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全球晶片競爭進入新局 台積電突圍地緣政治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劉德音能否帶領台積電在地緣政治下突圍,攸關台灣半導體的未來發展。
劉德音能否帶領台積電在地緣政治下突圍,攸關台灣半導體的未來發展。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旋風式訪台,外界最關注的行程之一,莫過於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會面。本刊調查,為圍堵中國晶片業發展,美國近日通過高達527億美元(新台幣1.57兆元)的《晶片法案》,已觸發全球晶片競爭新局,同時間,美國號召日台韓共組「Chip 4」四方聯盟,台積電是否選邊站也成關注焦點,日前劉德音接受CNN專訪,分別向美中兩強喊話,希望在地緣政治中找到突圍之路。
上週全球關注的焦點,就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5天亞洲行程,她馬不停蹄地走訪了星、馬、台、日和南韓,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裴洛西旋風」,但此趟亞洲行除了政治活動外,另個重點就在拉攏台日韓業者共組晶片聯盟,弱化中國的半導體發展。

訪台重點 開啟合作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週二(8月9日)簽署的《晶片法案》,就是希望在美國本土製造晶片,以期在中美科技角力戰中勝出,一旦該法案正式實行,英特爾、三星以及台積電都會申請美國政府的補貼金,在美國設廠,過去高度集中在東亞地區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將轉向美國。南韓產業研究院(KIET)的報告指出:「美國《晶片法案》的最終目的,是在經濟、軍事力量以及科技領域上壓倒中國。」
近日美國眾議院剛通過《晶片法案》,站在講台中間的是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達志影像)
從裴洛西來台短短不到19個小時的行程就可看出端倪。82歲的她,除了拜訪美國在台協會、立法院、總統府和人權園區外,最關鍵的就是向台積電喊話,並大力推廣《晶片法案》。
裴洛西在總統府記者會講得直白:「美國剛通過《晶片法案》,將為台美在半導體合作領域開啟新的大門,我知道有些非常重要的台灣廠商計畫赴美設廠投資,這是台美經濟領域共同合作的良好機會。」隨後在總統蔡英文歡迎裴洛西的午宴上,特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作陪。
蔡英文歡迎裴洛西的午宴上,特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作陪。(翻攝蔡英文臉書)

市占優勢 拒絕武力干涉

事實上就在裴洛西訪台前,劉德音接受CNN專訪,罕見大談地緣政治,「沒有人可以透過武力控制台積電,因為這會讓台積電陷入一個無法營運的狀態,像台積電這樣複雜的晶圓廠,是與外在世界有即時的連結才得以維持營運,包括從歐洲、日本和美國合作,從材料、化學品到設備品供應等,所以,若是用武力拿下台積電,台積電也無法繼續營運下去。」劉德音在專訪中不斷強調台積電的關鍵地位。
疫情爆發後的晶片短缺問題,讓美國人焦慮,外國媒體更擔心台灣一旦被中國拿下來,就沒辦法取得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劉董(劉德音)接受CNN專訪,就是希望他們知道,台積電不是用武力就可以拿下來。」台積電主管說:「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想要晶片製造能力,可能會因此攻打台灣、拿下台積電,劉董的訪談,就是要向外界說明,半導體製造很複雜,不是把台灣工廠拿下來就可以完成。」
劉德音罕見地接受CNN專訪談地緣政治。 (翻攝TVBS新聞台)
3年前,張忠謀就在台積電運動會上表示,「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劉德音不僅要面對產業競爭,更要帶領台積電突圍,不要成為地緣政治下的犧牲者。
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全球晶片產能高達8成都在亞洲,其中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高達54%,加上聯電等其他半導體廠,台灣就占了全球產能的2/3,顯現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性。但在《晶片法案》問世後,美國企圖成為主要的晶片製造國,美商英特爾有在地優勢,勢必攫取最多資源,新一輪的全球晶圓戰將開打。
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高達54%。(台積電提供)

圍堵中國 管制技術設備

根據大和證券(DAIWA)最新的評估報告指出,半導體大廠接下來將在美國投資870億美元,其中,英特爾投資390億美元,台積電投資120億美元,三星則投資170億美元,一旦美國《晶片法案》實施,英特爾可以拿到180億美元的補助,台積電可以拿到54億美元、三星則可拿到80億美元補助。台積電發言管道也對本刊證實,法務及財務部門早已開始積極研究法案的利弊得失。
不過,《晶片法案》中明確規定,獲得補貼的廠商禁止在中國大陸投資28奈米以下製程技術,也就是說,未來拿到補貼的三星和台積電,在中國的晶圓廠將無法繼續擴增產能。「各廠商在享有赴美投資補助之前,也不得不重新考量全球布局,尤其是未來在中國投資28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可能面臨箝制。」威剛董事長陳立白說得直接。
《晶片法案》禁止台積電和三星在拿到補助款後,投資中國28奈米以下製程,圖為台積電南京廠。(台積電提供)
美國除了限制業者赴陸設廠,另一方面也透過管制先進製程設備關鍵技術,禁止28奈米以下設備輸入中國,卡住中芯等業者,中國沒有EUV(極紫外光曝光機)設備,就沒辦法量產7奈米以下的晶片,近日,美國又開始遊說荷蘭禁止DUV(深紫外光曝光機)設備輸入中國,包括台積電和三星在中國的工廠都無法取得相關設備,代表對岸半導體廠擴產28奈米或更成熟製程的計畫將更困難。
美國對於中國的晶片戰術攻防並進,同時間也尋求與日台韓共組「Chip 4」四方聯盟,以確保關鍵零組件供應,維持對中國的領先地位。「美國寄望下世代半導體能重執牛耳,未來台美日將更緊密合作,是下世代半導體的鐵三角。台灣在新材料採用、先進製程、微影曝光以及蝕刻等,必然持續扮演重要腳色。」工研院產業科技研究總監楊瑞臨分析。
中美科技角力戰白熱化,美國也試圖在半導體領域追趕亞洲。左為美國總統拜登,右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志影像)

