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是曼都集團促銷月,來客數成長3成,設計師忙到手軟,為了替員工加油打氣,平日被會議、參訪行程塞滿的集團董事長賴淑芬,硬是擠出週五、六、日3天巡店。進到店裡,第一步賴淑芬先評檢廁所有無異味,接著看設計師工作台整潔與否,「忙的時候才看得到分店管理好不好、服務態度夠不夠熱忱。」三不五時還要滿足員工合照要求。
【頭家開講】魔髮攻略創新局 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

國小就在店裡幫忙的賴淑芬,自稱是吃曼都奶水長大的,她從創辦人父親賴孝義的祕書兼司機做起,全年無休落實走動式管理,雖非科班出身,卻善用數字分析,氣柔志堅推動改革。
美髮業人才即錢財,她讓員工持股從3成升至7成,以快速複製內部創業策略,20年讓店數翻5倍,主導併購貝詩髮藝、麗的國際走向多品牌,海內外460間門市,站穩國內美髮集團龍頭。
看準異業結盟潛力,再入主台塑冷凍食品、小美冰淇淋,父親在2016年欽點她成為接班人,是乖乖女獲得父親最有力的肯定。

平均一家店停留約30分鐘,加上車程,賴淑芬打帶跑,最高紀錄1天巡30家店,全台400間門市,她堅持每年至少親自走一趟,聆聽基層員工心聲,連母親節當天也不例外。已經超過1個月沒休假、南北跑透透的賴淑芬,忍不住自嘲:「休假是什麼感覺,我幾乎不記得了!」
賴淑芬小檔案
- 出生年:1967年(51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子1女
- 現職:曼都集團董事長
- 學歷: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士
- 重要經歷:中小家電業務、三勝製帽業務經理
- 休閒:料理、慢跑
- 座右銘:氣柔志堅、外圓內方
- 經營心法:聚焦才能精緻細節,專注於深入思考
員工入股 凝聚共識

今年51歲的賴淑芬是曼都集團第二代,排行老二的她,拚命三郎個性遺傳自父親賴孝義。只有小學畢業的賴孝義,自苗栗苑裡北上學藝,從洗毛巾的美髮學徒做起,2年學成升格當師傅,1966年在台北市信義區開設第一間曼都髮型,靠精湛手藝與交際手腕,20坪小店、7張椅子、8位設計師,最高記錄單日服務200多位客人,忙到沒時間上廁所。
過去美髮業多為師徒制,學徒出師後帶客人出走、另起爐灶屢見不鮮,賴孝義體認到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團隊,早在1978年就創美髮界先例,讓員工入股成為生命共同體,靠財散人聚壯大勢力。賴淑芬解釋:「曼都所有店都是直營店,但店主管持有一定股份,有一定業績或年資的設計師也有股份,店好大家好,更容易凝聚奮鬥共識。」員工持股比例從3成逐年調整為7成。
集團旗下共有5個品牌,包括以白領主管階層為主的曼都髮型,專攻年輕客群的air hair salon,主打潮流概念店的點線電髮,以及併購而來的貝詩髮藝、麗的國際美髮,海內外合計達460間直營門市,是國內最大規模連鎖美髮集團,集團不乏月收千萬業績分店,賴淑芬拒絕透露集團年營收,記者粗估,她的身家逾10億元。
出國留學 回台歷練
父母創業維艱,信義創始店用木板隔出夾層,就是賴淑芬三兄妹的房間,哥哥賴志郎一度寄宿在老師家中。父母工時長,賴淑芬回憶:「爸爸的學生我都叫阿姨、叔叔,年紀輕一點的叫哥哥、姐姐,有些在我讀幼稚園的時候,甚至背著我、牽著我到學校去。」
賴淑芬國小就會幫忙清洗燙髮捲,有一年除夕夜客人超過400位,店內人手忙不過來,還充當洗頭小妹。民間俗話有一句「剃頭吹鼓吹,天下第一衰」,暗指殯葬與美髮業不入流,隨著家中經濟漸獲改善,從小獨立的賴淑芬,高中時被父母送往加拿大溫哥華,取得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士。

畢業後,她先後在家電業與三勝製帽負責行銷業務,有1年半時間隻身在美國分公司打拚,1994年,曼都股東建議賴孝義應讓女兒回企業歷練,賴淑芬笑說:「我是吃曼都奶水長大的,學習過程中,曼都提供我很多金錢與資源,長輩的建議,我只好乖乖服從。」
她雖是第二代,但進入集團的第一份工作卻是當父親的祕書兼司機,從頭學起。「爸爸唯一的興趣就是工作,基本上是全年無休,即使除夕我們店沒營業,他也會叫我開著車到處走走,看看市場上哪些同行有開店、生意好不好,順便做市調。」在父親一對一指導下,賴淑芬白天上班,晚上報名卡內基總經理特訓班,學習談判與管理,彌補實務經驗的不足。陸續在企劃、財務、營運部門歷練,五年後才通過父親考驗,取得參與主導集團營運策略的入場券。

顛覆造型 改變美感
「我不是學這個行業的,有時候會有一些懷疑的眼光,覺得我太年輕、又沒幫客人剪過頭髮、更沒當過店長,當我對公司的品牌經營有想法時,他們是持一個問號的。」舉例來說,以往曼都舉辦活動促銷時,連純屬服務、無獲利的洗頭也納入折扣範圍,賴淑芬主張去掉此項目,卻遭到基層強烈反彈。不願流於口舌之爭,賴淑芬用大量分析報表與數字佐證,證實業績絲毫未受影響。

