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他砸一億PK其他NB代工廠 成功多產千萬雙鞋

中傑投資控股董事長劉安哲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劉安哲(左)接班中傑後,不顧父親反對大膽擴廠,設立專屬客戶研發中心,推升營收大幅成長。
劉安哲(左)接班中傑後,不顧父親反對大膽擴廠,設立專屬客戶研發中心,推升營收大幅成長。
New Balance、Clarks等風格迥異的球鞋、休閒鞋和皮鞋知名品牌,背後供應商皆有中傑投資控股,正因能駕馭任何鞋款,遇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業績仍逆勢成長,去年營收227億元。
中傑創辦人劉信國為皮鞋學徒出身,二代劉安哲接班後,不顧父親反對,赴越南擴廠,耗資1億元幫客戶New Balance成立研發中心,懂事長子的遲來叛逆是希望做大事業。緊接著印度、印尼擴廠,預計年底前上市,劉安哲不敢慢下步伐,與同樣進公司的姊姊、弟弟齊心壯大,他的責任感源自對家人的愛,越過父親的標準高牆,所有難題都是雲煙。
B1_2024-10-18.jpg
從越南河內機場開車往南走2個半小時,外型宛如白宮的中傑投資控股(下簡稱中傑)2,000坪鞋廠,聳立於寧平省一望無際的農田中。

風格多元 豐富產品線

1-2-----------_2024-10-18.jpg
New Balance請到韓國知名歌手IU代言後,經典鞋款327銷量一路攀升。(翻攝New Balance官網)
年僅45歲的董事長劉安哲親自至門口接待記者,一身襯衫西褲,配上New Balance今年最受矚目、俗稱蛋殼鞋的WRPD Runner更顯年輕,他忍不住介紹:「近年很流行厚大底,這款穿起來還高1吋,我們公司專門幫New Balance做Lifestyle系列,也是他們前三大供應商之一,現在好多年輕人穿New Balance。」
走進中傑產品室,架上陳列New Balance經典的327、550、1000等熱賣款式,該品牌占中傑營收5成,其他還有中國最大運動品牌「安踏」旗下FILA熱賣的老爹鞋、中高端皮鞋品牌Clarks的淑女鞋與皮靴、Columbia登山鞋等,多元風格的產品線是劉安哲引以為傲的最大優勢,「因為我父親是皮鞋師傅起家,也會做運動鞋,他認為什麼鞋都要會做,才有辦法服務好客戶,這幾年我們發現這是非常大的競爭優勢。」
2-6-----------20241011^JF^中傑控股-0052_2024-10-18.jpg
中傑創辦人劉信國做皮鞋起家,因此幫皮鞋品牌Clarks代工淑女鞋。
劉安哲舉例,近年休閒風興盛,原本主打正裝皮鞋的德國Hugo Boss找上中傑幫忙結合皮鞋與休閒感,「他們德國老闆還親自謝謝我們,因為他們賣最好的鞋子是我們生產的,皮鞋品牌如果找專門運動鞋廠代工,會覺得工藝不夠細膩。」
語氣沉穩的劉安哲是鞋業界少數已正式接班的新生代,大學畢業後在中傑從基層做起,資歷超過20年,因規劃公司年底前上市,才與姊姊、副董事長劉瓊雯,和弟弟、總經理劉佑軒首次在媒體一起曝光,家族手足間的緊密團結,正是中傑不斷成長的關鍵,共有中國、越南共10間廠以上,年產4,000萬雙鞋,去年年營收為227億元。
2-4----------238408_0_2024-10-18.jpg
三姊弟畢業後就進中傑,坦言工作後與父親有不同想法,才開始遲來的叛逆。(中傑提供)
中傑由劉安哲的父親劉信國創立,他小學畢業後,就從彰化到台南的皮鞋工廠當學徒,幫師傅做雜事、學製鞋,常一天只睡5小時,刻苦人生也養成堅毅高標的個性,他以開版精準在業界受封阿國師,後北上至中和鞋廠負責運動鞋成型,結識做針車鞋面的太太何玉鈴,在台灣鞋業快速起飛的1980年代創業。沒有資金的2人,由前東家出借10台針車機以家庭工廠開始,劉安哲兒時還曾幫忙剪過線頭。

