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四川吳抄手的內湖中央廚房,清一色長輩級員工,老闆萬敏齊直呼:「央廚是心臟,信得過的才能到這兒幹活。」工作檯上一字排開小米椒、燈籠椒、二荊條、青花椒等數十種辣椒,師傅們磅重、磨粉、燒油,準備煉川菜的調味靈魂紅油,「所有醬料我們都自己做,怕被魚目混珠,連花椒粒都自己磨粉,我愛用複方,就算是辣,也有不同層次。」
【米其林連4年】食客變頭家重啟最老川菜館 總店熄燈轉戰百貨 四川吳抄手專訪

四川吳抄手是1951年創業的老字號川菜館,前總統蔣經國曾是座上賓,因創始老兵張治國移民,一度歇業。現任經營者萬敏齊1979年在丈夫牽線下,找回原班人馬掌廚,老店復業生意火紅,200萬元投資額1個月就回本。
隨著廚師凋零,為防手藝失傳,女強人轉設央廚、建標準作業流程,2016年進軍Outlet,連4年獲米其林推薦,年初總店因意外熄燈,偕子全面轉戰百貨,3間門市上半年營收達5千萬元。愛之深責之切,母子在創新與守成中找尋新平衡,豐富川菜底蘊。
四川吳抄手是台北市老字號川菜館,第一代創辦人張治國是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老兵,因思念家鄉美食,1951年在西門町開業,已故總統蔣經國曾是座上賓,還被白先勇寫進小說《孽子》中。今年71歲的萬敏齊是客家人,43年前意外接手,找回原班人馬掌廚,「每次師傅做菜我就跟在後面學,現在餐廳從裡到外、央廚所有SOP(標準作業流程)都是我建立的。」

早婚千金 不願當花瓶
從完全不懂廚藝的白紙,到4度獲米其林餐盤與必比登推薦,萬敏齊堪稱餐飲界奇葩。事業心強的她,6年前偕獨子張奕捷拓百貨門市,怎料客人最熟悉的東區總店,今年2月因大樓水管破裂釀天花板坍塌,被迫熄燈。母子全面轉戰百貨,林口三井、遠百信義與竹北3間門市,上半年營收達5千萬元。

留著俐落短髮,萬敏齊舉手投足散發幹練氣息。她曾是苗栗大戶人家千金,「鎮上有條街都是我家的房產,從小有傭人揹我上學,穿高跟鞋,吃大蘋果喝高麗參,但母親沒生兒子,奶奶要父親再娶,我媽堅持離婚。」心疼母親遭遇,她決定隨母遠走,從大小姐淪為單親小孩,因怕被奶奶找到,母女經常搬家。
高中半工半讀,美貌驚豔打工餐廳的股東兼建商張正憲,敵不過熱烈追求,20歲就嫁人。「老公有重要應酬,叫我打扮得美美的一起去,但他常喝到半夜,留我獨守空閨,我不願做被豢養的花瓶。」萬敏齊說。
拗不過嫩妻一哭二鬧三上吊,張正憲決定幫妻子找點事做,轉移注意力,剛好在台北街頭巧遇四川吳抄手創辦人張治國。他回憶:「我初中就是常客,跟老張混得很熟,他家有10個兄弟姊妹,都喊我是老十一。」張治國後來移民,四川吳抄手改在美國飄香,但不到10年就賠光,返台後一度在餐廳打工,雙方再見面一拍即合,說定一方出技術、一方出錢,讓四川吳抄手在台復業。
待人真誠 老師傅心服

1979年萬敏齊在先生資助下,在忠孝東路四段(現址為統領大樓)重啟四川吳抄手,「那時明曜百貨也還沒蓋,只有神旺飯店的前身三普飯店。」一開業生意就火紅,200萬元投資額一個月就回本。萬敏齊笑稱:「很多人以為我老公是廚師,其實我開店前才知道什麼是抄手(餛飩)。」
萬敏齊雖是餐飲菜鳥,但夫妻倆待人真誠、出手大方,讓一票老兵廚師甘願效命。資深會計透露:「以前萬姐都開玩笑叫客人別點雞絲麵,師傅們年紀大、做不動了,整天坐在那剝雞絲,她薪水一毛不減,感念師傅對她有恩,支付到師傅走的那天,連下一代也照顧。」

