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人過年過節前往親朋好友家拜訪,經常會送上麵線,祝福對方「長壽」。而在嘉義的溪口、布袋常見的「福州麵線」,顧名思義也是源自福州,事實上這兩地的麵線系出同門,「布袋傳統手拉麵線」蔡隆琨的手工麵線正是傳承自溪口的老丈人。
【雲嘉年菜飄福州味3】傳承與陽光共譜的美好產物!布袋上演手拉麵線秀 這一關鍵步驟讓口感Q度大增

老一輩人說,「福州過台灣,身揹三支刀:剪刀、菜刀、剃頭刀。」從清朝開始,許多身懷技藝的福州師傅跨海來到台灣定居,光復後的移民潮更達到高峰。在如今的雲林、嘉義一帶,仍可吃到許多福州風味菜餚,就連伴手禮也有「福州味」,在地人年節送禮的「福州麵線」,就是經典代表。

老闆蔡隆琨的老丈人今年已年近80歲,年輕時向福州來的師傅學做麵線功夫,堅持手工自製麵線數十年,即使後來機器製麵出現,他仍認為手工製麵的珍貴並非機器能取代。蔡隆琨笑說自己當年也不知道能做什麼生意,於是開始向老丈人學一技之長。看著他比劃著因製麵而變形的手指,卻告訴我:「沒有手工這個步驟,麵線的口感差很多,吃過就知道。」我明白他的老丈人不只傳授了手工藝,也全然傳承了其中的職人精神。


驅車來到157鄉道上的「布袋傳統手拉麵線」,天氣正好,適合曬麵線,我們到的時候眼前正在上演「手工拉麵秀」。手工麵線與機器製法不同,每日清晨四點就得上工,揉麵糰、擀麵再切條,接著在兩根平行的竿子上進行如織毛線的「八字形纏繞」,「醒麵」過後才能進入重頭戲「拉麵」。


只見蔡隆琨手指夾住5根竿子,三兩下就將麵條拉成千絲萬縷,藍天下有如滔滔白浪,接著還得讓麵線曬上暖暖的日光浴,待其乾度適中,才能收麵。蔡隆琨透露,每日必須依照天氣與溼度調整製程,麵線好吃的重點在於手工拉麵,這步驟雖然讓製程多出好幾個小時,卻使得麵體口感Q度大增。由於目前僅有他與妻子兩人製麵,每日最多生產100斤,無論年節送禮或自家煮食都得提早預訂。

布袋傳統手拉麵線
- 地址:嘉義縣布袋鎮半月95-3號
- 電話: 05-345-0883
- 營業時間: 07:00~18:00,週日公休。
- 刷卡:不可。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