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慧家中5個小孩,她排行老二,之後又有3個弟弟,其中2個是雙胞胎。雙胞胎之一在房子改建時被磚塊壓死,最小的弟弟則因一場高燒同樣腦部受損,一度失蹤好幾年,爸爸只能到處去認屍。找不到孩子苦,找到了也不見得輕鬆。找回來之後,為了防止他再跑,只能關在房間裡,但他仍拿排泄物塗牆。同一時間,慧姊則懷了父不詳的孩子。
【愛恨龍發堂二】不捨患病的姊姊淪為性奴 只好賣房籌錢送進龍發堂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如此,比方說阿慧(化名)的姊姊慧姊,29歲住進龍發堂,直到今年63歲,又被送出來。慧姊小時候因誤喝殺蟲劑導致腦部受損,從小在學校被霸凌,阿慧5歲就被迫提前入學去「保護」姊姊。長大後,爸爸將未滿20歲的姊姊「賣給老人家」當太太,結果先生拿她和好友「分享」,淪為性奴,鄰居看不下去了,報警,家人只好再將慧姊帶回。
花錢買照護 顧終生跳票
家庭生活一路探到深不見底的黑暗中,唯一一線曙光,是阿慧在電視上看見龍發堂的報導,問了價格,2人80萬元,終生照顧。最後,家人賣了房子,決心把2個孩子送去,3個月後,接到龍發堂的電話說:「弟弟死了。」
死了!那敘述的語氣太平淡,我們只能再度確認。阿慧說:「對,龍發堂的師父說他不吃不喝,3個月就過世。說實在我們不會去怨,因為他在家裡,我媽媽也照顧到都生病了。弟弟過世後,我就跟師父講,那80萬元,就麻煩你好好照顧我姊。雖然弟弟沒有享受到那40萬元,但是希望師父好好照顧姊姊。」

照顧得好或不好,各方自有說法。受訪家屬多半認為,家人在那生活平靜,情緒安穩,比起醫院,甚至有更高的自由度。龍發堂則認為,「盡量不使用藥物控制」的管理方式更為「人性」。但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盟喬說:「他們是以極少數的人,提供很少的照顧。我們非常擔憂這些重度或極重度病人的健康,跟整個衛生環境,安全方面也有很大的問題。」
無論如何,慧姊終究還是活著離開了龍發堂。但此時問題才真正浮現,首先是:說好的終生照顧呢?
有此疑問的不只阿慧,我們一共採訪了5位堂眾的7個家屬—鄭柔鈺的奶奶是賣了房子把媳婦送去,付了55萬元,住了37年;劉如臻家境較好,200萬元一次付清,把弟弟送去,住了近20年。

錢一直是最大的問題。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湯家碩,針對龍發堂做過相關研究,他表示,1980年間台灣的精神醫療資源,不只門診病床嚴重匱乏,連精神專科醫師都十分罕見,甚至有部分縣市連一家精神醫療院所都不存在。龍發堂的出現,確實在1980至1990年間,協助了部分無處可去的病人,它至少是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場所。「最大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被化約為合法/非法的爭論,但機構的透明化,可能才是龍發堂最欠缺的。」
所謂的不透明,就是「龍發堂不願讓外部監督或介入自己的機構經營,尤其是財務部分。」湯家碩特別提到這一點。我們到龍發堂拜訪,也針對「錢」這件事提出了質疑:如果是「賣斷」般收錢允諾照顧終生,如今照顧的行為終止了,已經收取的錢,是否該照比例退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