手足互助 為家業打拚

大劉安哲2歲的劉瓊雯記得,當時規模還不大的New Balance日本線到台灣找代工,「台灣很多工廠認為日本線訂單小,要求高,不太有意願,只有我媽媽接,幫他們代工鞋面,這樣的機緣讓他們一直跟我們保持長久的關係。」彼時台灣代工廠因為沒有語言優勢,只能透過貿易商接國外訂單,常被砍價,於是劉信國將小孩從小送到美國讀書,培養外語能力。
2-1------------------20241011^JF^中傑控股-0113_2024-10-18.jpg
劉安哲與姊姊、弟弟在美國一起長大,又一起工作,比一般手足更加團結。
當時13歲的劉瓊雯與11歲、4歲的2個弟弟到美國德州當小留學生,在亞洲人還會被霸凌的1990年,他們在異地相依為命,長姊如母。劉安哲回憶:「我們姊弟感情真的很好,姊姊下課就帶我們去吃晚餐,我會開車後載弟弟參加棒球比賽,我們沒有叛逆期,因為父母親沒有時間管,一年來美國2次,怎麼叛逆?」
2-2-----------20241011^JF^中傑控股-0118_2024-10-18.jpg
劉安哲22歲進中傑,從基層做起,曾待產線黏鞋面與鞋底,深知產線規劃排序的重要性。
懂事早熟的三姊弟畢業便一個拉一個進公司,從月薪19,000元做起,連婚事都不曾讓父母擔憂,劉安哲與弟弟皆21歲完婚,他笑說:「年輕懵懂,我們都沒在外面工作過,但其實真正的叛逆,是回到公司工作才開始。」

力爭擴廠 首當叛逆兒

2001年劉安哲進中傑時,公司已小有規模,因人力成本到中國廣東設廠,客戶包括New Balance、美國運動鞋品牌SAUCONY及慢跑鞋品牌BROOKS等,也接下大量皮鞋客戶,營收近10億元,「爸爸是技術起家,很在意做鞋要有挑戰性,一心想接皮鞋,當時就做了Clarks,還有美國馬靴品牌ARIAT,原本它的鞋都在義大利生產,後面全轉到中傑,15年前我們的皮鞋占比70%。」
2-5------------20241011^JF^中傑控股-0043_2024-10-18.jpg
原本主打正裝皮鞋的德國Hugo Boss找上中傑結合皮鞋與休閒風。
33歲當上總經理的劉安哲很有抱負,想擴大公司規模,負責業務的劉佑軒也發現,品牌客戶要做大,不會只有單一生產地,2人考察過東南亞多個國家後,2012年大膽向父親建議到政局穩定、較少同業投入的北越海陽省設廠,較有人力資源優勢。
但父親認為,中國生產已有固定利潤,還沒有新訂單就投入新產地,難免擔憂,劉瓊雯也幫父親補充:「他曾跟我講,能教給我們的就是抗壓性,如果能跟他共事,以後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也可以過關。」
3-1----------20241011^JF^中傑控股-0024_2024-10-18.jpg
劉安哲除了向海外擴廠,也積極布局大陸市場,FILA、李寧皆是中傑客戶。
劉安哲坦承,自己堅持起來有點瘋狂,「這都是血淚史,我們爭執多了,海外設廠、買自動化設備,都說服很久,光是推動公司ERP(企業資源計畫系統),我也送簽呈13次,等了1年才過。父親問我為什麼要做那麼大,我想跟大廠PK,他說我們沒辦法,我說有辦法。」表情一直溫和的他難得流露強烈眼神,遲來的叛逆是父子相似的不服輸,也是為了彼此好的愛,那年中傑年營收50億元。

主動創新 建研發中心

2014年越南廠啟用後,由劉瓊雯與先生、海外區製造事業群副總賴彥良負責管理,中傑有中、越2國可彈性調節生產,劉安哲也沒想到,4年後能順利避開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影響,證明他們提前布局的眼光確實精準。
3-2--------------20241011^JF^中傑控股-0117_2024-10-18.jpg
鞋子大底在成型前,需先精準秤重橡膠原料,才能生產。
劉安哲又努力說服父親,耗資1億元為最大客戶New Balance成立2棟專屬研發中心,共1,700多坪,與品牌更緊密合作,「當時我們幫這品牌年產600萬雙,父親後來是下軍令,沒有成長到1,000萬雙的話,全算我們的,後來巔峰時,產量達到2,000萬雙以上。」
B2_2024-10-18.jpg
New Balance專屬研發中心內有未來鞋款的開發,嚴格管控進出人員,連劉安哲都無法自由入內。他們想成為能主動提供建議的加分代工廠。例如,他們曾提議,將皮鞋融合New Balance休閒鞋,「他們執行長看到非常訝異,覺得有市場也下單,連前英國首相都有穿。」也因中傑是皮鞋起家,對開版有深厚經驗,能建議客戶如何微修設計,鞋型會更漂亮,「所以客戶都會說,我們打的樣跟鞋子做出來的比例特別好。」

