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社長小吃手記13/基隆人記憶中的廟口小吃(上)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基隆廟口夜市是台灣最知名的小吃聚集地,在地人和觀光客各有偏好。
基隆廟口夜市是台灣最知名的小吃聚集地,在地人和觀光客各有偏好。
大家都知道基隆廟口,但可能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廟,我是基隆人,常常從廟口的牌樓柱子下經過,也很少注意上面寫的三個字「奠濟宮」,只知道廟裡面供奉的是開漳聖王。小時候也曾進廟裡拜拜,但總覺得這間廟進殿來有點暗不怎麼開闊,反而廟前廣場兩邊都是小吃,人氣鼎沸,來這邊往往先坐下來吃東西,開漳聖王廟反而不太進去了,真是不好意思。
既然談廟口,就從廟口旁邊的店家先談起吧。站在奠濟宮牌樓下,正對廟口,是鼎邊趖。我小時候,只有一家店,在正對廟的左邊緊挨著廟門,現在的鼎邊趖反而在右邊,好像不是原本那家?還是這家店的後代?就不清楚了。
20251006food002 (2)_2025-10-06.jpg
基隆廟口夜市以仁三路上的奠濟宮為中心。
20251006food002 (3)_2025-10-06.jpg
數不清的小吃店從奠濟宮兩旁延伸出去,門口塑像即是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騎馬英姿。
原來的鼎邊趖是乾乾淨淨的小攤子,40多歲的婦人掌饋。我在長板凳坐下來,攤子前擺著乾魷魚、金針花、香菇、金勾蝦米等乾料和蝦仁羹、肉羹、高麗菜、筍絲、蘿蔔等食材,食材後面有個大鼎,裡面滿滿都是煮好的羹料,我坐定點餐,她會剪入風乾的白色厚厚的米皮,米皮轉透明即撈起,盛碗,平均放於所有配料,舀上一大瓢香蒜酥及芹菜末,湯清味美,我非常喜歡。
20251006food002 (4)_2025-10-06.jpg
緊鄰廟口的「吳家鼎邊趖」已有百年歷史。
20251006food002 (5)_2025-10-06.jpg
香菇、魷魚等乾料正準備下鍋。
20251006food002 (6)_2025-10-06.jpg
鼎邊趖的米皮會事先準備好,現場已經看不到「趖一下」的景象。
20251006food002 (7)_2025-10-06.jpg
一碗清爽的「鼎邊趖」是很多人對基隆廟口的初印象。(65元/碗)
老闆娘沒什麼笑容,但很專注在鼎內的食物,舀給我的時候都是食物最完美的狀態。有時候我會看到一個胖胖的紅臉中年男子走來,只見他在攤位外廟門邊的爐火上放個非常大的黑鐵鍋,鍋燒熱後,他抓半支白蘿蔔沾油涮鍋,幾乎看不到油,然後調稠稠的在來米漿,從鍋沿「趖一下」,讓米漿徐徐淋下。
只見米漿從鍋邊流下來到鍋心,他看著鍋內,等到米皮冒泡鼓起,才熟練的用鏟子揭起一片擱在一旁,然後再淋米漿,再揭起,如此數次,直到米漿用完,這位應該是老闆的男子,就關火把鍋子收起來,然後就走了,接下來都是那婦人的事了。我以前坐在那邊,心裡想著這大概是婦人沒什麼笑容的原因,有時候我也會有一搭沒一搭問她怎麼做羹湯,她也會靦腆地擠出一點笑容回我話。
其實鼎邊趖的名稱,一說是湯太好喝,大家圍在鼎邊「趖」來「趖」去,另一說我覺得是正解,就是淋米漿入鍋的動作,那個米皮就叫做「趖」,現在廟口的「吳家鼎邊趖」已是店面,掌廚的都是年輕人,看不到做菜的場面,我也搬家到台北,嘴饞都外帶他家的冷凍包再還原,少了坐攤子的樂趣。
