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另類包租婆淘金術 職業二房東擁30屋月賺45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職業二房東陶迪靠著「巷弄掃街」功夫,在北市拿下30間公寓物件,月賺45萬元。
職業二房東陶迪靠著「巷弄掃街」功夫,在北市拿下30間公寓物件,月賺45萬元。
想當房東穩穩收租,不必砸錢買房也能辦到。
43歲的陶迪向屋主承租整層公寓、再合法轉租,當起職業二房東,如今在北市拿下30間公寓,每間每月淨利約1.5萬元,月賺45萬元。
從個人二房東到成立包租公司,她是怎麼辦到的?
「找房子沒祕訣,靠的就是腳勤。」晴朗的午後,職業二房東陶迪在北市捷運中山國中站旁的巷弄「掃街」,她強調,租屋市場是很「在地」的,平時要多走動,評估租客樣貌,且待租物件通常會先在房子窗外掛牌招租,一、二週乏人問津才掛網,「想找到這類隱藏版物件,只有靠雙腳勤走,才能搶在掛網前拿下。」
待租物件通常會先在窗外或屋外掛牌招租,陶迪靠著勤於「掃街」,搶先拿下隱藏版好物件。
房東自己賺就好了,為何願意把房子交給二房東?陶迪解釋,大台北老公寓屋主多是70歲左右的長輩,也有繼承者或旅居國外的屋主,「對他們來說,租金多寡不是主要考量,反而是租客管理、屋況維持等瑣事最吃力,交給二房東改裝翻修、出租管理是最佳解方。」
從個人二房東到成立包租公司,陶迪現在北市有30間公寓,每月每間淨利約1.5萬元,月賺45萬元,關鍵是嚴控成本、合法轉租、精挑物件。

嚴控成本 簽定長約

「買屋收租可向銀行貸款,還能轉手獲取利潤,而我是掏自己口袋的錢來當二房東,因此會抓年約40%的報酬率。」陶迪指出,她會以裝潢成本30萬元、回收期2年的前提,向屋主議價。
她舉例,曾在南港租下整層三房公寓,向屋主談妥月租1.6萬元,花30萬元裝修,2個房間出租各收13,500元,「等於室友幫我付租金,我住最小那間,扣掉每月維修管理費1,000元,淨利1萬元,因先前花了30萬元裝修,估算回本時間2.5年。」陶迪分析,如果裝潢成本提高,回本時間將拉長,因此「簽長約才划算,短約很虧錢,等於是把裝修好的房子白白送給大房東。」
「若碰到屋主堅持租金不讓步,我會跟他談判能否把防水基礎工程做好,這筆錢10萬元跑不掉。」陶迪表示,旅居國外或繼承者這類屋主,只要有專人管理房子,其他細節不太計較,「跟我簽5年長約,屋主便能穩穩收租,不必帶看、沒空租風險,很省心,所以通常都很阿莎力簽約。」
用「輕資產包租」模式在房市淘金,陶迪(右)已從個人二房東到成立包租公司。左為助理Emma。
助理Emma說,二房東要與屋主、仲介、租客互動,溝通是門藝術,陶迪常提醒「合約文字冷冰冰,因此說話更要溫暖,先聊生活再聊生意。」

合法轉租 善用軟裝

依據《民法》條文規定,只要屋主同意,在合約中載明,便可合法轉租。陶迪說,凡事要依循法規,錢也要花在刀口上,「二房東的『合法性』最重要,我主打『輕資產包租』,是指只有房屋使用權,並非所有權,裝修有三不原則:不動結構、不隔套、不增加衛浴。」
善用軟裝設計讓老屋回春,裝潢成本嚴控在30萬元以內。(陶迪提供)
善用軟裝設計讓老屋回春,裝潢成本嚴控在30萬元以內。(陶迪提供)
陶迪說,前端的硬體工程不能省,包括水電管線、漏水修繕、消防設備等都得做好,但這樣一來,預算只剩不到20萬元,所以要懂得用小成本創造大驚喜。設計出身的她美學觀念強,就算依原屋況輕裝修,也能善用軟裝設計讓老屋回春,「牆壁漆清爽顏色、衣櫃門添加把手,房子的質感就不一樣。」
「一進門能看到天地,天有軌道燈、地有木地板,第一印象就加分。」陶迪用軌道燈做燈光設計,以黃光取代白光,塑造溫馨感,並用仿木紋的塑膠地板,「可控制在裝修成本10%。」

精挑物件 攻蛋黃區

為了將裝修成本控制在30萬元,陶迪會避開屋齡逾40年的老公寓,「台灣的房子容易漏水,多是因地震震出裂縫,久了水氣滲進去,職業二房東多簽約5至10年,漏水屋維修及空租風險都是負擔,所以應避開太老的老宅。」
陶迪說,曾有間位於半山腰的吳興街老公寓,因潮濕,牆壁爬滿壁癌,「破爛如鬼屋,一直租不掉。」屋主買來等都更,平日做生意無暇照顧房子,陶迪講定月租1萬元,簽5年長約成交。
她花了52萬元裝潢出北歐居家風格,很快就滿租,但租客流動率高,「一旦房間空租,整個天花板就爬滿恐怖的霉,除濕機開全天都沒用,維持屋況很吃力,空租期也拉很長。」利潤被空租吃掉,陶迪提前在第4年解約。
至於區域選擇上,陶迪認為,在成熟商圈跟著就業機會走,才能吸納最多租客,「北市基隆河以北如士林區、北投區,已超出多數上班族捷運通勤半小時的極限,不易找到租客。」
「租屋市場很在地,跨了一個行政區,甚至隔個捷運站,租客屬性就不同。像捷運東門站與古亭站相距不遠,但東門站屬永康街商圈,外國客、高收入族群多,租金可開高,而古亭站多是師大、台大學生族群,付租能力有限。」因此,陶迪主攻北市蛋黃中的蛋黃。
跟著就業機會走,能吸納最多租客,陶迪專攻北市成熟商圈。

共享公寓 利人利己

陶迪原是中國最大租房平台「蘑菇租房」營運長,高壓工作讓她喘不過氣,7年前辭職回台,邊找工作、邊找租屋,「我發現台灣的租金和居住空間無法匹配,屋主都將原始屋況給租客,租客只能被迫接受老舊家具、破爛空間。」
她因此把「共享公寓」(share house)運作模式帶進台灣,讓租客用一個房間的租金,享受整層居家空間,加上陶迪上臉書招租社團分享自己將老屋變美宅的心路歷程,讓網友眼睛一亮,「po文反應好熱烈,有一次4個房間5天就租掉。」也因反應熱烈,陶迪手上物件近半都是屋主上門委託,她開心地說:「二房東生活讓我拿回人生主導權,我很滿足現在的生活。」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