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均線操作大膽布局 前軍官抱趨勢股年賺2成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退伍後仍幾乎天天在球場上揮灑汗水,讓陳韋翰在交易上更專注。
退伍後仍幾乎天天在球場上揮灑汗水,讓陳韋翰在交易上更專注。
曾在軍中擔任連長,十多年前卸下軍職的陳韋翰,轉而埋首投資圈。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資產近乎賠光的慘痛洗禮,才摸索出跟隨股市行事曆的操作術,並靠著觀察消息面和股價技術面變化的多空雙向操作,如今資金部位達8千萬元,更讓他每年繳出近20%的亮眼績效。

陳韋翰 投資小檔案

  • 現職:專職投資人、財經作家 出生 1975年
  • 經歷:職業軍官、保險經紀人、私募基金操盤人
  • 學歷:陸軍軍官學校、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 投資心法:從市場消息和股價反應判多空,搭配台股行事曆順勢操作,鎖定股價創新高的強勢股或跌破月、季均線的弱勢股,進行雙向操作
美元強勢,美元指數站上月、季均線,陳韋翰因此積極切入對應的槓桿型ETF。
籃球場上,陳韋翰流暢地運球、跨步上籃,展現社會隊前鋒的好身手。相對快步衝刺的速度感,在投資上卻是沉穩風格,「好的獵人不會每天都開槍,股票也不是每天都要買。」友人劉小姐說,韋翰老師總是先觀察經濟大環境,再從股價變化中找出方向,認清趨勢後投資才有憑據,心理上也更踏實。
「去年起美元指數轉強,股市表現將相對弱的趨勢明顯。」素有「空軍一哥」稱號的陳韋翰,沒錯過台股上半年跌逾4千點的大行情,他直言:「股價走勢蘊藏大戶心態的訊息,永遠領先反應業績財報3至6個月。」當觀察到市場消息和股價間缺乏連動性,1月中旬放膽進場做空,獲利達15%出場。
「其實每年平均都會有一波,讓本金一口氣成長10至20%的投資機會。」陳韋翰平時不盯盤,觀察趨勢、與股市行事曆同進退是他的獲利訣竅。

步驟一|確認趨勢 匯率均線判轉折

熱愛研讀歷史書籍的陳韋翰,投資上也根據過去行情慣性,跟隨台股行事曆順向操作。
2021年上半年,新台幣兌美元升破27.5元,成為最強亞幣,市場傳言將上看25元,但陳韋翰盯緊匯市屢測27元不破,美元指數更躍上月、季均線,他判斷新台幣匯率長期升值格局開始出現轉折,「當美元指數走強、甚至突破百位數,將帶給國內股匯市沉重賣壓。而根據歷史統計,台股多會迎來修正期。」
不僅匯市出現轉折,今年1月上旬,台積電攻上歷史新高688元,市場普遍沉浸在「千元夢」時,陳韋翰觀察到半導體周邊概念股敗象已現,「對照同為晶圓代工廠的世界先進與家登、漢唐等設備廠,股價紛紛跌破月、季均線顯現疲態,好消息頻傳卻不漲反跌,就是賣出或放空的好時機。」陳韋翰解釋,利多不漲且相繼失守均線,是標準的空頭訊號。
另外,跟隨股市行事曆也是他順勢操作的壓箱寶,「每年股利政策發布與除權息前的強制回補潮,都是大戶籌碼配合推升多頭的主要時機,當景氣好時,經常可從5月一路旺到隔年2、3月;雖然像今年走的是景氣趨緩的空頭行情,但本土法人及大股東資金仍會短暫進駐卡位,因此7、8月表現也不至於太差。」

步驟二|挑對標的 賺ETF波段財

儘管今年1月大盤創高,陳韋翰發覺多數股票利多不漲,便大舉布局台股指數反向ETF。
2021年6月中旬,眼見美元指數突破低檔均線糾結,陳韋翰便連3日以均價16.694元,試單、加碼敲進追蹤標普美元日報酬正向2倍ER指數的槓桿型ETF:期元大美元指正2(00683L)共8百張,迄今狂飆逾4成,未實現獲利超過500萬元。
2022年1月19日,台股加權指數跌破月線,陳韋翰立即瞄準台股指數的反向ETF,3度布局國泰臺灣加權反1(00664R)共1千6百張,直到國安基金宣布護盤後離場,總獲利超過百萬。「看對趨勢後,更重要的是大膽布局,而最簡單的作法是,挑選相對應的ETF。」陳韋翰強調。
儘管今年市場走空,但為搶搭個股除權息行情,陳韋翰仍跟隨股市行事曆轉向多方。「大盤7月中旬明顯止穩,這時候就要瞄準股價創1年以上新高的成長股,倫飛、美時、華星光等都是。不過,考量大盤處在長線空方趨勢,再好的股票也走不遠,所以只投入10%的少量資金,並在8月除權息行情結束前陸續出清。」

步驟三|分批進出 觀察月季線布局

航運股景氣盛極而衰,陳韋翰鎖定除權息後台驊投控跌破月、季線之際,做空獲利。
進出場原則上,陳韋翰空方布局時,挑選利多新聞頻傳、股價反倒跌破月線的個股進行試單,待失守季線後分段加碼,當持股出現橫盤整理或消息面利空不跌時,則選擇出清部位。多方操作上,採取在1年以上的前高點位附近試單,一旦股價突破再加碼,若遇拉回不破成本線和頸線,則第三度進場,直至後續跌破月、季均線,分批停利出場。
以台驊投控為例,6月10日跌破除息參考價、瀕臨前波低點110元,陳韋翰眼看還原日K跌破月線,便以均價119元做空80張,13日股價再度跳空開低、跌破季線,以110元加碼空160張。7月7日大盤漲逾350點,先前盤面弱勢股轉強甚至漲停,因而回補120張,直到國安基金召開臨時會後,再回補全數持股,出場均價82.4元,賺逾7百萬元。

慘賠經歷 養成好紀律

曾在軍中擔任連長,十多年前卸下軍職後,陳韋翰跨足保險業,2007年初入股市,搭上買股輕鬆賺的景氣蜜月行情,當時他深信長期持有、穩定領息的法則,卻在金融海嘯幾乎賠光5百萬元積蓄和退伍金,他不禁感嘆:「價差上的變化幅度,絕對超過股息給的。」
從投資小白轉職操盤手,血淚故事更是不可勝數。2010年在自營部為了賺取6%績效的年終獎金,融資買入近2萬張每日利多見報的華新科,反而苦吞跌停導致丟了工作,他苦笑說:「大概是被主力或大股東鎖定了吧!所以之後我就學會,當利多消息充斥市場而股價漲不動便是大大警訊,跌破均線更是明確的轉弱訊號。」
「我常被股票耍得團團轉,消磨個性、志氣、財富等,但從軍的經驗總能激發求生與求知意志。」太太陳姵伊就說,幾次打擊後,他操作股票的紀律形成,尤其一旦追進創新高的強勢股,表現不如預期會果斷甩賣,不給「爛股票」任何機會,而換上好股票後的獲利,很快就會追過虧損。
即將50歲的陳韋翰,仍保持幾乎天天運動和打球的習慣,「以前在交易室為了拚績效和交易量,從早盯盤、開會檢討,行程超緊湊,結果就是逼得自己喘不過氣、還住院休養。」出院後,他拉長投資步伐,更珍惜出外旅遊及陪伴家人的時光,不被股市綁架,「適時地遠離股市或留白,可避免每天受到股價波動及消息面等干擾,更能看清趨勢、做出理性交易判斷。」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