20251006food002 (8)_2025-10-06.jpg
基隆的廟口主要在仁三路上,兩旁金黃燈籠高高掛,十分熱鬧。
20251006food002 (9)_2025-10-06.jpg
「王家天婦羅」也是基隆夜市的招牌小吃。
基隆的廟口主要在仁三路上,一進路口左邊就有精彩的天婦羅,這家是老店。基隆的天婦羅甜不辣一定好吃,因為離廟口三條街就是漁巿場,每天凌晨大量魚貨在此交易,天婦羅用的魚漿是最新鮮的。
這家攤子我從小吃到大,很喜歡吃之前的儀式。這家攤位內有一個大油鍋,永遠沸油翻浪,攤前永遠是兩個人,一人負責油炸,一人刀切裝碗,一定現炸現切。
多年的觀察,油炸的那人較年輕,掌刀的那人較年長可能是老闆,老闆看你坐定,先問你大碗小碗?點好了,然後油炸那人右手抓魚漿拋進油鍋,用長筷子翻面兩三下,夾起丟到鐵盤上瀝油,掌刀的那人不動聲色,左手取剛炸好的三片天婦羅,疊在厚厚的砧板上,然後目不轉睛看著天婦羅,右手拿起大菜刀在空中遲疑了一下,然後迅速下刀。
20251006food002 (10)_2025-10-06.jpg
天婦羅的製作需要分工合作,一人負責抓魚漿拋進油鍋。
20251006food002 (11)_2025-10-06.jpg
另外有人專門掌控油炸天婦羅的火候。
20251006food002 (12)_2025-10-06.jpg
魚漿剛入鍋時,需要用長筷子攪散,不然會黏在一起。
咚咚兩聲,刀子一撇,天婦羅入碗,抓幾片鹽醃小黃瓜,淋上一瓢甜辣醬,端到你面前,我彷彿看到一場廟會遊神儀式表演,精神和胃口都得到滿足。有時候,我為了重覆看這個儀式,會再來一碗。這一攤,不管從小到大,我都覺得掌刀、油炸的,無論換了多少批人,都像電影角頭裡面的大哥一樣,每個都又帥又有型,也同樣不苟言笑,絕少和吃客互動。
20251006food002 (13)_2025-10-06.jpg
剛起鍋瀝油的天婦羅,香氣四溢。
20251006food002 (14)_2025-10-06.jpg
這碗僅加了小黃瓜與少許甜辣醬的「天婦羅」,是許多基隆離鄉遊子魂牽夢縈的滋味。
天婦羅隔壁兩攤便是「蝦仁焿豬腳」,他的豬腳和滷肉飯也好吃。我家人過生日,如果自己懶得做,一定去基隆廟口買這家的豬腳,他的豬腳用醬油滷得紅通通的,很喜氣。我每次到這家攤位,一定點一碗蝦仁焿、滷肉飯加一盤豬腳。豬腳分部位,老闆會就著攤前排得滿滿的豬腳,問你要哪一塊,是全肉?還是帶骨?是前蹄還是輪圈?
20251006food002 (15)_2025-10-06.jpg
這一攤「蝦仁焿豬腳」少見地將蝦仁羹和豬腳放在同一個攤子賣。
20251006food002 (16)_2025-10-06.jpg
老闆把蝦仁肉焿全都匯到大鍋裡,準備工作便已就緒。
20251006food002 (17)_2025-10-06.jpg
熱呼呼的蝦仁羹舀入碗中。
20251006food002 (18)_2025-10-06.jpg
當天現滷的豬腳,呈現誘人光澤。
我老婆也是基隆人,以前追她的的時候,吃這家豬腳,她特別喜歡啃蹄尖下圓圓的那一圈的部位,有時候開車去基隆外木山踏青,我會先去廟口外帶兩包豬腳,全挑這部位,那位年輕留兩撇鬍子瘦瘦的帥哥老闆每回見我買豬腳,還會打趣說:「要約會了。」確實,約會啃豬腳看海,不怎麼浪漫,但好吃實恵啊!
