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雙雄」光陽與三陽決戰台灣市場,兩軍在燃油機車市占互相對峙,光陽藉著擴大舉辦60週年慶祝活動,3月起接連在台灣和泰國辦新車發表會,一路炒熱至6月的大型廠慶,每場活動都跟電動機車有關,光陽高層人士透露:「這波造勢的重頭戲,是與哈雷合力打造的第一台電動重機。」
光陽電動機車發展6年,是台灣第2大電動機車品牌。(光陽提供)柯勝峯暢談光陽的戰略和前景,雖然放眼全球電動機車市場,尚未出現獲利的業者與營運模式,但他信心堅定表示:「我們走過最艱難的路,正在往轉盈的方向前進。光陽是第一家找到商業模式的廠商,去年在米蘭車展,針對能源業者、製造車廠、換電通路,提出三大解決方案。」
以換電通路來說,光陽在台灣能挾龐大的經銷商當後盾,迅速建立近3,000座換電站,但光陽在國外少了這優勢,必須說服當地領域內突出的業者,像找7-ELEVEn幫忙興建。為了讓光陽電動機車順利出海,柯勝峯不做硬體,要用解決方案揪盟軍打天下。
光陽串聯經銷商,衝高台灣換電站數量。在台灣,光陽2018年就進軍電動機車市場,柯勝峯成立的副品牌「Ionex」,專注發展電動機車和換電系統,和Gogoro及其主導的PBGN聯盟六大車廠互別苗頭,如今是台灣僅次Gogoro的第二大電動機車品牌。
光陽發展電動機車僅短短六年,如何在國際上發揮影響力?柯勝峯說話向來字字斟酌,但這次受訪口氣豪邁,他眼神犀利表示:「台灣以外的電動機車市場,還趴在地上睡覺還沒醒;光陽要用領先的電動機車技術,攻下人口逼近7億的東南亞市場,加上既有的歐洲市場,光陽會變成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泰國國家石油公司為泰國國營企業,將聯手光陽打造泰國電動機車供應鏈。左起為丁學文、柯勝峯、Ekachai Yimsakul。車界人士分析,台灣機車市場一年約70萬至80萬台,東南亞一年銷量是台灣的17倍,不過當地最大勁敵是日系車廠。對此,柯勝峯老神在在,「日系燃油機車強到台廠打不進東南亞,但他們不想做電動機車,就怕打到自己的燃油機車市場,光陽沒有這個煩惱,可以放手大膽去做。
光陽電動機車攻進泰國,曼谷街頭已見Ionex換電站。(光陽提供)2022年,具泰國官方色彩的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派人飛來台灣,接連找2家電動機車台廠談合作,最終選擇結盟光陽。柯勝峯耗時306天完成談判,決定合組資本額6億泰銖(約新台幣5.3億元)的Aionex,光陽集團取得44%股權與一半的董事席次,並握有執行長任命權。
這樁合作案,其實是泰國的機車保衛戰。柯勝峯說:「紮根在泰國的日系車廠無心發展電動機車,泰國憂心『東方底特律』的地位不保。」面對東南亞各國加速扶持電動車產業,Aionex總經理Ekachai Yimsakul誓言:「泰國要建立從原料到關鍵零組件的供應鏈。」
結盟哈雷推第一台電動重機,將是光陽成立60年的重頭戲。泰國國家石油公司動作積極,早在去年8月Aionex成立前,泰台雙邊一年半往返開會66次,更主動介紹當地廠商給光陽組供應鏈,「光陽在泰國不賺硬體的錢,是賺授權金、軟體費、服務費。」Aionex執行長丁學文說。
根據本刊掌握,Aionex插旗泰國曼谷,當地泰國國家石油公司加油站有700座,將作為換電站據點,4月23日舉辦首場新車發表會,同步啟動行銷和預購,第一台電動機車來自光陽、主打運動街跑風的S7,最快7月就能在曼谷街頭看到光陽電動機車。
「Aionex是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持股51%的泰國公司,S7從台灣進口享有稅惠。」丁學文表示,配合泰國在地製造政策,初期車款以「台灣製造」為主,第二階段由光陽監控品質,從轉投資的中國車廠進口,最快明年改成「泰國製造」,「光陽接下來要從曼谷打入以前台廠進不了的東南亞市場。」柯勝峯說。
