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喜餅店震後獲新生 好吃到成為人氣伴手禮 江記永安喜餅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江金榮13歲從麵包店學徒做起,創立江記永安喜餅至今49年,帶領老店歷經921與疫情,如今老帥除了傳手藝外,還是風味總舵手。
江金榮13歲從麵包店學徒做起,創立江記永安喜餅至今49年,帶領老店歷經921與疫情,如今老帥除了傳手藝外,還是風味總舵手。
浪漫台三線上的江記永安喜餅,是苗栗山城人家嫁娶時必定指名的喜餅老店。
打小四處學作麵包、糕餅的江金榮,於1974年成立永安食品行,卻在921大地震一夕化為烏有。拭去淚水後,他棄麵包專攻中式喜餅,把重建的店打造成休息站規格,讓喜餅不再只是用於婚嫁,因此成了卓蘭最知名伴手禮。
原以為苦盡甘來,卻又遇新冠疫情,訂單跌剩2成,幸有6個女兒擰成一股繩幫忙,現在老父掛帥、女將們要合力將幸福餅味擴散全台。
清明連假過後,江記永安喜餅位於卓蘭的旗艦店,貨架上僅剩零星產品,遊客間喃喃對話說:「怎麼沒有豆沙核桃,連紅豆麻糬、肉餅核桃也缺…」見客人買不到餅、77歲創辦人江金榮很不好意思地跟客人說:「拍謝!連假銷比較多,還來不及烤出來。」接著轉過頭、馬上要管旗艦店的大女兒、永安喜餅總經理江淑萍打電話催工廠、要求三點前一定要補齊。

麵包學徒 熬料打基礎

江記永安喜餅現已和水果同為卓蘭知名伴手禮,而網友最推崇的就是店裡擺滿一大桌的澎湃試吃,江金榮說:「假日一天就可以試吃掉四百多個餅,一如客家話說的『誠意啊就像喝一杯水,你也覺得很甜』,我們就是要展現出滿滿的誠意。」旗艦店彷彿是一個小型休息站,汽車、遊覽車不斷熙來攘往地載來遊客,而雙喜公仔也成了打卡熱點。
客製化少量的大餅,至今仍會用傳統木製模具。
其實,在疫情期間,老店經營十分慘澹、試吃也因防疫暫停,江金榮表示:「疫情打亂了步調,結婚的人、出遊的觀光客大減,一度讓我們的訂單大跌、生意掉到只剩下2成,只做半個月,剩下都讓員工休息、沒有裁員、薪水一樣要發,我們真的撐得很辛苦!」講到疫情影響買氣情緒不免低落,但當他看到店面人潮已恢復車水馬龍後,也藏不住愉悅的神情。
招牌豆沙核桃餅皮軟潤、內餡清甜爽口。(170元/1斤))
江金榮從小住在沒水、沒電的茅草牛寮,13歲國小一畢業就決心要學手藝,先在麵包店當學徒。「每天要凌晨一點起床,因為當時沒有機器、麵包都是手工做的。」永安招牌豆沙核桃大餅裡的豆沙,便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熬製餡料的基礎。
15歲離鄉去豐原闖蕩,「因為豐原的綠豆椪很出名,那裡是餅的故鄉,所以選在那裡繼續磨練技藝。」在那裡做了副手,學得更快、懂得更多。歷經風霜的江金榮自豪地說:「過去哪有豆沙工廠,白豆、紅豆、黑豆、綠豆餡料都是自己親手做。」豐原之後,他又轉往台中、彰化、沙鹿習藝,終於熬出師傅資歷,28歲決定在卓蘭內灣開起永安食品行,販售麵包、也賣糕餅。
位於斷層帶上的永安食品行,在921大地震時被震垮,讓江金榮前半生心血一夕付諸東流。(永安喜餅提供)
之所以沒在人潮較多的卓蘭鎮上營業,江金榮透露「當時本錢不夠、只能把店設在內灣的住家,擺桌賣麵包、糕餅外,還在附近人家店內寄賣麵包,我一邊做麵包、還要送貨,最遠得騎摩托車送到台中。」慢慢做出口碑後,附近客人請他做喜餅,「那時為了做出口味有獨特性的喜餅,先去買有名氣的喜餅回來研究。」「以前當學徒,師父不會教你祕訣,都是你自己要去摸索,最開心的是我有學到熬煮餡料這塊,所以我的喜餅跟人家有差異。」
江記永安喜餅的旗艦店占地比總店更寬廣,充滿喜氣的裝潢成為打卡熱點。

