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鴻大廳望向實驗室,牆上「格物致知」4個大字清楚可見。「這4個字很符合科技業精神,也是所有做事原則,萬事都要弄到通、弄到懂。」林育申走進實驗室,隨手拿起均熱板檢視,旁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同事們,有的人忙著抽真空,有的人測試散熱模組運作結果,自顧自認真做事。轉場到安放神桌、牆上掛著佛道相關畫作的員工餐廳燒香拜拜,員工拎著雞排走過也沒特意打招呼,林育申笑說:「我沒什麼老闆架子,他們都不太在意我。」
【頭家開講】醉心宮廟事連虧損3年 董座振作拚出世界級散熱廠 雙鴻科技董事長林育申專訪

散熱大廠雙鴻科技董事長林育申原是聯強業務,他在散熱尚未成顯學時入行,全因信仰的機緣。林育申大學時曾躲過一場車禍,同行有2人喪命,他認為是神明庇佑,信仰日益虔誠;後來在廟裡遇貴人延攬,因此接觸筆電散熱模組,1999年創立雙鴻,35歲就財富自由,他卻因太沉迷宗教,董座險些不保。人生幾番起伏,他沒就此放棄,積極找出解決方案,重新開機後,人生與事業運轉更正常,才能走得更長久。

驚險意外 結下宗教緣

使用電腦、筆電、手機最怕過熱,影響效能與壽命。雙鴻是解決發燙問題專家,不僅獲得全球二大晶片廠Intel跟AMD認證,也與台積電合作3D封裝晶片水冷技術,客戶包括Meta、DELL、微星、三星等,12年前更早已打進門檻極高的蘋果供應鏈。林育申走進散熱產業的第一步路,竟是從宮廟開始。
今年54歲的林育申是南投竹山人,國中前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考進台中一中,「鄉下小孩覺得到高中就很厲害啦!有點放鬆,結果大學沒考好。當時就有個體悟,好學校也會有爛學生,以學生來講,我是從巔峰掉到谷底了。」但他也逆向思考,「不那麼好的學校也可以有好學生啊!」重考上淡江,像海綿一樣吸收有興趣的課程,大三那年卻差點命喪北海岸。

「跟同學騎機車夜衝,在石門洞一間廟附近,機車突然發不動,停了一下。一台車撞過來,前面2個同學掛了。那時候對生死的感覺很深刻,前1秒還在跟我聊天的同學,後1秒就死了。抱他上車,身體從熱的,變涼,然後變冰。」這件事對林育申衝擊很大,「我常常講,人生除了生死都沒什麼大事,把事情做好就好了。」意外過後,林育申覺得能活著是神明庇佑,有空檔就會專程騎機車去事發地點的廟宇參拜,這件事也影響了他一生。

從零學起 打雜勤自修

1995年,26歲的林育申在電子通路龍頭聯強當了1年業務,一次在廟裡遇到超眾創辦人吳惠然,原本從事鋁擠型加工的吳惠然想轉型做筆電散熱模組,向他招手。「在聯強賣那麼久的代理,超眾要做產品,我覺得也不錯。廟裡一些長輩推薦我,他看我拜得很虔誠,可能覺得怎麼會有這麼乖的年輕人。」思考了一週,林育申辭職,放棄top sales身分歸零重新開始。

散熱模組是使用銅跟鋁等材料,利用熱導管、VC(均熱板)、氣冷、水冷等方式做帶熱的動作,讓電子產品的晶片不會因過熱降停或影響功能。元件與模組都是客製化,配合客戶的主機板與晶片設計要擺的位置與形狀。彼時還是DOS系統,286、486電腦的年代,處理器慢、不會熱,散熱還不是顯學,沒什麼人在做。

林育申負責建廠、上ISO、採購、業務等…,「我沒什麼路用,沒辦法研發產品,工程師以外所有打雜都歸我。」每天下班都跑到一個Intel處理散熱問題的工程師家,盡展業務特質,「sales是變色龍,要調整到跟他人同樣頻率,對方喜歡幹什麼,了解一下,可以跟他談,他覺得是同路人,就很好做事。」他跟那位工程師吃飯、喝咖啡、聊熱傳導,「問他問題,他覺得有點機密,不願意寫在紙上,拿衛生紙寫一寫,我就帶走。」也買了好幾本相關書籍自修,「後來去談生意,別人都覺得我是正科班出身,講得很道地。」
創業苦撐 積極找訂單
4年後超眾從五金廠轉型全球第一大筆電散熱元件廠,林育申功成身退,離開後跟2位同為電子業供應商的朋友創業,成立雙鴻,由他出任董事長。「1股1千萬元,總共3股。我沒錢啊!都跟股東借,跟他說賺錢就還他,沒賺就去他公司打工。」晚了5年才切入市場,林育申一天當2天用,常常半夜驚醒,思考公司該怎麼往下走。「我等於是負債經營,壓力很大。那時又遇上網路泡沫化,客戶本來開完模要下訂單,瞬間喊停,6個月沒單,就苦撐。後來我們覺得太緊了,再增資到5千萬元。」

