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焦點】經貿政策料迅速出爐 川普執政國安團隊審慎因應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川普上演華麗復仇擊敗民主黨對手,成功再度入主白宮。(東方IC)
川普上演華麗復仇擊敗民主黨對手,成功再度入主白宮。(東方IC)
美國大選落幕,前總統川普確定再度入主白宮,本刊調查,我國安團隊持續關注美國選情動態,除了預先出手點破中方可能的認知操作方向,選後將焦點放在川普政府可能的政策走勢,研判川普上任首波施政重點在經濟貿易,中國將在第一線承受最大壓力,台灣應將之當成機會,調整供應鏈比重,減少對中曝險,健全經貿體質,鼓勵台商與美方有更多合作發展。此外,國民黨亦在美選後立刻組團訪美,與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建立聯繫管道,保持「親美、友日、和陸」的外交軸線。
在7大關鍵搖擺州都取得穩定領先下,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於台灣時間6日下午宣布勝選,同日晚間,總統賴清德於推特發文祝賀川普當選,賴表示,台美長期以來的夥伴關係建立在共享的價值與利益之上,他有信心台美將繼續扮演區域穩定的基石,為雙方全體國人帶來更昌盛的經濟繁榮。川普核心幕僚、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隨即轉推賴貼文,感謝賴清德祝賀。

中國陷困境 鼓勵台商回流

1-2-20241107^總統府提供^賴清德-001_2024-11-11.jpg
吳釗燮領軍的國安會與相關部會密切關注美國大選,持續向總統賴清德匯報。(總統府提供)
展望美國選後情勢,國安官員指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背景是經濟衰退、通膨嚴重,川普在競選過程中反覆承諾要振興國內經濟,國安團隊研判,川普上台後推出首波經貿政策的速度可能會很快、力道很強,在這樣的情況下首當其衝就是中國,因中國正面臨內部重大經濟挑戰,始終未能擺脫通縮危機;若美方未來加大與中國脫鉤力道,強化對中出口管制並祭出關稅措施,勢必讓更多外商,包括台商離開中國,我政府的責任就是提前做好因應,協助產業把這個變化當成機會,持續鼓勵台商回台投資,強化台美製造業合作。
本刊掌握,我國安團隊持續透過多重管道掌握美國總統大選發展,亦精確掌握選舉最後階段各搖擺州的民調情況,如實向賴清德回報;美國在當地時間5日傍晚開始開票,適逢台灣時間每週三上午的國安首長早餐會,賴清德便透過晨會聽取相關部會有關美國選舉結果、政治局勢變化、可能政策因應的最新評估報告。
1-1-2-20230321^翻攝總統府flickr^賴清德-副總統接見「全球臺灣研究中心」訪問團-歐布萊恩01_2024-11-11.jpg
被外媒點名是川普政府國務卿人選之一的歐布萊恩(左),去年曾訪台。右為賴清德。(翻攝總統府flickr)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與拜登激烈拉鋸,當時台灣政壇盛傳「民進黨押寶論」,不少在野黨立委指責政府選前押錯寶、選後才忙著修復與民主黨的關係,讓蔡政府費好一番唇舌澄清;有了前次經驗,今年美國大選我政府團隊謹慎應對,刻意避免各種會被解讀為「押寶」的言行措辭,國安團隊也密切關注國內外媒體、網路社群是否有刻意操作的情況,提前出手破除捲土重來的押寶論,連帶斬斷後續各種不利的輿情走向,如「棄子論」等,避免國內疑美情緒遭刻意放大、操作。

台美理念近 林佳龍有信心

「談論應對美國選後局勢,無法忽視的前提就是中國。」國安官員指出,當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展現擴張野心後,現階段的國際情勢逐漸成形,在民進黨執政的這8年多來,歷經歐巴馬、川普和拜登三任美國政府,無論誰或哪黨執政,台美關係只有越來越好,並且遠超過去。他說,此次美國大選後,國際戰略結構未改變,中國仍是民主世界最主要的挑戰與風險之一,儘管美中雙方可能加強溝通管控風險,但美國必不會因此改變跨黨派對台的堅定支持。
儘管川普在競選過程中直批,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花大錢讓人們來打造晶片工廠」是個錯誤,讓投資人擔心護國神山台積電未來前景受影響,且川普再三拋出的「保護費論」,受台灣輿論熱議,不過,民進黨政府各部會官員對美國再次政黨輪替,都展現出謹慎但樂觀的態度,外交部長林佳龍7日受邀到立院報告美國大選後的國際局勢發展時直言:「台美關係我很有信心啦,不只是理念相近,我們是利害與共,在這種情形底下國人要關心,但不要過於擔心。」
1-3-20180326^東方IC^中國-貨櫃-港口--pbu653793_14_2024-11-11.jpg
國際關注中國進出口市場未來是否受川普新政衝擊,引發另一階段美中貿易戰。(東方IC)
提到半導體問題,林佳龍坦言,未來若沒進一步補助,(半導體)供應鏈將不那麼容易在美國落地,但他強調美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補助晶片廠商」,他相信選後很多事會沉澱下來務實面對、找出共同基礎。