豆沙內餡 只傳自家人

喝了口茶、江金榮開始吐露自己做餅訣竅:「我的肉餅就是照傳統方法做,最重要蔥酥、豬油自己炸,芝麻也用最好的,比較香,再把冬瓜餡絞碎、夾進去,吃起來不會很甜又很香。」一旁的大女兒江淑萍憶起老爸做餅記憶,很興奮地加入話題:「小時候爸爸都會請一些阿嬤來剪蔥頭,我們小孩子也會搶著剪、賺零用錢,但蔥很嗆喔!眼淚都模糊了視線。」一張喜餅訂單為永安帶進愈來愈多客戶,也在卓蘭、東勢一帶打出了知名度。
江記永安喜餅的2代、3代陸續加入經營,與江金榮討論喜餅包裝。
特色肉餅餡料外,豆沙是江記永安喜餅的另一強項,「我都選用最高級的毛綠豆,它具有香味,泡的時間要剛好,泡不夠你壓它會有一些顆粒,要泡到粉粉鬆鬆,這樣子做起來的豆沙香氣才會迷人。」江金榮深知豆沙餡料是喜餅的靈魂,不願透露過多豆沙的製作細節,「我的員工也不知道豆沙作法,配方我只會傳授給江家人。」
網友推崇的澎湃試吃,因疫情一度暫停,5月將會恢復。(翻攝永安喜餅臉書)

震後重生 名氣漸發酵

江金榮發現,餡料加入核桃口感更好,再將核桃入餅成為招牌產品,1個月就有上萬個喜餅訂單,沒想到盛況之際卻發生讓他最為心痛的事、二十多年的心血傾刻間一無所有,那就是921大地震。當時,正值中秋節前夕、也是嫁娶旺季時刻,江金榮回憶說:「那時剛從工廠結束工作回到家,突然地左右、上下驚天搖晃,我們家的樓歪了、位在一旁的工廠塌了,趕製的月餅、喜餅掉落、碎了一地。」
江金榮(右)堅持關鍵餡料如蔥酥、豬油自己炸,芝麻則選用等級較高的自己炒,以維持大餅品質。
畢生打拚全化作泡影的那瞬間,江金榮哭了!但看到所有家人都平安,重誠信的他很快抹乾眼淚,「無論如何要把人家訂的餅趕快交付、不能耽擱到新人喜事。」震後第2天,江金榮請女兒們聯絡訂餅客人,「那時候退喜餅訂單很多、真的退很多,因為這個天災你也沒有辦法避免嘛!東勢的災情比卓蘭更嚴重,有些新人甚至已經失聯。」
因餡料層次多,紅豆麻糬至今仍需維持手工製作。
江金榮從倒塌工廠中清理、搬出可用的機器,經營超市的妹妹看到哥哥遭難,也立刻出借一塊地讓他重建生產線。「麵包賞味期短、又要花許多時間去送及回收,考量到災後餅要趕快給人家,便放棄麵包製作,專攻賞味期比較久的喜餅。」江金榮在痛苦的回憶中說明轉型喜餅的原因。
紅豆麻糬內藏紅豆餡、客家傳統麻糬,更有特製肉鬆與蛋黃,口感豐富。(200元/1斤)
921摧毀了江金榮的前半生心血,卻也帶給他一份意外的禮物,因為地震後形成的卓蘭大峽谷,成為一個新的觀光景點,「我們遷移後的店,剛好就在雪見遊憩區與卓蘭大峽谷兩處景點的必經之處。」他把永安食品行改名為江記永安喜餅,店外有腹地可供遊覽車停放,又提供廁所與喜餅試吃,類休息站的經營方式帶進大量遊客,讓老店的名氣強力發酵,不僅是結婚才用得到,喜餅成為浪漫台三線上的知名伴手禮。

6個女兒 齊心各分工

江金榮和妻子育有六個女兒,他負責拚事業、太太是專職家庭主婦,「我從6個女兒小時候就開始訓練她們做餅,從發酵、烘烤、油炸到包裝,每個領域通通要會,如果今天哪個員工離職,她們第一時間就能遞補上來。」
歷經天災與疫情,沒把江金榮擊倒,卻讓他與家人更緊密團結。老大負責品牌行銷、老二掌控採購與生產、老五身肩祕傳豆沙餡料製作,其餘3個女兒也都各有所司。在6個女兒齊心下,老帥江金榮也樂當精神領袖、退居二線作個美味守護神,把充滿手作溫度的幸福滋味繼續傳承下去。
遊客謝小姐

顧客這麼說:最愛紅豆麻糬口味

之前朋友請我吃過江記永安喜餅的紅豆麻糬口味,覺得很好吃,這次來附近風景區玩,就把它列為必訪的一站,不但買了上回吃過的紅豆麻糬,因為自己愛吃狀元糕,也買了1盒帶回跟家人分享。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