設廠隱憂 成本高效益低

就在台積電決定要赴美設廠,同時間也傳出將由原先的一個廠,擴大到6個廠,這讓外界認為,台積電似乎已經在美中二強選邊站。但台積電赴美設廠,看在張忠謀眼中,相當擔心未來美國廠會不會成為尾大不掉的拖油瓶。「同樣的晶片,在美國生產(成本)就是比在台灣高出約5成,美國努力增加本土半導體製造,是一項非常昂貴的作法,增加美國半導體製造是徒勞、浪費的。」張忠謀點出晶片在美國製造的問題。
在《晶片法案》通過前,台積電就已經前往美國設廠,圖為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用地。(翻攝台積電官網)
對此,台積電主管坦言,在《晶片法案》通過前,台積電就已經決定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買了很大的土地,保留未來擴充的可能性,未來如果要繼續在亞利桑那州擴廠,條件一定是要符合商業利益。
即使台積電前進美國設廠,並且在製程領先對手,但在美國《晶片法案》受益最大的微處理器霸主英特爾仍來勢洶洶,不僅積極發展晶圓代工事業,日前還挖角台積電的大客戶聯發科,對台積電造成潛在威脅。

規模龐大 英特爾砸研發

張忠謀曾說:「英特爾和三星就像是2隻700磅的大猩猩,若以研究經費來說,台積電每年約13億美元,這才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每年經費數字相當而已,三星則是30億美元,英特爾則更多,英特爾和三星都非常有實力。」
根據IC Insights統計,全球半導體廠營收規模排名第一為三星,第二名是英特爾,第三名才是台積電,以去年全年的營收來看,英特爾的營收為765億美元,比台積電的568億美元多了35%。
張忠謀(右)3年前就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劉德音(左)就面臨挑戰。
對聯發科投向英特爾懷抱,台積電主管表示:「英特爾與聯發科的合作,主要在成熟製程。台積電過去和聯發科的合作主要在先進製程(手機晶片),因此,英特爾與聯發科的結盟,對台積電的影響相當有限。」
英特爾積極發展晶圓代工事業,日前挖腳台積電的大客戶聯發科。

三星緊追 展現競爭野心

除英特爾急起直追之外,另一大敵手韓國三星也在少主李在鎔去年8月出獄後,不久便宣布在美國德州設廠,投入170億美元,超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投資案4成,今年6月更親自飛往荷蘭爭取艾司摩爾(ASML)設備,三星甚至在上半年搶先宣布三奈米環繞閘極(GAA)技術量產,足見其競爭性格與決心。
美國總統拜登(左)前往三星工廠拜訪,中為韓國總統尹錫悅,右為三星少主李在鎔。(達志影像)
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南韓時,還親自去三星工廠參訪,由南韓總統尹錫悅和李在鎔陪訪。但業者直言,三星在中國的投資龐大,未來要如何處理對中關係將是一大挑戰。
對於外界的憂慮,台積電依舊老神在在,因為在先進製程,台積電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依照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的說法,供給仍相當緊俏。英特爾會找上聯發科,是因為他們沒有客戶。至於成熟製程,雖然可能面臨中國大陸的殺價競爭威脅,「這些產能不是一夕之間就開出來,而且台積電的成熟製程可以很快地轉換成特殊製程。」台積電主管很有信心地說。
只不過,在越發激烈的美中科技競逐中,台積電能否在地緣政治下順利突圍?如何在中長期的競爭中繼續領先對手,考驗著劉德音的智慧。

《晶片法案》小辭典

《晶片法案》是美國為了解決半導體供應鏈斷鏈危機,大力推動國內先進半導體自主製造的法案,內容包含527億美元的半導體補貼,240億美元的租稅減免,以及約2,000億美元的科學研究經費。除了解決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鏈危機外,更重要的是,美國要與中國半導體產業進行對抗。

一般認為,527億美元補貼當中,英特爾將可以拿到最多的預算,因為英特爾在美國的擴產規模最大,又是美國本土廠商,當然是最大的受惠者。此外,包括台積電、三星、美光、格羅方德以及德州儀器等也都有機會拿到補助。不過,法案要求拿到補助的業者,未來10年不得前往中國建設先進製程,等於要求廠商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放棄中國未來的市場。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