跨黨派共識 加速整備國防

至於所謂的保護費論,政府官員指出,台灣政府本來就持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防自主等工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今年國民黨國慶酒會亦提到「強化國防」的重要性,顯然這是台灣跨黨派的重要共識;未來川普政府上台,預料將持續對北約、第一島鏈盟友強調軍事投資的重要性,這也是台灣加速整備國防的好機會。
2-2-20220730^Greater-Phoenix-Economic-Council臉書^台積電-(1)_2024-11-11.jpg
川普競選期間宣稱要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引發外界關注。圖為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翻攝Greater Phoenix Economic Council臉書)
林佳龍強調,川普在第一次總統任內奠定了當前台美關係架構,包括提出印太戰略、對台軍售常態化、推動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並落實雙方政府高層互訪,美國務院次卿、衛生部長等高層級官員,都在川普任內訪台,創下台美斷交後的最高規格;在前述這些良好基礎之上,我政府的外交系統也與共和黨、川普重要幕僚長期保持接觸,彼此交換意見,維繫溝通管道。
國安局長蔡明彥於立院答詢亦指出,長期來看,美國對印太戰略有其延續性,例如拜登的印太布局就延續上一任川普的政策,儘管很多策略處理細節、管理方式不盡相同,但大基調一直維持。
2-3-20241107^DP^外交部長林佳龍-立法院-(2)_2024-11-11.jpg
外交部長林佳龍在美國大選後赴立法院報告,對台美關係展現信心。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則表示,未來美中台關係與國際局勢發展的觀察重點有三,包括美國對烏俄戰爭立場是否調整,美國對中圍堵機制與印太安全體系是否調整,以及川普是否延續拜登政府對中經貿、關稅、科技管制措施。他預期在未來可見一段時間,美對中、對台政策不至於有太大變化。

搶建立關係 藍營派人赴美

美國大選落幕後,國民黨方面亦積極展開對美布局,黨主席朱立倫於選後隔天,立刻派副主席夏立言、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訪美,於美東時間8日傍晚抵達華府。正值川普組建交接團隊,並陸續公布新政府人事之際,藍營此行目的就是為搶先了解川普政府的影子內閣成員,與潛在閣員人選建立聯繫管道,熟悉美選後的政治環境。
2-1-20241104^翻攝總統府flickr^賴清德主持「海軍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原型艦安龍典禮」-02_2024-11-11.jpg
賴清德上任後持續推動國防自主、全社會防衛韌性。圖為賴主持「海軍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原型艦安龍典禮」。(翻攝總統府flickr)
黨務高層透露,川普正式就職後,朱立倫也規劃在明年6、7月訪美,拜會美方官員及國會政要;朱對台美關係的高度重視,從他上任黨主席後恢復國民黨駐美代表處就可看出,未來黨中央也將持續維持二大外交主軸,即「對話與國防並重」及「親美、友日、和陸」。
今年美大選前,國民黨也派出共和黨、民主黨的觀選代表團赴美。隨團的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分析,未來台灣可能面臨國防預算增加,以及矽盾恐受影響的問題,賴清德政府應重視此二大議題;在外交方面,執政黨過去較親民主黨,如今要轉換跑道至共和黨,賴政府也應做好一切準備。
2-4-1-20241111^Pixabay^f-35-001_2024-11-11.jpg
外媒報導賴政府有意向美方提議採購F-35戰機等,展現防衛決心。(翻攝Pixabay)

川普落實保護費論 台軍購項目可更新

選前,川普曾提保護費論,英國《金融時報》11日更報導,由於川普主張盟國須增加國防支出,各國已開始想辦法應對。報導更引述台灣國安官員表示,台灣已與川普團隊進行過「非正式討論」,討論何種軍購方案能展示台灣對國防投資的決心。

對此,國安官員直言,台美軍售與周邊如日韓等國類似,台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根據中國在區域間的威脅狀況,檢討實際的軍需,包括哪些裝備應更新、哪些軟體該升級等,不過新一階段的檢討還沒進行。畢竟不同政府團隊對整體軍事戰略的思維跟對應各有看法,會有常態性交換意見,但不會在這個時間點正式做全盤討論。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