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米其林星級主廚監製「天天饅頭、蘿蔔糕、滷肉飯美型入盤」 弘光科大的畢業餐會很台中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弘光科技大學禮聘林恬耀、黃以倫、田原諒悟3位米其林星級主廚來教導餐旅系大四學生企劃執行畢業餐會。(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弘光科技大學禮聘林恬耀、黃以倫、田原諒悟3位米其林星級主廚來教導餐旅系大四學生企劃執行畢業餐會。(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人才難尋,為了讓年輕世代能重燃對餐飲業的熱情、接起斷層,台中弘光科技大學特別禮聘創新法菜「RAW」前主廚黃以倫(Alain Huang)、時尚亞洲菜「logy」主廚田原諒悟(Ryogo Tahara)及摩登新加坡菜「JL Studio」主廚林恬耀(Jimmy Lim)3位米其林二星餐廳名廚,擔任餐旅系教授指導四年級畢業生,傳授星級餐廳的實戰經驗。日前舉辦畢業成果發表餐會,從場景、擺盤、餐點皆緊扣「台中、義大利」主題,12道菜的套餐,完全是fine dining規格。
一開始的開胃菜,就有清楚的台中意象,宛如走進第二市場。蘿蔔糕結合雞腳凍以「肉凍(Terrine)」呈現,糯米腸則使用口感Q彈的義式米型麵填入落花生與油蔥酥、裹上春捲皮酥炸。知名的李海滷肉飯被解構成米菓及豬皮的組合,刷上台中名產「東泉辣椒醬」與番茄糊特製的「憤怒醬(Arrabbiata sauce)」,裡頭藏進五花肉與滷汁製成的精華滷肉醬則隱約透露身世。老字號甜點「天天饅頭」變身黑色的「義式甜甜圈(Bomboloni)」不過填入的是梧棲漁港名產「燒酒螺」,海線風格滿滿。
開胃小點「蘿蔔糕」以肉凍的製作,將蘿蔔糕口感結合雞腳凍的風味,上方點綴以低溫油封蒜頭製成的「鯷魚蒜味醬」。(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開胃小點「糯米腸」以口感Q彈的義式米型麵填入落花生與油蔥酥、裹上春捲皮酥炸。(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開胃小點「螺肉、天天饅頭」將天天饅頭做成黑色義式甜甜圈,填入燒酒螺。(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開胃小點「李海滷肉飯」被解構成米菓及炸豬皮的組合。(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第二市場、草悟道、梧棲漁港、肉圓、麻薏及珍珠奶茶...這些關鍵字,是同學一開始交出的功課,也是這次菜單的起源。「因為這次是以台中風格結合義大利菜為主軸,同學們丟出這些ideas之後,我們就協助他們去想怎麼和在地食材組合起來,變成適合在活動做的菜色,試做之後,再去從細節優化。」黃以倫說。

餐點緊扣台中主題 學會減法邏輯

3位國籍與料理風格完全不同、在廚房唯我獨尊的主廚,到了學校,面對小自己20歲的學子們,耐著性子、手把手的教學,扮演「導師」的角色。除了因為年齡差距,產生口味喜好的世代衝擊,溝通上,也是一門學問。
主廚黃以倫(左)林恬耀(中)田原諒悟(右)私下也是好友,這次一起化身型男教授來餐飲學校教課。(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我原本以為教學應該很簡單,但其實很難。」被稱為「白臉擔當」的田原諒悟笑說,「如果是在餐廳,大家都聽我的,盡力去做,也不能出錯,但對同學們來說,他們會覺得為什麼我要聽你的?會有很多質疑。」所以他儘量不更動學生的想法,只在呈現和作法做調整,「這是他們的舞台,我盡可能想讓他們表現。」
「海藻豬 / Porchetta / 肉圓仔」在田原諒悟的調整之下,將樸實的街頭風味小吃變成賣相極佳的肉類主菜。(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好比肉類主菜選擇以義大利廣為人知的豬肉料理「Porchetta(脆皮豬肉捲)」,原是用帶皮五花肉捲入各式香料再送入爐内烤至外皮酥脆。熟悉義式料理、也曾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的田原諒梧認為,像這樣的街頭小吃若要端上fine dining餐桌,必須要重新組合,讓菜變美。考量到學生們尚未成熟的烹飪技巧,他建議將尺寸與份量縮小,並將油脂較多的五花肉改成較好控制的部位──里肌肉。
捲入旨味豐富的海鮮乾貨以及油蔥、中芹等在地台灣味,並將大甲芋頭製成鬆軟義式的麵疙瘩(Gnocchi),包入「肉圓仔」的內餡,再佐以各式醬汁及蔬果泥,使風味更顯層次感。
米其林二星餐廳「JL Studio」主廚林恬耀認為最重要的是刺激學生反思,並堅守自己的信念。(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甜點「Tearamisu」在林恬耀的建議下,拿掉提拉米蘇以往的咖啡元素,替換成茶,更呼應台中珍珠奶茶文化。(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最怕就是有我們的影子在。」林恬耀說,他表示學生可能聽命行事慣了,一開始都很客氣,聽到意見就想改,反而沒有捍衛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就會一直反問「從這個訓練,他們可以對自己有強壯的信念,未來才不會因為別人一個評論,就被擊潰,我覺得這是路要走遠的必備條件。」

