,那也沒關係,我就自己來。」
張建泰有矽谷DNA,也耳濡目染父親白手起家的實業精神。他說創業的人,也許在同仁都仰賴著自己帶領方向時,偶有孤獨感,但沒有時間陷入低潮。「創業的人絕對要是樂觀主義者,去做就對了,做錯也沒有關係,fail fast很關鍵,愈快失敗愈好,你可以趕快去解決。比如一開始沒人要幫我做物流服務,那我就自己開一間物流服務公司,沒有人要幫我做運輸,就自己弄一個車隊…」張建泰邊做邊擴大供應鏈,如今已有6家關係企業。「甚至我們還有自己的棧板公司,研發生產塑膠含鋼的棧板取代容易發霉的木頭棧板。」
剛成立的艾利運能,是走在尖端的科技運輸,預計今年底要達到100輛車的目標。(翻攝自永聯物流開發官網)

倉儲再升級 插旗海外

他也不怕別人學走技術,「你可以去買AGV機器人、去引進智慧倉儲技術,但你也要先有這麼大的一塊地,再花100億元去蓋。」事實上,永聯的2.0版OMega大型智慧倉儲預計明年底完工,不只在台灣,也投資1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興建。「就像有了iPhone13還想要iPhone14,2.0倉儲功能、效率更優化,能縮短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
8年交出漂亮成績單,但張建泰並不覺得這樣就是成功,「很多人說我已經是獨角獸了,可以給自己打高分。我們還不是啊,我們還沒開始募資…」張建泰眼神更加犀利,他的每個下一步都在腦中演算,分秒不停。
紅酒倉外的點子存放區,充滿設計感。

後記:行程滿檔 切換自如

張建泰跟我們分享他平常的作息,早上要跟投資人開會、和地產團隊討論買地事宜,接著與設計團隊討論蓋什麼樣的倉庫,倉庫裡要投資怎樣的設備,如何轉換成租金,還要接待跨國品牌客戶…「之後到工地現場,有營造廠的人、鋼構廠的人,語言思維又不一樣了。一天之內要從皮鞋、拖鞋到草鞋…」行程爆炸的張建泰切換自如。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