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低於市場預期的3.1%,月增率甚至已經轉為負值,而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3.3%,則是創下2021年4月以來最小增幅。其中,住房與能源是通膨數據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達觀股市】通膨降溫恐利多出盡

在美國失業率上升至4.1%之後,市場對於聯準會於9月降息的呼聲不斷,而在上週公布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是讓市場預期9月的降息機率超過了90%。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樂觀預期下,全球股市在美股帶領下出現大跌,這又是為什麼呢?
前述這些數據都進一步證實美國通膨持續降溫。而舊金山聯邦銀行總裁戴莉很快地對這些數據做出回應,表示近期通膨數據令人鬆了一口氣,預計物價壓力和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疲軟將成為降息的依據。
降息機率高 居高思危
另外,芝加哥聯邦銀行總裁古爾斯比稱這些數據為「非常好」,增強了他對聯準會實現2%通膨目標的信心。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則是在國會聽證會上暗示,降息的條件幾乎已經成熟。
從前述數據與聯準會官員們的發言來看,聯準會在9月降息的機率應該是相當高了,甚至還有可能會提前到7月就啟動。
不過,這番言論一出後,股市卻大跌的原因則可能有以下幾個,首先是樂觀預期實現後的回檔修正。因為今年以來的漲勢,除了人工智慧帶來的基本面榮景之外,對於聯準會的降息預期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而聯準會現在降息的可能性已經非常高,這會讓市場預期拉得更高,進而期待降息次數更多,幅度更大,才能夠進一步推升股市上漲。這就像今年以來僅僅符合預期的財報數據,已經很難讓個股大幅上漲是一樣的意思。
另一個可能就是擔心經濟衰退。從聯準會在過去的幾輪降息循環來看,股市高點幾乎都是出現在利率最高點到第一次降息之間,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點。由於聯準會之所以降息,通常是經濟已經露出疲態,才需要降息來穩定經濟,然而,如果降息還無法穩住局勢,那就會演變成經濟衰退與股市的大幅修正了。
目前尚無法得知會發生上述的哪一種狀況,但居高思危、降低槓桿與持股比例,可能是現階段投資人可以考慮的方式。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