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顧家人反對,搬到小島學「編草鞋」 她的手織工法超有潮味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島編有潮事」位在澎湖望安花宅聚落的一間古厝裡。
「島編有潮事」位在澎湖望安花宅聚落的一間古厝裡。
澎湖望安是一個安靜樸實的島嶼,這一回,我們認識了在島上編織草鞋的女孩,跟著她走入望安聚落,感受小島上的山海與人情。
望安的花宅聚落,有間老宅改造的工作室「島編有潮事」。工作室的主人是被望安阿公阿嬤們視為自家孫女的洪瑀蓁。身為澎湖馬公的「都市人」,她因為接觸到望安草鞋文化,驚覺澎湖傳統討海文化的消失,因此遷居至望安,向在地長輩學習草鞋編織。
坐在路燈下學編草鞋,洪瑀蓁(中)最早學編織就是這樣的情景。
「以前去潮間帶沒有現在的防滑鞋,老人家就是穿著使用草或廢魚網編織的草鞋,既安全也好走。」洪瑀蓁說,最初她開始製作草鞋時曾穿著回家,父母認為這是喪鞋,一度引發家庭風波,「但草鞋其實是一種生活與文化的結合,這是很珍貴的澎湖資產。」她的堅持最終得到家人的理解。洪瑀蓁回憶,自己的第一雙手作草鞋,就是夏夜晚風下,坐在望安街道邊,借著路燈光線向老人家學習來的。
這一回,我們也嘗試了坐在望安的路燈下編草鞋,洪瑀蓁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編織器具,可以算準腳型和位置,省力不少。但即使如此,草鞋編織仍需要耗時數小時至兩日的編織時間,可說是一項費時費工的精美手作藝品。
特製的編草鞋器具,有不同的孔洞可以量尺寸。
從線條到成型的草鞋示意圖。
工作室內展示各種編法和傳統樂器。
如今來到「島編有潮事」,可以跟著洪瑀蓁一起學習編草鞋,也可以購買她以編織文化為底,製作出的水壺背帶、小型吊飾、酒瓶網袋等紀念品。她努力扭轉草鞋印象,加入年輕特色,期待其能成為「潮鞋」,讓更多年輕人能透過不同眼光,認識在地。透過她的眼睛,每一個編織的細節,都是對澎湖在地文化的珍惜。
島上的龍舌蘭,是以前製作討海纜繩的植物纖維。
手編的草鞋,加上現代的線條,頓時有了潮感。
使用尼龍繩和漁網混編的草鞋,是台灣西海岸漁民送給洪瑀蓁的禮物。
裝酒瓶的網袋,可以伸縮大小,好看又實用。(500元/個)
洪瑀蓁自己開發手作吊飾「小潮鞋」,旅客也可以花1.5小時上課學習編織。

島編有潮事

  •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56號
  • 營業時間: 09:00~17:30,週日、一公休。
  • 備註:手作體驗需提前預訂,草鞋編織1,000元/雙、小潮鞋吊飾350元/個,皆包含手作教學,請先上臉書粉專「島編有潮事」預約後再前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