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放風箏投資術 達人抓3要件空頭照賺2成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不魯認為,投資就像放風箏,只有天氣好的多頭行情才適合進場。
不魯認為,投資就像放風箏,只有天氣好的多頭行情才適合進場。
創辦Podcast《小朋友學投資》前,不魯曾待過大和證劵、麥格理證券,是名符其實的外資金童,但他並不將外資圈以基本面研究為主的投資原則奉為圭臬,反而在股海試煉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進出場策略。儘管2022年股市空頭難熬,但他嚴守紀律,甚至賺到反彈行情,繳出讓人欣羨的2成獲利。

不魯投資小檔案

出生:1987年 

現職:Podcast《小朋友學投資》創辦人

經歷:大和證劵外資法人業務協理 

學歷:波士頓大學經濟系

投資心法:

  • 從營收創新高、均線多頭排列及成交值排名選股
  • 下跌20%停損,獲利2~3成停利
  • MACD往上抱緊,柱狀體遞減先賣出一半
  • 進場後3日不創新高全數出脫
採訪這天,全台乾冷,但久違的陽光總算露臉,藍天白雲高掛空中,Podcast《小朋友學投資》創辦人不魯,特地帶著剛到貨的風箏,走出戶外解悶。

3要素未齊 寧空手不硬幹

「風箏要放得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氣、風速,一旦氣候條件水到渠成,風箏便能放得又高又遠,不用花費太多力氣,看著它飛就是。」不魯形容,自己的投資操作風格就像放風箏,若整體大環境颳起暴風雨,絕不硬著頭皮進場,因為硬幹,風箏鐵定支離破碎。
不魯坦言,2022年的股市非常考驗人性,而他自己算是通過了這場嚴酷測試,「台股走空,對大部分專職交易的人來說非常辛苦。有些人明知道行情差,還是忍不住手癢進場;但我幾乎都空手,『因為天氣不好,就不要出門放風箏』,是我投資最基本的原則。」
過去1年全球股市慘澹,但不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成功逮到反彈波。
那麼,在怎樣的情況下才能安心投入?不魯透過多年經驗累積,訂出3項選股條件,分別是個股營收連3個月創新高、均線多頭排列,以及成交值排行前30名,只有同時符合這3要素,他才會進場試身手,「若條件不到,我絕對不會輕易動搖。」

篩選出晶睿 10天獲利2成

其中,成交值排行榜是不魯判斷「天氣好壞」最重要的關鍵。「放風箏前,得先確認風向,投資也是這個道理。投資風向指的是資金動能、金流,而透過成交值排行榜,就能看懂市場金流方向,把握這股動能進場,投資標的就能飛得又高又遠。」另外,個股營收創新高,代表基本面夠好,股價上漲有一定獲利保護,而非投機色彩濃厚的「無基之彈」。
再來,技術面若呈現5日均線、月線及季線上揚的多頭排列,就代表個股已發動攻勢,一旦同時進入成交值前30名排行榜,便意味市場資金也認同,這時就應把握機會,勇敢進場。
舉例來說,2022年6、7月,不魯發現安控大廠晶睿營收一路走高,當時尚不以為意,直到10月27日晶睿進入成交值排行榜,「公司股本8.66億元,當天成交值卻高達14.2億元,這代表市場資金方向已有共識;更重要的是,除了有基本面支撐的晶睿外,其他營收表現普通的安控廠,也開始吸引市場資金進駐,在族群性激勵下更能放心進場。」
安控大廠晶睿營收表現亮麗,不魯透過選股3要件,空頭下賺到2成獲利。(翻攝晶睿臉書)
11月1日,不魯見到均線多頭排列,便在股價140元左右進場,持有至11月10日、11日陸續出場,平均賣出價約170元,短短數個交易日獲利2成。「我試過極短線當沖策略,也嘗試過長線投資,後來發現2週到1個月的持股週期最適合我。」不魯強調,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及進出方式,投資就能順風順水。
靠著3要件選股,當篩出波段最會漲的個股後,不魯表示,接著要抓緊「起風」的當下開始放風箏,「股價在漲時,千萬不要躁動或一下忙著放線、一下又收線,只要靜靜等它漲,讓它飛;等到風向改變,才是該收線的時機。」

空頭不追高 賺進合理報酬

而他的出場判斷有3條件,一是進場後股價3日不創波段高點,代表資金動能潰散,要馬上認錯出脫;另一是虧損達2成,或獲利達2至3成就出場,嚴守停利停損點,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第三則是觀察MACD,若柱狀體持續遞減,代表市場多頭氣氛轉弱,投資部位會先出一半,保持操作彈性。
舉例來說,11月10日晶睿股價收黑,連2日跌破5日線,搭配日MACD柱狀體往下,在停利點為20%目標下,不魯毫不猶豫賣出持股,「空頭行情下絕不追高,需進退有據,才能不受傷地賺到合理報酬,逮到反彈波。」
《小朋友學投資》團隊成員凱瑞說:「不魯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他是外資券商出身,比起很多專職投資人擁有更多產業知識,但他不會將外資圈那套基本面奉為圭臬,而是把自己定位為賺價差者,這在市場上算是少見。」
凱瑞直言,大部分的人進股市後,容易被訊息迷惑,失去方向;也常在集體情緒潰堤下,做出不理性判斷,然後懊悔不已,「知道一檔50元的個股可能漲到200元,很多人會貪心想要從頭吃到尾,但不魯在震盪劇烈的過程中,只要覺察到自己可能熬不住,他就會選擇賺到一段即走,不貪心。」
以當沖交易為主的同事Allen,十分佩服不魯的忍功,「他很有主見,除了嚴守自己設定的進出條件外,對著每天跳動的盤勢、五花八門的訊息,也都按捺得住,不為所動,只要買進原因還在,就算個股慘跌個2天,他也不會輕易掉頭、改變原有策略。」
離開外資圈後,透過Podcast節目,不魯更了解目前上班族的投資痛點。

揮別外資圈 尋得最適策略

曾是外資券商研究員的不魯,接受過正統且扎實的基本面訓練,但也因過分相信業界訊息、死守基本面,而付出慘痛代價。他回憶,2015、16年左右,環球晶因產品應用大爆發,從車用功率、整流器元件到電源管理驅動IC、資訊通訊等,市場需求熱潮帶動營收攀升,「當時認為合晶也能複製同樣的故事,一路看好,反而讓自己掉入基本面陷阱。」
外資圈出身的不魯建議,短線投資人不要輕易跟單外資,否則容易受傷。
他坦言,離開外資圈後才重新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我曾是交易員,追求過極短線的獲利快感,但有感於自己老是被股價追著跑,容易身心俱疲;我也曾是產業研究員,深信基本面、價值投資的道理,但長線持股仍有盲點。在親身試驗過後,這3年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歷經艱難的2022年,現在不魯最想做的,是幫助投資人認識自己,「如何幫大家找到股市中的自我定位,是接下來最重要功課,因為只有固定策略加上對的時機,投資才可能成功。」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