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主導的三家公司,洪裕鈞說:「台灣松下、愛比與行競三家公司都蠻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的團隊,像台灣松下是比較成熟、已經55年的公司,專業經理人非常優秀,我關注的是公司長遠的決策。」
【行競科技番外篇】他的管理哲學 承襲早逝的父親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也是台灣松下電器董事長,但大學畢業後,他依循對設計的熱情,先後與朋友、妻子創業。2年前,他則以個人名義,和前美國Tesla電動車廠主管Azizi Tucker攜手創立行競科技;過去一直以董事身分參與家族企業的他,去年接任台灣松下電器董事長。
始終走在創業路上,洪裕鈞形容,設計其實就是一個創新、創業的過程,而他的管理哲學,則與父親、台灣松下第二任董事長洪敏隆相關。
至於成立10年的愛比,為美國K12學校設計的互動教學工具,去年在美國已有7萬多家公私立學校使用,滲透率高達60%。「我們不透過經銷,不用分潤給經銷商,而是把決定權還給學校、學區,所以價格只有競爭對手的十分之一。」
始終走在創業路上,洪裕鈞笑說自己是個樂觀的不完美主義者,「不樂觀怎麼創業?我不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太難創業了,因為創業過程中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我對創業很有興趣,一直在找如何用科技、設計,創出一些東西來。」
談到自己的管理之道,洪裕鈞舉例:「我其實很鼓勵員工犯錯,或希望他們犯錯,因為犯錯是創新的必經道路。我們公司的文化是可以接受出錯的,當你碰到瓶頸,跌倒了再重新爬起來、往前走,你就比競爭對手多創造了一個門檻,所以我常說要learn by making mistake。」

從設計師出身到掌管3家公司,說起話客客氣氣,帶有些許文青氣質的洪裕鈞,管理哲學與父親、台灣松下第二任董事長洪敏隆相關。1990年,洪裕鈞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就讀時,父親因病過世,「很多人都說我父親很平易近人,是個沒什麼架子的董事長,這個家庭文化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洪裕鈞回憶:「我父親他對人的關懷是每個人平等,他不是那種校長式的上下從屬權威管理,他的目標是讓團隊幫他想辦法,這是很西方、非常聰明的作法。」

洪裕鈞感慨地說:「我父親的部屬不論是曾被他帶過的老同事,或是後來自己出去創業的,每年到我父親忌日時都會來上香,也會一起聚餐。我想一個領導人能做到自己走了快30年,你的團隊還這麼做,這塊真的是很值得我學習。」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