對魔鬼細節的追求 培養自信領導力

與學生們的合作,是從實作中,不斷梳理邏輯的過程。主廚們安排的課程教學,從分工進度、菜單設計與團隊出菜流程,每項都不容馬虎,例如設計菜單時,他們親力親為帶領學生深入考察地方特色。「像是我們沙拉的主題是草悟道,Chef Alain還親自與草悟道的設計者聊當初的設計理念與創作緣由,這是最直接、也最令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方式,當我們想要與菜色做連結,必須了解歷史,也需要明白這道菜的組成架構。」曾赴義大利ALMA廚藝學院海外實習、擔任餐會主廚的四年級學生洪居町說。
黃以倫主廚教導學生們想菜的邏輯與優化出餐細節。(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梧棲海鮮/ Cappon magro沙拉 / 南投香草」以綠意盎然的「草悟道」為題,將海鮮搭配以水耕技術聞名的「番挖水耕農場」生產的金蓮花葉、食用花草組成「植生牆」,邀賓客同享餐點組成樂趣。(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黃以倫說的一句話:「只有擺盤漂亮,結果食物不好吃,會帶給顧客的只有反差的失落感。」無論怎麼表現,最終目的都是「好吃」,因此風味組合與精準化的菜色數據,都是導師們非常要求的部份。他表示,為了籌備這場活動,3位主廚盯很緊,同學們也幾乎天天分組討論練習,「但我從每一次與主廚的對話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這個餐會的執著,這個信念不只可以帶動團隊整體氣氛,也讓我們心中有一種感覺,『跟著這個人,可以把餐會做起來』,學習這種領導力,我認為做任何活動都是很重要的事。」
主廚們坐鎮廚房,不斷與同學們溝通、調整細節。(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擔任外場經理的學生陳如雲也表示,Fine dining的細節非常多,「例如提出一個主題設計,主廚就會詢問為何取這名字、故事性在哪?或設計餐桌擺設時,原本想說簡單就好,但主廚會考慮到要如何讓賓客方便取用,甚至如何在餐點與餐具間讓賓客產生互動,相較之前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在主廚的影響下,我的思考模式轉變成把事情時拆成好幾個面向思考,並設想每個問題背後可能需要注意的細節。」
主廚們希望藉由「米其林大師專題」傳授正確觀念,帶給新生代餐飲人才更多對未來的展望。(弘光科技大學提供)
「其實學最多的都是我們3個,同學們在有限預算中,想到的解決方法,有時真的出乎意料地好,我覺得只要一直去想辦法就會進步,執行出來,就是你的東西。」黃以倫說。3位同樣都是餐飲學校畢業的主廚,都曾遇過影響他們至深的客座名廚,如今新生代餐飲人才面臨嚴重斷層,是他們想來教課的原因。「很多人原本都說沒有要做這行,但在過程中,發現很多有趣的部份,跟過去實習經驗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給這一代的年輕人有先備知識,未來更多的人才投入這一個產業。」黃以倫說。
前浪不怕後浪推,只怕平靜無波,產業成為一灘死水,3位主廚們身先士卒點燃引信,就看火光能否持續延燒下去。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