她也仿效父親落實走動式管理,聆聽基層聲音。「我不隨便罵員工,她們把我當成大姐姐,有心事也不怕跟我說。」有次巡店,1位女設計師把賴淑芬拉到身邊小聲哀求:「總經理妳可不可以跟店經理溝通,1個月讓我能休2個禮拜天?我已經好久假日都沒辦法陪孩子。」同理心加上技巧性溝通,賴淑芬不但成功替員工化解難題,還借力使力,灌輸店主管營業時段分析概念,依員工家庭狀況彈性調整工時。
除此之外,她也顛覆大眾對曼都的刻板印象。「以前曼都吹出來的頭髮,一眼就能辨別,瀏海要吹成90度直立式,套用父親的說法,就是5天不洗頭,風吹都不會動!」賴淑芬委婉地向父親提出質疑:「為什麼我們的設計師走在路上,要讓人家一眼知道他就是美髮設計者?」
併購品牌 踢到鐵板
「在國外,因距離關係,有時很難天天上美容院,一定要是自己能輕鬆整理的髮型。」她援用在美國的生活經驗,暗示髮型設計可以更具商業性,讓顧客覺得較容易嘗試,並從店格設計、員工造型美感徹底改變,兼顧流行與實用。
父親的管理風格如軍訓教官,員工要穿制服、頭髮不能長過耳際、一定要化大紅口紅。賴淑芬透露:「以前一起巡店時,父親看到不合規定者都會很生氣,要我去溝通,但我通常都不會講,因為我覺得每個人有適合的味道風格,能散發自信與快樂,才能把歡笑與幸福感染給顧客。」

從言必稱是的乖乖女,到開始培養獨到觀點,甚至唱起反調,可曾因此惹怒父親?「女性的優點比較不會硬碰硬,即使唱反調,我也不會讓人覺得是唱反調。」賴淑芬閃爍慧黠目光,嘴角梨渦鑽陷得很深。儘管在管理上越來越能施展拳腳,但賴淑芬卻在初次主導品牌併購過程中,踢到鐵板。
2004年,貝詩髮藝的創辦人想回香港發展,主動找上曼都談併購,「二者風格截然不同,貝詩走港式純剪派,不像曼都要開早會、掃街、唱歌答數、穿制服,每週還有月會目標追蹤。」賴淑芬坦言,消息傳出後,貝詩髮藝13家店人心惶惶,儘管第一時間她就進駐安撫員工,但半年內仍收掉4間店。

工作上受挫、3個孩子又年幼,蠟燭兩頭燒的賴淑芬,一度想舉白旗,和妹妹一樣選擇當全職媽媽。「我們分店屬於武市,有時幹部脾氣上來,先發一頓脾氣再說,員工情緒又多,我35歲才生老三,有段時間小孩都在7歲以下,常生病需要媽媽,有陣子很想放棄這份工作。」

向來高EQ的她,選擇放幾天假沉澱,「休息幾天後,發現我不能沒有工作,那就要自己學著去調適,在生活跟工作中取得平衡。」女兒的努力,賴孝義全看在眼裡,他肯定地說:「服務業不能發脾氣,要學會忍,就算覺得不公平,還是要忍。」2005年賴淑芬升任總經理,為訓練她獨當一面,賴孝義有任何指示都會私下寫小紙條提醒。
異業結合 販售食品
同年,賴孝義派賴志郎登陸打天下。為何如此布局?他說:「台灣是創業根基,不能把根給丟了,讓二女兒來管,有任何問題爸爸都在身邊幫著,大陸是開創新事業,讓兒子去衝刺。」言談間透露對兒女的愛護與期望。目前大陸主力放在北京、上海、福州,拷貝台灣內部創業公式,已有60間直營門市,公司資本額約5億元。

站穩美髮事業後,賴淑芬2010年併購台塑冷凍食品,4年後再入主小美冰淇淋,成立樺美食品, 由另一半陳定宇出任總經理;去年成立晶鈺冷凍食品,販售珍珠給全台85°C,冷凍包子麵食行銷至美國、歐洲、加拿大、巴西,食品事業占集團營收25%。

食品製造業毛利低,上架通路更是競爭激烈,賴淑芬打的如意算盤是本業顧客留店時間長,染髮和燙髮至少2小時起跳,可做異業結合、打造成複合式餐廳,「機會永遠都在,這是一條正確的路,但要怎麼抓顧客的需求,才能打造成功方程式,等準備好自然可以成功,我不會躁進。」
曼都菁英表揚之夜,舞台上的賴淑芬無比自信,妙語如珠鼓舞士氣,不再是當年父親寫家書提醒要多參與活動、走入人群的害羞女孩,受邀上台頒獎前,賴孝義拋下一句:「女兒接班,我很放心。」是對賴淑芬最大的肯定。

後記:仙杜瑞拉 重質不重量
如同多數職業婦女,賴淑芬也曾有公私兩難全的掙扎,「父親建議我用經濟學角度思考,當收入遠高於找保母,寧可花點錢。」為爭取和3個孩子的相聚時光,賴淑芬被同事、朋友暱稱為仙杜瑞拉,「晚上再重要的應酬,9點前我一定離開走人,趕著在孩子補習回到家前,買好消夜或做個小點心給他們吃。」
工作再忙再累,她都堅持6點起床,陪孩子聊天吃早餐,每年安排一趟高規格旅遊犒賞家人,重質不重量的親情相處,因稀有而更顯珍貴。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