提高效率 小產線模式

最經典的鞋款莫過於每年出新色的New Balance 327,放大的品牌logo特別有標示性,鞋底彷彿有腰身,增高又顯腿細,劉安哲回憶,「原本客戶首次推出這款預計總產量5萬至10萬雙,結果賣得非常好,巔峰時1個月產70萬雙。」
2-3-----------20241011^JF^中傑控股-0085_2024-10-18.jpg
中傑越南寧平廠占地2,000坪,專門做New Balance的鞋子,以U型小產線規劃,更便於彈性生產。
劉安哲也深知,鞋廠除了研發創新能力,有效生產管理才是獲利關鍵,直接引進豐田式生產系統。他帶著記者走入工廠,廠內生產排線方式從源頭斬刀裁出鞋面布料、車縫、成型都排在一個U字形軌道上,再依照不同鞋款分成許多U字型小產線。
3-5-----------20241011^JF^中傑控股-0129_2024-10-18.jpg
中傑使用的皮革皆會經由人工挑選瑕疵並標示,再經過電腦自動分配到適合製作的部位。
副總賴彥良解釋:「比起傳統以同類工作分區,這樣打散依製程順序排在一起,可以減少搬運浪費,小產線模式也更方便做少量多樣的訂單,有助於培養多能工人。」他們鼓勵員工若提早做完手上工作,可幫助同產線同仁,「例如車縫的人早做完,幫隔壁的人刷塗膠,他在技術加給上可以拿更多錢,整個團隊增加效率也有獎金。」
3-3------------20241011^JF^中傑控股-0134_2024-10-18.jpg
中傑生產鞋子會附上QRcode,相當於身分證,可以即時了解鞋子在流程中被報廢原因,便於立刻補料製作,縮短交期。
中傑的準時交貨率從70%提升到98%以上,還能替客戶接下緊急訂單。劉安哲記得,接任董事長後隨即遇上新冠疫情,他心有餘悸地說:「那時以為工廠要倒了,全部品牌都停單,過了2個月訂單才開始回來,因為大家還是會到戶外跑步、登山。」

急單救援 獲客戶信賴

當時南越封城,New Balance在南越的代工廠因而停工緊急缺貨,劉安哲立刻挺身而出,「我們打正常樣品是1個月,那次19天就完成,寄給他們,幫他把產能提高到當年增加500萬雙,所以客戶覺得我們真的很靠得住,衝在前面幫他解決最大難題。」疫情後,New Balance也將部分跑鞋單挪給中傑製作,雙方建立更深且緊密的關係。
3-4---------238241_2024-10-18.jpg
英國前首相Tony Blair(圖)曾穿New Balance的皮鞋款,結合休閒與正式,引起潮流。(中傑提供)
目前中傑大陸廠主要製作中國安踏旗下FILA、中國第三大運動品牌李寧和New Balance的內需市場,外銷則仰賴越南廠,也跟著New Balance建議到印度設廠,準備供應印度內需。
三姊弟齊心漸漸拼齊夢想藍圖,劉安哲反而不希望父親稱讚,「換位思考後,就能感受到他的嚴格是為了提醒,我反而希望爸爸多罵我幾年,代表他一直很健康。」長子的責任感不允許自己脆弱,他用微笑蒸發眼眶的濕潤,自許像知名電池廣告中停不下的兔子,「遇到挑戰,一直往前走就對了。」
3-box-------------238409_0_2024-10-18.jpg
劉瓊雯(左後)13歲就帶著2個弟弟劉佑軒(左前)、劉安哲(右)到美國一起生活,常被人誤會最小的弟弟是她的小孩。(中傑提供)

後記 姊姊牌托兒所特訓凝聚力

劉安哲與弟弟從小和姊姊在美國一起長大,因此培養超強凝聚力,畢業後都二話不說一起進公司接班。後來劉安哲與弟弟為了訓練小孩外語能力,將小孩全部送到越南的姊姊家,與姊姊的小孩上同一所美國學校,劉瓊雯笑說:「學校老師以為我生5個小孩。」劉安哲的算盤是,自己大兒子為同輩中最大,畢業後進公司也許能影響堂弟、表弟一起,複製上一代的團結力量。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