談到電動機車,柯勝峯眼神有光,他話鋒一轉卻說:「我本來不想回光陽接班。」柯勝峯大學畢業即進入光陽,後因赴美深造第一次離職,2000年看好網路,再度出走創業。直到2010年柯勝峯父親柯弘明退休,把兒子叫回來接副董事長,由王雙慶、鄭仙正兩位老臣輔佐,4年後柯勝峯便順利接班董事長。
柯勝峯愛車成痴,改車、騎重機、賽車樣樣行。(光陽提供)「這次是帶著使命感回來,我必須帶光陽走更遠的方向。」在副董事長任內,柯勝峯從兩家公司看見危機感,一是諾基亞輕忽智慧手機崛起而消失,二是傳統車廠不做電動車,等特斯拉做大才一路苦追,「我常想,如果光陽做電動機車沒成功,誰會成功?」
「公司不能只重產品製造,還要追求品牌價值,才能與一線廠競爭。」柯勝峯搖頭說,論資本額,光陽58億元輸人家一大截;論銷售量,光陽一年賣7、80萬台不敵本田的2、3,000萬台,加上光陽作風非常保守,勢必要從外部找策略夥伴。
光陽名流車型酷炫,是1980年代約會的必騎神車。(光陽提供)2011年,柯勝峯找來好友丁學文,成立光陽集團持股75%的金庫資本。柯懂企業管理,丁懂資本運作,同為美國康乃爾大學校友,二人一拍即合,近年光陽好幾筆大型投資案,全靠兩人操盤,包括進軍泰國曼谷的Aionex、結盟哈雷合資的LiveWire,以及今年3月插旗日本京都產業大學。
柯勝峯要靠電動機車提升光陽的品牌價值,以台灣為技術核心,左右2邊的泰國和日本,是分屬不同價格帶的市場示範區,海外都由Aionex提供電動機車。至於日本,柯勝峯僅說:「這是非常好的市場。」本刊調查,光陽瞄準東京布局2年,已獲日系大咖車廠支持,目前被當局劃分在京都產業大學進行上路驗證,最快明年2月開花結果。
柯勝峯(右)要衝高光陽電動機車銷售量,找來啦啦隊人氣女神李多慧(中)站台炒熱話題。不過,台灣市場仍是光陽的發展重點。3月底新車發表會,啦啦隊女神李多慧現身,力挺光陽新電動機車「Many馬卡龍」,宣布換電資費吃到飽下殺至168元,加碼預告即將在台拍Vlog環島旅遊,讓現場氣氛沸騰到最高點。柯勝峯手指新車告訴本刊:「這次抓到重點了。」
其實「Many馬卡龍」不算新車,是2009年針對燃油機車設計的車款,車型主打都會時尚,「是至今賣超過60萬台的暢銷車。」柯勝峯想複製燃油機車的成功經驗,但2018年推首款電動機車Many EV,銷售不如預期,他痛定思痛打掉重練。
柯勝峯2014年接班後,讓光陽產品線從燃油機車擴大到電動機車。(光陽提供)「當年追求科技創新,加入許多沒必要的酷炫科技元素,導致市場定位不明,隨著台灣電動機車市占達15%,進入重視體驗的早期大眾市場,光陽要回歸追求時尚的初衷,以民眾有感且有用的科技,全面提升車體、動力、續航力。」柯勝峯說。
去年,光陽打破原先電動機車專賣店的規劃,大動作翻新全台門市,改走燃油機車和電動機車一起銷售策略,「下一步拚油轉電,要吸引喜歡Many的族群換購電動機車。」柯勝峯充滿自信,他看好「Many馬卡龍」將是光陽做大電動機車市場的關鍵車種。
台灣燃油機車市場戰火猛烈,光陽誓言會全力以赴奪回市占第一。全力衝刺電動機車迎新局之際,橫在眼前的是光陽燃油機車銷量已連2年陷入低谷,縱使針對國民車祭價格戰,促銷結束仍難敵三陽強勢領先,「其實我不是搶市占,是衝士氣,因為輸掉第一,很多通路不賣我們的車,398專案(光陽GP125)才願意重新賣我們的車,這招也確實帶動其他車款銷售成長。」柯勝峯說。
他比任何人更清楚光陽燃油機車的困境,2年前大舉投入新車研發,今年60年廠慶是否亮相?柯勝峯賣個關子,「我的經營理念是『預防重於治療』,搶快會出問題,回頭修理花更多時間不划算,畢竟我們當過22年的第一名,只要把新車做好,我相信知名度還在。」
「我們要從過去的製造思維調整為顧客思維,以光陽產品提升消費者的價值。」迎向光陽百年,柯勝峯充滿信心說:「台灣機車銷量只占全球的1%,現在光陽的台灣和外銷比例各占一半,未來潛力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