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還不到彼岸卻又不在此岸 萬芳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無法與人打成一片的個性,  竟然也曾經困擾萬芳,  不過自從更了解自己之後,  現在這對她已完全不是問題了。
無法與人打成一片的個性, 竟然也曾經困擾萬芳, 不過自從更了解自己之後, 現在這對她已完全不是問題了。
萬芳說話既玄且虛。
面對這無法被凝固於某一個狀態的形式,
面對這個擺渡於起點與終點之間的受訪者,
一開始,我原本像踩不著地,
只好撒手規矩,跳躍,跟隨她當下、現在的拍子。
此刻,她似乎不會為了什麼事情而吃驚,
不過她也是那個在金曲獎獲得評審團大獎後,
情緒激動喊出「馬的」的那個人。
此岸與彼岸之間的流與漂,
或許人都是這樣活著,
只是萬芳更意識到這點罷了。

人生一場漂與流 萬芳

1967年7月6日生,以專輯《時間仍然繼續在走》進入歌壇,有〈猜心〉〈新不了情〉等多首經典歌曲。1996年開始演出舞台劇,曾獲第39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第43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2021年8月21日,萬芳睽違8年推出專輯《給你們》獲得第32屆金曲獎評審團大獎。由光良及萬芳等人演出、黃韻玲作曲、黃婷作詞的音樂劇《同學會!同鞋~》將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2022年1月8日演出2場、1月9日演出1場。

事後聽訪談錄音,即使不仔細聽內容,萬芳的聲音依舊是很好的能量,是舒服的。若純粹當萬芳的聽眾,肯定是比較愉悅的一件事。

當我認識自己 就不必勉強自己

但這又是很有趣的經驗。或許正如「全民大劇團」的編導謝念祖所觀察到的,排練音樂劇《同學會!同鞋~》時,萬芳有自己的節奏,在排練場時,其他演員在同一區休息,而萬芳總是自己在另一處。萬芳聽到謝念祖的觀察笑了,「我永遠都不會跟大家在一起。這在我小時候會困擾我,真的不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情。」
萬芳不是一個熱絡的人,不過那就有獨屬於她的視角與姿態。你不必跟別人一樣, 這是萬芳早就在實踐的哲學。
「我們班同學會寫週記跟老師說,老師我想跟林萬芳交朋友。我就會想說,為什麼要跟老師講!我的內在,覺得跟大家是朋友,可是我的身體就是這樣。」她因人類圖的分析而更了解自己,天性若是如此,何必與它拉扯。「現在就會覺得無所謂。而且我真的發現,我不是對所有話題都有興趣,當我認識我自己的時候 ,就不要勉強我自己。」人的孤獨感很少是由別人產生的,也很少能由別人消解。而更多時候,或許也不需緩解。
這次萬芳一起演出音樂劇的對象有光良、賴雅妍、謝佳見等人,她演的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她有8年沒進劇場了,又唱又演這件事,演戲她不會那麼緊張,加入唱歌有點緊張,但更緊張的,是加入一個陌生的群體。
萬芳穿上制服重回劇場,要克服的不是演戲,而是進入陌生群體的緊張。(全民大劇團提供)
「你知道我就是坐在那後方啊,我跟大家的互動都沒有很多。」她認得光良、范瑞君,但有些人她真的沒有接觸過,必須經網路搜尋才知道藍鈞天等人是誰,也才知道謝佳見其實不是台灣人。「劇團工作人員跟我說,他們真的很紅!」 她坦承,雖然到現在都互相認得了,不過有些人剛開始三次、四次跟她打招呼時,她都認不得對方的臉,「我得要問一下剛剛跟我打招呼的是誰。」
這樣一種進入新團體的陌生感,她在初讀本時的中場,甚至不斷問工作人員「可以走了嗎?」得到的當然是「還有下半場」的回覆。
若發生在別的藝人身上,自我與工作場域有那麼激烈的生分磨擦,其自我陳述是會令人感到意外的。但萬芳身上就成立。她不是那麼風張滿帆在張望著四周,隨時迎向吹來的風。她甚至說了,「我現在腦子很不好使。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其實在平常生活裡,我常會有一些在心裡頭的對話,像在跟歌迷們說話。本來想寫到臉書好了,但寫兩行又懶得寫了,然後我就忘了。」

