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午11點開始營業還有30分鐘,天天鮮排骨飯門前已有近十人排隊。第二代老闆娘李玉潔見高溫逾30度,忍不住先開門,招呼客人進店吹冷氣,「吃飯時間來的、內用的,大概都是外地客,本地人會錯開排隊時間啦!或是會打電話來,我們會告訴他幾點幾分來拿。」但若遲到太久,低調不受訪的頭家「陳老闆」就會先取消訂單,不是怕被騙,而是怕冷掉的炸物失了美味。
【劇夯店也夯番外篇】怕客人吃不飽 特製油炸海陸雙拼便當創始價8元 天天鮮排骨飯

被許多網友封為「台劇天花板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男主角李銘順一句:「仁愛區,我最愛的還是排骨蝦仁飯。」引起討論,老基隆人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在地老店天天鮮排骨飯。戲劇播出後,年輕人看IG、刷抖音前來朝聖,部落客也拿著相機狂拍,原本就已經很受歡迎的天天鮮排隊人龍更可怕了。

位在基隆火車站附近的天天鮮排骨飯創立於1971年,第一代老闆在報關行工作,薪資不高,為了養育三個孩子,其妻陳周美子在街邊賣吃食貼補家用。沒有專業攤車,就拿別人辦公室不要的桌子,上面墊塊板子、放爐子開始做起。
鄰近港口,那年代報關行、碼頭工人多,菜色以油炸肉類為主食,一個便當賣8元。接手老店16年的李玉潔邊將醃好的大里肌放入油鍋,邊說:「熱炸的東西有油、有熱量,婆婆想讓他們吃飽一點,就用排骨加蝦子或是雞腿加蝦,雙拼這樣。」

在《八尺門的辯護人》小說中,原本提及的是另一家水餃老店,影集裡變成排骨炸蝦飯,原著作者,也是影集編劇兼導演的唐福睿表示,因為拍攝地點、場景與小說不同,拍攝前做了田調,知道開業逾半世紀的天天鮮排骨飯是在地人都認識、喜歡的老店,才會微調,拍攝結束後唐福睿也特別前往朝聖。

對於戲劇吸引來的人潮,李玉潔笑著說:「其實原本不知道戲裡有提到天天鮮排骨,有個熟客是我以前補習班教的學生,從小吃到大,他打來告訴我們,才知道這件事。」不管客人因為什麼原因上門,李玉潔每天都站在油鍋前努力炸啊炸啊炸,努力延續婆婆傳下來的手藝、老基隆人記憶裡的味道,也才會沒有畫面、沒有店名,僅是一句台詞,就讓人知道,基隆人最愛的仁愛區排骨蝦仁飯,就是天天鮮。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