最慘的時候,身邊僅剩下一個工程師、一個助理工程師。「我想了很多怪招,我們有一個實驗室,裡面都是客戶自己跑測試,我就是負責買雞排、飲料給他們當宵夜。」當時的客戶都認識已久,歸功於在前公司時總是說到做到,累積的信任額度夠高,「他們覺得我一定有辦法做起來,慘澹經營幾個月,他們就覺得,都這樣還沒倒,那可以放心了,後面訂單就一直來。」
那階段也是台灣筆電代工大成長期,雙鴻強化與大廠廣達的合作,創業第二年,切入尚未被筆電市場看重的三星,「他們來台灣找供應商,量很小,沒人要做,我們那時候沒生意就接,因為沒有其他人,價格可以開高一點,之後他們的量增加,我們也進補很多。」業務底出身,林育申消息靈通、判斷精準,聽說DELL遇上難解的散熱問題,他毛遂自薦,帶著幾個工程師順利解決,也成功拿到訂單。各種因素疊加,雙鴻成長快速,6年後掛牌上櫃,股價衝破百元,35五歲的林育申財富自由,身價近4億元。
紅得發燙時,順境卻瞬間當機。「那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優秀,沒有什麼做不到,人生的敗壞就從這裡開始。」林育申請來專業經理人處理公事,將大部分心力都轉移到宗教,當義工、接宮廟主委,不僅活動全程參與,不同儀式法師念經,他也都會鑽研,還四處尋找、收藏高僧字畫、宗教刺繡等,將「格物致知」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他用一句:「少年得志大不幸。」幫那時的自己下了結論,「不務正業」的結果,雙鴻迎來連3年的虧損,占公司百分之五十營收的DELL還抽單,「內控掉鍊,出現一些問題。股東說要換董事長,我告訴他們,換了公司就會倒,已經風雨飄搖了,陣前換將,供應商會覺得你真的快倒了。」林育申維持一貫地「沒什麼好失去」的心態,直球對決股東,他提出2個建議,「股價很低,6元,我全部賣給對方,或是他們所有股權都賣給我,幾千萬元就能搞定的事,但他們不敢,後來就不了了之。」
拉回重心 蹲低求認證

俗語說「也要神,也要人」,想靠神明保佑,也要自己夠努力。事業受挫林育申沒怨天,檢討是自己過於驕傲自大,將重心拉回整頓公司,親自監管採購、庫存到生產良率,一家一家親自拜訪客戶,要穩定狀況。而DELL造成的訂單缺口,得找其他替代方案。「代工廠覺得蘋果筆電的散熱很難做,問我們有沒有能力接,沒路走啊!就做。」接單後成立專屬團隊,他才發現蘋果的完美主義有多極致,除了要求用最薄、最少的散熱材料達到效果,平時裝在筆電裡,看不見摸不著的散熱模組,外觀也要漂亮,稍有不合規定,就會被退貨。

蘋果的工程師從美國飛到雙鴻的廣州廠,早上9點進工廠,晚上10點離開,隔天繼續。「不良率很高,賠了1千多萬元。」林育申坦言差點做不下去,把團隊找來懇談,趴在地上測試機器,眼見董事長放下身段,員工也不好多說。「去供應商那邊,他們電鍍我就看電鍍幾秒、加什麼化學藥品,研磨就趴下來看看多少目的砂紙、磨多久,供應商會說不要啦!你傷到手怎麼辦?老闆去了他一定要賣面子。」

蹲低身子拚了1年,2010年雙鴻終於取得蘋果認證,躋身供應鏈至今,不僅虧損停止,也成為一種證明,「最難的打下來,都拿蘋果了還有什麼產品做不出來?」微星、華碩電競筆電散熱訂單陸續到手,讓雙鴻成為散熱模組的龍頭廠,一度失守的DELL訂單也重回手裡。但這次事件讓林育申注意到不能讓單家客戶超過營收占比2成,避免再度遭遇危機。
不畏當機 跟緊新市場

「研發能力強大是一定要,我們更注重客戶的需求,即時提供服務,還會去關注下一個可能要切入的領域。」林育申表示。雙鴻的散熱系統隱身在手機、筆電、電競電腦、電視裡默默運作,隨5G的進步,元宇宙、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蓬勃發展,晶片效能變快,散熱元件也愈來愈重要,對需要不間斷運轉的伺服器而言,影響更大。
6年前,雙鴻進入伺服器市場,拿到facebook(現Meta)的單,「我們很重視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效能運算)。4年前也切入歐美電動車市場,現已開始交貨。」這幾年雖有疫情,工廠也遇停工,林育申習慣先做好準備,「文件、資料都備好,第一天就可以復工會差很多。」關關難過關關過,去年營收達142.58億元。
當年的車禍意外,林育申領悟到人生沒什麼好顧慮,即使從高點瞬間跌落,也沒讓他一蹶不振。「最多的失去就是生命而已,把事情做到好就好。」每次的當機,都是重新開機的契機,只有找出問題徹底解決,才能讓人生與事業穩健運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