生命的聚與散 很難在賣場裡聽

她所唱的〈阿峰今天沒有來〉曾入圍本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說的就是同學會裡一個缺席的身影,那個無法再出席的人提醒著所有人,生命有多短暫。而音樂劇裡,又展開了另一場同學會裡,關於生命的聚與散。似乎是巧妙的共振,不過萬芳有其詮釋,「我自己在錄這首歌的時候是因為專輯,它有我個人很專屬的畫面。進到音樂劇時,就會變成是導演的畫面。我還是進入到『吳曉芳』這個角色,去看一個同學的離開。」
記得、不記得的二元之間,會有著突然被想起來的中介。生與死、聚與散的事件,可能是經由現時與當下的透鏡才能帶來意義。甚至彼岸與此岸之間,可能都還有淺灘、沙洲。那麼,我們還要多相信二元狀態的分野呢。如果它的價值,大多只在於給我們一個明確的、好辨識的分類而已。而萬芳的話語之中,的確存在著很多不明確的分界。
萬芳學自由書寫、 正念生死學, 她對死亡有著興趣, 這也讓她的音樂觸及了 更成熟的生命面向。
萬芳的《斷線》專輯亞洲賣超過150萬張,她卻曾淡出歌壇,2010年再回來時,她心裡感興趣的,是關於生命的議題。而那些有著對生命的探詢,安定而低迴溫暖的能量,或許也正是萬芳的歌迷認為,她的歌比較適合在秋冬時節聆聽的原因。
萬芳也是這麼認為的。「秋冬比較安靜、比較靠近自己,我的歌大概很難在大賣場聽。也確實是到了秋冬的時候,大家會比較安靜去思索自己的生命。」萬芳提到,在華語歌壇,比較少歌會去講到阿茲海默(指萬芳演唱、青峰譜曲、黎煥雄作詞的〈阿茲海默)〉,而她也曾唱著她參加告別式之後的心情,與思及與父親關係的歌曲。她說,「這些,是以較熟齡的方式去講生命各種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關係。所以確實,我的許多歌是比較適合在跟自己一起,或開車的時候,可以大量的、大聲的聽,去感受自己生命的流動。」
萬芳以專輯《給你們》拿下金曲獎評審團大獎,她坦言覺得意外。(台視提供)
今年8月金曲獎之前她曾有一波受訪,那時萬芳的想法是,她一直都希望讓耳朵聽到自己的聲音是很完美的狀態,然而有一天靜坐時,她才發現,就算發出不完整的、破音、特別低的梵音OM,那就是當下的她。「那也在告訴我自己,我要全然的接受我自己。站在舞台上的人,不是很容易做到這件事情。所以剛好在疫情這兩年,當我在大量的靜坐、氣功,有很多很多的自我覺察,那是過去比較少見的發現。但是這個自我覺察不代表一輩子的我。 」

人生經歷過渡 一切都還在摸索

太常跟自己對話, 很多話萬芳是當自己說過了, 但她並沒有訴諸於外, 就算要在臉書分享, 也常常忘了。
12月的現在她承認,如今所思所想,與今年8月之時又不太相同了。「我此時此刻的生命階段,有點難回答很多問題。我正在經過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它還沒有到達那個地方,它還沒有成形,我還在摸索它。包括我身體的變化,我聲音的變化⋯」這個不在此岸又不是彼岸的狀況,萬芳說是這一兩年間發生的事。
是這麼抽象冷寂的,萬芳會花一下子思索你的問題,但她不會想太久,而且常常會出現句點。她是堅持在自己的那個角落,而不是要跟訪問者在同一區的受訪者。不過當然我也理解,這不是因為萬芳很想當句點王,而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我覺得我很多事情都已經跟自己對話結束,我沒有覺得我需要再跟別人說什麼。」句點。好哦。
疫情間有更多時間自我覺察, 讓萬芳對自身的改變很敏銳, 她現在很難肯定回答一些問題。 因為連她自己都還在感受。
至於那延期了兩次、延到2022年11月的小巨蛋演唱會呢?她笑:「就延啊!我是真的不知道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反正就是延到明年的那個時候再說吧,因為你也不曉得世界接下來還會再發生什麼事。」於是,當萬芳說著自己經歷的過渡期,你才突然發現,這也是整個世界的過渡期呀。我們都只能在當下。

場邊側記

萬芳坦白自己這輩子很少參加同學會。雖然同班同學有個群組,但她跟少數幾個同學聚會時,同學還會自動跟她說別加入,因為真的很吵。萬芳回應是:「好,謝謝。但我本來就沒有加入啊。」

妝髮:簡淑玲 場地提供:Switch Space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