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出面號召杯葛新光金臨時股東會,讓台新金合併案破局。人在海外的林伯翰,也透過電訪對本刊重申:「新光金股東應自己出席臨股會,或是將委託書交給我和我的陣營,投下反對票;或是選擇不出席,讓臨股會無法達到法定超過1/2股東人數、2/3同意的門檻,使台新金和新光金合併案破局,以捍衛自己的權益,保障自己的財產。」
新光金臨時股東會的委託書大戰本週將開打。上(8)月底,國內金融圈爆出新光金二搶一的三角戀熱門戲碼,先是台新金、新光金合併案,在睽違22年後終於拍板,以每股約11.32元定案;隔天就殺出程咬金,中信金以溢價台新金逾三成、每股約14.55元,宣布公開收購新光金逾半股權。
至此,中信金、台新金短兵相接,也讓新光金股價鹹魚翻身,來到13年高點,重新站回每股13元價位,月平均成交量更創下高達41萬張紀錄,「過去新光金股價長期在票面價10元以下,不少股東被套牢很久,因此,趁機獲利了結,但關鍵是哪些買盤進場接手?」市場人士點出蹊蹺之處。
新光金股價近來水漲船高,成交量也動輒高達40萬張。據券商統計,新光金近20日前十大買盤來自凱基證、外資、元大證、富邦證和中信,最大買盤是凱基證,買超新光金逾45萬張,其次是摩根史坦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資,合計大買新光金逾38萬張,「外資持股新光金也從一成八拉到二成多。」一名券商高層透露。
中信金董事辜仲諒重出江湖後,首件代表作就是公開收購新光金。至於新光金的最大買盤—凱基證不僅是國內第二大券商,同時,凱基金大股東辜仲瑩更是中信金董事兼大股東辜仲諒的胞弟。
眼見中信金來勢洶洶,台新金董座吳東亮也對內下令:「這場戰役攸關吳家未來在金融業版圖勢力消長,這次『新新併(台新金、新光金合併)』要戰到最後一刻。目前台新金內部已全面總動員,陸續和台新金、新光金股東聯繫,力拚臨股會能順利通過合併案。」親近吳東亮人士透露。
中信金若合併新光金將躍升金控龍頭,成為大股東辜仲諒(左)復出的重要成績。除全面動員台新金員工,爭取股東支持,吳東亮更已綁定全通、長龍與聯洲三大委託書通路業者,以及元富證、富邦證、華南永昌證等券商,力求臨股會能順利,「目前吳東亮派收購委託書,已規劃祭出商品券吸引小股東支持。」一名委託書業者透露。
此外,本刊還接獲新光金內部爆料,「新光金內部子公司包含新光人壽、新光銀行協理級以上員工,被強制要求將委託書交出去,若不繳交就會被處分,引發內部員工不滿。」一名新光銀行副總說。新光金對此表示,臨時股東會開會通知書尚未寄出;至於員工的爆料,公司毫無所悉。
為什麼吳東亮要大張旗鼓收購委託書?原來是新光金持股分散,真正能決定新光金未來的是散戶和外資。攤開新光金年報,散戶持股逾五成三,外資逾二成,吳東進派約一成,吳東亮派近8%,「新光吳家合計不到二成,散戶、外資持股比例高,真正決戰關鍵取決於散戶、外資動向,散戶、外資則是價格優先考量。」市場人士分析。
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圖)不滿弟弟吳東亮沒提高收購新光金價格。新光金這場吳家經營權內戰,從去年延燒到今年,隨著吳東進派鐵了心,力挺中信金、新光金合併,為對抗吳東亮陣營,支持中信金的林伯翰也將出面徵求委託書,三大委託書業者因都已被吳東亮陣營綁定,「目前態度中立的元大證、力挺中信金的凱基證,都有望替中信派的林伯翰徵求委託書。」一名券商高層分析。
由於新光金10月9日臨時股東會日期逼近,「本週新光金也將寄發臨股會的開會通知,正式點燃委託書大戰,目前市場傳出,新光金委託書每張上看500元價格。」一名擅長打經營權的律師透露。
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就是看上能補足壽險版圖。下令全面動員促成「新新併」的吳東亮,今年74歲,由他掌控的台新金,在國內金控排名第13,總資產約3.2兆元,前8月獲利逾153億元,若順利合併新光金,台新新光金總資產將達8.3兆元,直逼國內金控三哥中信金。
