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專訪1】被老藝人打一巴掌 鄭麗君:我不為自己哭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我們問鄭麗君:「5歲的孩子可知道媽媽是文化部長?」她說:「他沒有讓我知道他知道。」
我們問鄭麗君:「5歲的孩子可知道媽媽是文化部長?」她說:「他沒有讓我知道他知道。」
鄭麗君從政至今,給人的印象是理性冷靜,她說堅持理念的動力,來自於年輕時絕食抗議萬年老國代修憲的失敗經驗。
擔任文化部長3年來,她以立委期間學到的衝勁,在各種跨部會的會議上據理力爭、推動法案、張羅預算,讓弱勢又邊陲的文化部預算首度超過200億元。
強硬的個性,其實有一顆敏銳易感的心,她為政治受難者掉淚、為傳統布袋戲的消逝掉淚,曾經也為自己哭,但今年遭老藝人鄭惠中打一巴掌,她並未掉淚,只因內心早已決定,不為自己哭。

鄭麗君小檔案

  • 出生 ▶ 1969出生於台北
  • 學歷 ▶ 台灣大學哲學系;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碩士班、制度經濟學碩士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 經歷 ▶ 台灣智庫執行長;青輔會主委;第8、9屆不分區立法委員
  • 現職 ▶ 文化部長
最後一次為自己哭,是45歲成為高齡產婦生孩子,自然產花了2天,時值太陽花學運剛結束,那時鄭麗君是不分區立委,為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月子沒坐滿就開始工作。她與丈夫親自帶孩子,沒請保姆,工作壓力與孩子的哭聲勾動內心的情緒,「我就告訴自己,與其為自己難過掉眼淚,我應該選擇為別人多做一些事,這樣一想反而可以平衡。」

小王子住心裡 辭官千人慰留

也因此,今年一月參加「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被老藝人鄭惠中打一巴掌的那天,「我沒有哭,媒體寫錯了,我沒有哭。」鄭麗君重複說了二次。那天她立刻傳訊,請家人不要開電視,免得孩子看到。之後在車上,她思索為何有這一巴掌?「這個巴掌背後,代表對轉型正義很深的誤解,這個誤解的來源,是我們對於一個傷痛歷史的冷漠跟不了解。」
鄭麗君(左)出席華視舉辦的「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時,老藝人鄭惠中不滿她支持去蔣化,打了她一巴掌。
鄭麗君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心思不在生活裡的怪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小王子住在心裡,《小王子》那本書很有趣,提醒我們,不要成為我們不想要成為的大人。」
50歲了,她已是大人,不管是年紀還是政壇身分。她30歲進入台灣智庫;35歲擔任青輔會主委,成為最年輕閣員;43歲當了2屆不分區立委;3年前擔任文化部長至今。
這天我們在部長辦公室採訪,部長室門口貼著2張與辦公室同仁合照的拍立得照片。九合一大選時民進黨大敗,內閣總辭,原本她也準備跟著走。但文化界逾1,500人在網路連署慰留,鄭麗君最後決定留任。連署發起人吳國維認為,鄭麗君推動票房透明化,讓未來電影產業投資有可依據的資訊,電影產業面對市場不再瞎子摸象。
文化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說:「她有立法委員的歷練,知道怎麼立法、爭取預算。更難得的是,她表裡一致,這件事情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少在政治人物身上看到。」文化人是最難搞定的圈子,如何獲得支持?丁曉菁說:「例如《政府採購法》,一般人沒有感覺,但是文化界有感覺,她真的修掉了,這個講很多年,大家都知道問題,但是沒有人去做。」
鄭麗君在意媒體寫她被打巴掌而流淚,我們也就好奇她最近一次哭是何時?「昨天。」她說去了當代藝術館看《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黑暗的空間中,一盞小燈在建築模型上移動,舊樓梯、老旅社、窗玻璃、小學上課桌椅,音樂裡燈光明明暗暗,勾起許多回憶,不自覺就流淚了,「那個光點會引領你,看到你的家、你的土地、海洋,你生活的社區。」
2012年行政院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辦公空間由建築師林洲民設計,歷經龍應台、洪孟啟,鄭麗君是第三任文化部長。

文藝少女蛻變 叛逆覺醒青年

她讀北一女時,常到重慶南路書街讀哲學書,愛看法國導演楚浮的電影。有一天下午,學校說有暴民暴動,宣布停課,她想看暴民是什麼樣子,便走到龍山寺,目睹鄭南榕率眾要求解嚴,成為她的政治啟蒙。
文藝少女上了大學,轉變為叛逆青年。考上台大土木系的她,第一天上課就決定轉哲學系,「因為我三民主義考太低了,沒考上物理系,就知道自己應該轉回去念人文社會科學。」她喜歡物理與歷史,更喜歡讀科學史與哲學,高一時文理分組,因為下不了決定,還回家大哭了一場。最後選理組,理由是:「科學一定需要有老師教授,不容易自學,歷史、地理我可以自己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