過了多年,回基隆再買豬腳,老闆又問同樣的問題,我說:「已經結婚了,現在是買給兒子吃。」這家的豬腳刀功一流,肉切得飛薄,蹄尖輪圈一切二或一切四都剛好入口,冷了也好吃。其實在廟口現場就是吃冷的。我以前常常買回放冰箱,隨時當零嘴吃,Q彈好吃,膠原蛋白滿分。
20251006food002 (19)_2025-10-06.jpg
老闆一邊忙碌,一邊跟客人閒話家常。
20251006food002 (20)_2025-10-06.jpg
豬腳分部位擺好,方便客人挑選。
20251006food002 (21)_2025-10-06.jpg
豬腳挑好之後秤重收錢。
20251006food002 (22)_2025-10-06.jpg
老闆切豬腳的刀工一流,豬腳都處理到剛好入口的尺寸。
20251006food002 (23)_2025-10-06.jpg
我老婆最愛啃豬腳蹄尖下圓圓的那一圈。(時價)
20251006food002 (24)_2025-10-06.jpg
豬腳肉Q彈美味,膠質滿滿。(時價)
他的蝦仁羹湯頭紅紅的應該是蝦頭熬的,鮮美非常,許多基隆人都喜歡叫一碗羹、一碗白飯,飯來舀湯拌飯吃,只要你蝦仁羹沒吃完,隨時可以加湯,隨隨便便兩三碗飯下肚,經濟實惠。
20251006food002 (25)_2025-10-06.jpg
基隆人喜歡叫一碗羹、一碗白飯,飯來舀湯拌飯吃。(65元/碗)
這樣的吃法另一條街的紅燒鰻羹也常有人這樣做。要知道,基隆廟口現在是觀光夜市,以前可是在地人吃的,尤其是仁三路這一段,從早上就開始營業,連鹹粥都有賣,這些攤子老闆不太有面對觀光客的嘴臉。這家的滷肉飯吃了一不小心嘴唇會黏住,顯示有用滷豬腳的醬汁。這是我認為基隆廟口最好吃的兩家滷肉飯之一,另一家是天一香的滷肉飯和赤肉羹。
「天一香肉焿順老攤」在仁三路的右邊,以前我吃完鼎邊趖,還有胃口,就會從廟牌樓走出來右轉第二家,坐下來吃一碗天一香的滷肉飯加赤肉羹加一碗筍絲加一粒滷蛋,這樣的全餐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20251006food002 (26)_2025-10-06.jpg
「天一香」也是百年老店,只賣滷肉飯和肉焿這兩樣主力產品。
20251006food002 (27)_2025-10-06.jpg
「滷肉飯」(前,25元/碗)、「肉焿」(右後,50元/碗)、「滷鴨蛋」(左前,20元/個)加「高麗菜」(後,20元/份)就是天一香的豪華全餐,現在沒有筍絲只有高麗菜。
20251006food002 (28)_2025-10-06.jpg
天一香的內用區相當整潔舒適。
20251006food002 (29)_2025-10-06.jpg
客人絡繹不絕上門只為這一碗肉焿與滷肉飯。
這一家的滷肉臊是一絕,萬年滷肉鍋上面浮著滷蛋和筍絲,可以想見有多入味。我常年吃天一香的滷肉飯,對滷肉飯的口味也變成它的,自己煮滷肉飯也多少仿照它的口味,既然談吃喝玩樂,現在就教大家做基隆廟口風味的滷肉飯和赤肉羹。
20251006food002 (30)_2025-10-06.jpg
天一香的萬年滷肉鍋上面浮著滷蛋。
先是滷肉飯,請準備4斤五花肉,切成小指頭長細條。重點是四斤肉要配一斤紅蔥頭,這個分量是剛剛好的。至於怎麼做那鍋靈魂肉臊呢?請將大的銅鍋或鐵鍋,熱鍋後,徐徐放入細切的五花肉條,將肉煎出油來。
等到豬肉全下,煎到油花盡出,將肉撈起。把切碎的紅蔥頭放入油中慢慢撥弄炒香,眼看到金黃色,香到無法忍受,再把五花肉放回鍋中拌炒,加酒,加黑龍淡醬油,也有人叫它白蔭油,加上冰糖、胡椒鹽、水。等到醬汁滾,轉成小火,慢慢撈浮油,油很多,要有耐心。
20251006food002 (31)_2025-10-06.JPG
這是做肉臊的所有食材。
20251006food002 (32)_2025-10-06.JPG
豬肉要下鍋煎到油花盡出。
20251006food002 (33)_2025-10-06.JPG
切碎的紅蔥頭要放入油中,慢慢撥弄炒香變至金黃色。
20251006food002 (34)_2025-10-06.JPG
五花肉和紅蔥頭最後合而為一。
撈出一大碗油,這是好東西,冰起來,以後可以炒菜不放肉絲。然後,就讓時間慢慢燉香這鍋肉臊。要等4個小時後,這鍋滷肉飯醬汁才完成,以後隨熱隨吃都是這味道,舀一勺到白飯上,滷肉飯的滋味真好,然後你可以用這鍋肉臊滷蛋滷筍絲,攪白飯吃。偷偷告訴你,有一次天一香老闆看我吃滷蛋,忍不住告訴我:「很多在地人都吃掉蛋白,把蛋黃拌進滷肉飯裡,很香唉(台語)。」我看起來不像在地人嗎?真是的!