為了壯大台新金,吳東亮卯足全力,未料他的大哥、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引外援,5月就和中信金接觸,推動中信金合併新光金,「辜仲諒先前就曾和老三(吳東亮)打招呼,但老三都認為,辜家只是炒股,直到中信金宣布公開收購,老三都還認為,老大(吳東進)只是為抬高收購價才找上中信金。」親近吳東亮人士說。
由於吳東進先前傳出,最終仍希望由吳家整併,吳東亮近半個月來,曾數度想和吳東進接觸,意圖營造吳家團結氣氛,但情勢驟變,「老三沒低頭拜託,態度相當強硬。直到上週四臨股會的最後交易日,老三也沒提高新光金收購價,老大認為他壓根就沒誠意,更何況,吳家第三代對於資產重視度,遠比公司品牌更為看重。」吳家親友嘆氣說。
吳東亮力拚台新金合併新光金,積極爭取股東支持。不只吳東進不肯買帳,掌握新光金第二大股東新光三越的新光吳家老四、新光三越董座吳東昇也遲未表態支持吳東亮,「過去新纖董座之爭、新光三越董座之爭,吳東昇和吳東亮都是站在對立面,8月底,新光金董事會代表吳東昇的新光三越法人代表賴慧敏棄權,賴慧敏棄權理由就是為考量股東權益,應提高換購比例,明顯支持吳東進。」親近吳東昇人士說。
對於中信金、台新金而言,現在都是和時間賽跑的關鍵時刻,二家金控為爭取新光金股東支持,各自出招,不僅在法說會上叫陣,更直接在媒體上開戰,為收購方式、換股比例、員工安置等議題接連發出聲明、公開互槓。
8月27日,台新金率先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林維俊喊出:「可能考慮調整換股比例。」並向金管會喊話,希望合意併購優先,別通過中信金公開收購案;隔天,中信金法說會,副董事長吳一揆親上火線,說明中信金決策過程,反擊台新金,強調公開收購是提供新光金全體股東最佳方案。
台新金和新光金愛情長跑超過20年,這次合併將攸關吳家在金融業勢力消長。(資料照片)無論最後這場三角戀是台新金得以先馳得點,或是中信金後來居上,真正關鍵都還是主管機關態度,金管會將在下週一、中秋節前,決定是否通過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案,金管會也因此成為台新金、中信金亟欲爭取說服對象;上週二,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章更證實,近半個月來,金管會已收到近30件相關陳情、檢舉案。
金管會雖早已表態,對新光金合併案不再回應,恪守沉默。據悉,金管會實際上對新光金合併案相當頭大,除合法合規、金融市場秩序和股東權益保障三大原則外,讓金管會陷入長考的關鍵之一,還有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的財務穩健性。
「新壽RBC(資本適足率)8月時已經達標,但是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又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新壽下半年能否維持在200%以上仍是隱憂;金管會內部估計,新壽後年接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恐怕得增資至少1500億元才能過關,觀察中信金、台新金財務情況,中信金一年獲利500億元,相對有能力。」知情人士說。
新光金究竟會花落誰家,關鍵仍是金管會態度。圖中為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現在金融業者都在觀察,新光金合併案將何去何從,不只金管會態度成關鍵,就連公平會也被拖下水,台新金、中信金為送件先後,鬧得不可開交。不過,誠如新光金股東所說:「無論最後是哪家金控合併新光金,最重要的還是未來要能資本充足方可穩定經營,讓股東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