萬敏齊笑稱:「先生玩票性投資,想說我做一年半載就會打退堂鼓,沒想到我耐力驚人!」反倒是張正憲的建築本業遭朋友倒債近億元,得靠餐廳生意養家。
「客家有句俗語形容養大女兒不值錢,不如養大豬風光,這句話我一直牢記心中,提醒我得不到的愛,我的孩子一定不能少。」萬敏齊感性地說。為了定居加拿大的獨子張奕捷不必吃人頭路,1994年,萬敏齊帶著3位師傅遠赴加國拓分店。「開幕時,藝人裘海正還來剪綵,報紙都寫我們是當地最大的台灣餐廳。」連海外店也經營得有聲有色,但萬敏齊卻因此遭歹徒盯上,趁打烊時擄人搶劫,抵死反抗的她被拖行,鮮血染紅雪地。張奕捷撐了2年,因管不動廣東師傅,結束營業。
維持口味 建立SOP

「搶劫事件對我的衝擊太大了!心理創傷誘發甲狀腺亢進,好多年手抖到連杯子都拿不穩。」萬敏齊不得已離開傷心地,閒不下來的她,等病況穩定後,2006年設央廚,為進軍百貨美食街暖身,另供應抄手、佛跳牆等冷凍包給7-ElEVEn、家樂福等超商賣場通路。
萬敏齊表示,川菜工序繁瑣,過去餐廳仰賴師傅經驗傳承,「以前有老師傅撐著,我日子過得安逸,但隨著他們逐漸凋零,怎麼維持滋味成了大考題。」為建立SOP,不懂電腦的她,在紙畫上密密麻麻表格,實驗調整每款菜色醬汁的比例,再請員工繕打建檔。

「我寫到手指都變形,要做到連實習生一看都懂得如何操作。」基礎工程布建後,萬敏齊曾短暫進軍新光三越與誠品百貨美食街,大女兒張容軒則協助拓展滷味、抄手冷凍包網購市場。然而因電商常淪價格戰,老店未必占優勢。
萬敏齊坦言:「別人做滷味可用蒜粉,我只用新鮮大蒜,一斤400元也照用,還有十幾種香料,看不到的比看得到的更貴。」她堅持食材溯源,早年師傅慣用溫體豬肉包抄手,「很多人以為現流最好,但天氣越來越熱,萬一有肉毒桿菌呢?我只用安全食材,價錢非唯一考量。」

進軍百貨 當兒子後盾
為了證明不是媽寶,張奕捷從加拿大返台後,自己創業開設港式飲茶、夜店,做得有聲有色,但夜店常要喝酒應酬,萬敏齊擔心兒子身體吃不消,加上林口三井Outlet主動找上門,母子商量後,2016年張奕捷收掉餐廳與夜店,協助母親開拓百貨市場。為集中火力,她也勸大女兒放棄PChome、樂天等36個電商平台,「太薄利,又要處理一些惡意退貨,不小心還可能砸招牌。」
林口店開幕後,旺季月收破700萬元,小月也有500萬元,證明張奕捷眼光精準,也讓萬敏齊放心交棒,前往中國大陸尋找食材與新菜靈感,部分農產品無法引進,如西柿酸魚片醬汁,她乾脆向當地人請益做法,回台後發酵自釀,「朋友嘗過後都說比在貴州吃到的更正點,讓我信心滿滿。」

張奕捷笑稱,「2018年米其林公布時,我媽還在大陸取經,一聽到連忙衝回來。」挺過疫情衝擊,總店卻意外熄燈,讓付出一輩子青春的萬敏齊頓失舞台,「我在家哭了2個月,每天起床都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為了安頓老員工,她強打起精神,把重心放在央廚,當兒子強力後盾。
「百貨是兒子的主戰場,別給年輕人太大壓力!」萬敏齊偕子巡店,進店就忘了前一秒的自我提醒,犯職業病衝進廚房。排水孔刷得晶亮,冷凍庫食材醬包整齊堆疊,偏偏不慎夾到一張收據,逃不出其鷹眼,「師傅們都說,在老佛爺眼皮底下,尤其廚房事,千萬別呼攏。」愛之深責之切,萬敏齊加倍奉還的除了母愛,也包含對老店的濃厚情感。

顧客這樣說:紅油一吃難忘 價格不夠親民
紅油讓人一吃難忘,做拌麵或擔擔麵都非常突出,反倒抄手吃不出太大特色,除了川菜,上海菜也做得非常出色,東坡肉燒得入味,吃過總店與林口分店,品質都在水準之上,唯一缺點就是價格不太親民,無法常吃。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