20251006food002 (35)_2025-10-06.JPG
撈出的多餘油脂可以冰起來,以後炒菜用。
20251006food002 (36)_2025-10-06.JPG
最後得到這一鍋美味的肉臊。
另外教大家做赤肉羹。這道赤肉羹不用現成市售肉焿而是用新鮮豬肉,豬肉是用腰內肉,也就是小里肌肉。其他食材無非綠竹筍、紅蘿蔔和高麗菜。豬肉先醃好入味,用一顆蒜頭打碎,將豬肉薄切到肉焿大小,加黑龍牌蔭底醬油醃漬,醃的過程要一面用手抓肉,一面揉進少許太白粉,這個抓的過程破壞肉的組織,也容易讓肉入味,很重要。
醃好的肉冰進冰箱過夜。煮時,香菇切絲,綠竹筍紅蘿蔔切絲,高麗菜切小塊。用一顆紅蔥頭末爆香,放進蔬菜、大骨湯,加上一些鹽、一點醬油、一點胡椒鹽、一些醋來調味。湯滾見食材煮熟,才將肉焿徐徐放入,拌開,用熱湯燜熟肉焿,等湯初沸不待湯大滾時即可起鍋,這時候的赤肉最鮮嫩。起鍋盛碗後可以加一匙黑醋,我不愛吃醋,不加,趁熱吃。這就是家常廟口小吃版的赤肉羹,當然,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但這樣做基本不差。
20251006food002 (37)_2025-10-06.JPG
肉焿的肉我選用新鮮的腰內肉,也就是小里肌肉。
20251006food002 (38)_2025-10-06.JPG
醃肉的過程要一面用手抓肉,一面揉進少許太白粉,抓的過程破壞肉的組織,讓肉入味,很重要。
20251006food002 (39)_2025-10-06.JPG
煮肉羹湯的其他食材。
20251006food002 (40)_2025-10-06.JPG
蔬菜羹湯煮好後才下肉,這時候的赤肉最鮮嫩。
20251006food002 (41)_2025-10-06.JPG
在家也能自製台灣人最愛的赤肉羹。

裴社長

  • 《鏡週刊》《鏡文學》董事長,因曾任《壹週刊》總編輯兼社長,自此被眾人稱為「社長」。平日吃遍美食,又常向餐廳名廚請教,在《裴社長廚房手記》出版後成為暢銷美食散文作家,目前正在籌備第三本書。
20251006food002 (42)_2025-10-06.JPG
已出版兩本《裴社長廚房手記》的裴偉,現在正在籌備以小吃為主題的第三本美食書。

吳家鼎邊趖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7-3號
  • 電話:02-2694-5750
  • 營業時間:10:30~24:00,週四公休。

王記天婦羅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60號16號攤位
  • 電話:0986-686-617
  • 營業時間:11:00~20:50

基隆廟口22號蝦仁焿豬腳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2號攤位
  • 電話:02-2423-9505
  • 營業時間:11:00~20:00,週二、三公休。

天一香肉焿順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7-1號
  • 電話:02 -2428-3027
  • 營業時間:11:00~23:30,週日至凌晨00:3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