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鎖利」究竟可不可行這件事。這詞是我自創的,所以得解釋清楚。鎖利只是到期殖利率的一項特質,教科書不會用這種名稱,我只是改用通俗語言描述到期殖利率的意義。
【基金講堂】買債券可鎖利絕對不是迷思

最近債券及債券ETF買氣大增,我自己也寫過許多文章,認為目前確實是投資債券的好機會。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這些都是錯誤迷思,但在我看來根本是危言聳聽!
看利息收入 不期待價差
債券到期殖利率就是以一個價格買入一檔債券,持有至到期日的期間內,依據可收到的利息及本金,所計算出來的年化報酬率。不管未來殖利率變化如何,都不會影響到期可以獲得的年化報酬率。這不就是鎖住買入當時的殖利率嗎?
例如ISIN代號US68389XCK90這一檔,美國甲骨文公司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6.9%,到期日2052年11月9日,這一檔也是國泰投信00725B債券ETF的成分債。3月6日收盤價為108.8美元,美國債券通常半年付息1次,用Excel YIELD函數計算到期殖利率即為6.244%。
該債券票面利率6.9%,代表每半年可以領到3.45美元利息,到期再領回本金100美元,算下來,總利息204.76美元加上本金,本息共304.76美元。債券買賣的價格隨市場改變,但是未來可拿回來的本息不會變,用108.8美元買入,可獲得6.244%的到期殖利率,也可看成是年化報酬率。
若是買了隔天,債券價格下跌至95.74美元,算起來殖利率上揚至7.25%。價格雖然跌了,但未來可拿回的利息及本金仍是304.76美元,一毛錢都不會少,只要持有至期滿,年化報酬率就不會改變,這不就是「鎖利」嗎?
當然殖利率升到7.25%,代表失去以更低價錢買入的好機會,但這又怎樣!是失去更好的機會,並非實質虧損。而很多人擔心的信用風險,只要持有一籃子債券,就可有效分散該風險,這也是投資債券ETF的主要訴求。
至於不該期待價差這點,我相當同意。本來就不該把價差做為投資債券的主要目的,因為可遇不可求,但只要滿足於目前的殖利率,買進之後主要看的是利息收入,便立於不敗之地。
簡單說,債券投資不能只是期待價差,只要滿意當時殖利率,買入就是鎖住報酬率,若有幸遇到價差可賺,那不是更好嗎!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