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芬專訪番外篇】關於陸小芬給台灣電影幾堂「黑的教育」那件事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陸小芬在《瘋狂女煞星》手持武士刀復仇的形象早於鄔瑪舒曼。
陸小芬在《瘋狂女煞星》手持武士刀復仇的形象早於鄔瑪舒曼。
陸小芬高中念基隆商工,因為愛唱歌,求學期間在歌廳駐唱,在台視當簽約歌星,她說一切出於好玩,並沒有真正想要往演藝圈發展的意思,直到1980年,她被王菊金相中演《上海社會檔案》,人生在此轉了一個彎。
其時,對岸文革結束3年有餘,興起一波檢討文革的傷痕文學,台灣影視圈也刮起一股反共電影潮流,拍攝了《假如我是真的》、《皇天后土》等主旋律電影。愛國是一門好生意,永昇電影公司老闆江日昇在1979年第10期《電影創作》雜誌看到一篇影射林彪惡行的劇本〈在社會的檔案〉,找來當時剛以《六朝怪談》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王菊金執導,改編成《上海社會檔案》。
反共劇本加上金馬導演,拍出來理應是大中至正的政令宣導片,未料卻被王菊金拍成了《追殺比爾》似的虐殺電影。陸小芬詮釋文革遭欺凌的少女,搖身一變成為復仇女神,肉欲而大膽,反共與色情冶於一爐,電影大賣,片商循此模式,拍了《女王蜂》《瘋狂女煞星》等一系列女性復仇電影,取代了三廳電影,也捧紅了她與陸一嬋、陸儀鳳和楊惠姍,並稱「三陸一楊」。她以復仇女神姿態走紅, 《瘋狂女煞星》當中手持武士刀的形象早於鄔瑪舒曼,打破林青霞不食人間煙火的玉女形象,曾以《台灣黑電影》記錄這段歷史的侯季然稱那是女性典範的轉移,:「陸小芬代表了那個時代。在她之前是林青霞,陸小芬出現,彷彿是林青霞的所有相反。」
陸小芬因《上海社會檔案》大紅,大半輩子也因《上海社會檔案》撕不掉豔星的標籤。
外界把這一系列女性復仇片和台灣寫實電影畫上等號,但該片型的濫觴其時可以追溯到1979年蔡揚名的《錯誤的第一步》,該片取材自吳祥輝、馬沙同名暢銷書,編劇正是朱延平。其時,朱延平在東吳大學念夜間部,白日去去學校隔壁中影當臨演,因為扮演屍體很機靈,知道停止呼吸,隔天被叫來上班,因緣際會進入電影圈,在蔡揚名身邊當副導。「有一天蔡揚名丟了一本書給我,《錯誤的第一步》,當時很紅。他說小朱啊,你幫我改成劇本。我說不會寫啦,他說你不是大學生嗎?很簡單啦,我教你寫。他就在西門町的旅館幫我開了一個小房間,非常小喔,我關在裡面,每天寫。他每天上班前,都先到旅館來幫我整理劇本,說這一場不能接那一場啦,這樣接會很不順,要從後面回溯到前面來。我等於是這樣學會了分場的概念,知道寫劇本不能是流水帳。」
第一次寫劇本就上手,《錯誤的第一步》讓朱延平得到當年亞太影展的「最富倫理道德價值意義編劇獎」,電影大賣也直接和台灣審查尺度直球對決,侯季然說:「《錯誤的第一步》一開場從黑暗深處走出的腳步,不只走出了社會寫實片風潮,也象徵著台灣將走出壓抑的戒嚴時代。」
走出了《錯誤的第一步》,掀開了《上海社會檔案》,加上王冠雄《賭王鬥千王》等一系列的賭博電影,大量以社會寫實之名的犯罪電影冒了出來,電影學者卓庭伍曾撰文分析:「這些黑電影在渾沌未明的時期內密集出現,又在新時代來臨前迅速消失。有人說那是商業邏輯的簡單操作,從1979至1983年台灣電影年產量從49部遽增至138部,且每5部台灣電影中便有一部是社會寫實片。然而投機的搶拍跟風難以持久,最後這個類型甚至不被紀錄在台灣電影的『正史』裡。」
那是一個陸小芬、許不了、台灣新電影並存的年代,但因為台灣新電影的光芒過於耀眼,這一系列的社會電影全然被忽略了,《台灣黑電影》即是侯季然對這段黑歷史的不平之鳴:「因為當時(2000-2003)所有書寫台灣電影史的論文、書籍、報導......,不是跳過社會寫實片時期,就是以商業剝削等評語草草帶過。我當時在台灣電影資料庫當研究助理,每天都在Key-in過去的票房數字 ,發現在市場數字上,社會寫實片是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市場上的主要片種。 我對於電影史的書寫略過這段時期覺得不平吧。再加上當時接觸了類型電影理論,說的是賣座電影本身就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心理,於是就從這個角度拍台灣黑電影。」
柯震東導演的《黑的教育》本週悟人子弟。
西方電影學界有將大眾類型電影視為社會心理的投射的理論分析,賣座電影從來是觀眾在幽暗電影院的集體造夢。台灣黑電影風風火火那幾年,正是台灣最暴戾最動盪的時代:江子翠分屍案、橋頭事件、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陸小芬在《上海社會檔案》被極權者揪著頭髮受審的蠻橫那一幕太容易讓人想到美麗島大審了。陸小芬手持利刃復仇,鮮血濺在臉上,禁錮壓迫太久太久的吶喊和宣洩,試問她砍劈的是 A.渣男 B.性別歧視的社會 C.國民政府遷台後持續數十年的政治壓制 D.以上皆是?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2月底剛結束,展覽中展示了《上海社會檔案》陸小芬敞胸自殘的海報,一度備受冷落的台灣黑電影,終於堂而皇之地進駐國家藝術殿堂,那是陸小芬給台灣電影史上了一堂大膽而果斷的,黑的教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