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專訪操盤手!台灣10家上市櫃公司1萬3千人受害 澳豐倒閉清算掀千億詐騙風暴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澳豐負責人董身達現身受訪,強調自己僅掛名人頭,錢不在他手上。
澳豐負責人董身達現身受訪,強調自己僅掛名人頭,錢不在他手上。
上週六(5月27日),握有1,000億元規模的澳豐金融集團宣告倒閉清算,正式引爆台灣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本刊調查,國內約有1.3萬名投資人受害。被外界質疑是金融詐騙首腦的澳豐金融集團負責人董身達,倒閉前夕在香港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強調:「我只是掛名人頭,真正幕後黑手是EASTHILL(旭暉金融集團)。」無論董身達是否真如他所言只是人頭,他仍得負起相關責任,還投資人一個公道和真相。
上週六(5月27日),公司登記在賽普勒斯的澳豐金融集團(AYERS Allianc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又稱A.A.F.G),悄悄在官網上公告2則訊息,第一則是宣布「澳豐金融集團自願放棄經營」;第二則是「澳豐金融集團旗下力量基金(Spectra SPC Powerfund)清算」。
澳豐27日宣布自願放棄經營,等同正式承認澳豐已倒閉。(翻攝澳豐官網)

投資門檻高 名流也踩雷

這2份公告等同正式對外宣告:澳豐金融倒閉,力量基金破產;也讓國內踩到澳豐金融地雷的投資人、上市櫃公司,歷經去年無法出金的風暴後,僅存拿回本金的希望也恐破滅。
根據本刊獨家取得澳豐金融內部資料顯示,澳豐金融目前約有40檔基金、票券金融商品,整體資金規模逾32.5億美元(約新台幣1千億元),總計約1.3萬名投資人受害,其中超過9成9的投資人是台灣人。
1名金控高層分析,台灣不少人在海外有資產,海外投資可避免被課徵股利所得稅,「另一個原因就是貪心,過去澳豐對外宣稱有高額、穩定報酬,每年年化報酬率約8至10%不等,自然吸引不少投資人口耳相傳,爭相購買。」
大咖投資人爭先投資澳豐旗下基金,前總統李登輝家族也在其中。圖為李安妮。 (資料照片)
這起多達1.3萬名投資人受害、規模達1千億元的金融詐騙案,行騙十餘年,不少政商名流都受害,除了媒體曾披露駐世貿組織代表羅昌發夫婦踩雷外,前總統李登輝家族成員也曾持有澳豐基金,受害投資人解釋:「由於購買澳豐商品門檻是10萬美元起跳,有一定資金門檻,能投資的都是金字塔頂端。」
不僅投資人受害,就連上市櫃公司也踩到澳豐地雷,包括義隆電、寶齡富錦、台端、宏致、時報、新復興、巨有科技、欣天然、南光、創為精密等10家上市櫃企業。

董事稱掛名 揭幕後黑手

本刊調查,澳豐案根本是一場世紀大騙局,不管是銷售公司澳豐金融(A.A.F.G), 或是二家外匯經紀商城信資本英國(City Credit Capital Ltd.,CCCUK)以及城信資本納閩(City Credit Capital(Labuan) Ltd.,CCCL),甚至金融產品發行公司CCAM、AACL、CCIB都是關係企業,隸屬香港旭暉金融集團(EASTHILL FINANCIAL GROUP LIMITED)。
記者在澳豐金融宣告倒閉前夕,於香港獨家專訪澳豐金融執行董事,也就是澳豐金融實際負責人董身達(Clement Tung),他操著香港口音,數度向本刊強調,他雖是澳豐金融的執行董事,「但我只是掛名人頭,並不管理實際業務,也沒有領取董事報酬。」
董身達稱澳豐另一操盤手江偉樑(右2)隸屬於旭暉金融,旭暉才是幕後黑手。(翻攝嘉豐瑞德官網)
董身達同時拿出資料強調:「我實際僅管理澳豐金融旗下STI及其所屬的力量基金(Powerfund),其他CCAM、AACL、CCIB等公司,都是由另一名香港人William Kong(江偉樑)負責操盤,他隸屬旭暉,真正幕後黑手是旭暉。」
董身達稱旭暉才是澳豐案幕後黑手,本刊直擊旭輝位於香港中環鬧區的辦公室,早已人去樓空。
本刊實地走訪位在香港中環鬧區的旭暉金融集團,該集團藏身在香港金融街皇后大道中的一棟大樓頂樓,雖然公司樓層名稱仍掛著EASTHILL標示,但現場已人去樓空,而澳豐香港公司也在同棟樓中。本刊透過香港政府官網查詢,旭暉目前仍在營運。
記者問董身達,如何證明自己僅是人頭?他苦笑表示無法證明,並向本刊解釋:「澳豐向賽普勒斯政府申請第三方接管清算,就是希望能把我操盤的力量基金停泊在2間外匯經紀商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帳戶內的資金取回,歸還客戶,我沒有一走了之,選擇面對。」

外匯經紀商 遭列高風險

本刊質疑,澳豐是否已倒閉?董身達不肯正面承認,只強調是close(結束)。至於澳豐和兆富、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都屬於同集團,有關係人交易問題,對此,董也未正面答覆。
此外,本刊也質疑,他為何透過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這2間外匯經紀公司交易?「由於澳豐金融和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都隸屬旭暉集團,2家都是成立超過10年、有牌照的大型外匯經紀商,可以進行貨幣對沖套利,城信資本納閩還是獲得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可外匯經紀商,二者又是同集團,手續費相對便宜。」董身達四兩撥千金地解釋。
位於馬來西亞的城信資本納閩(圖)已被列為疑似套牌的詐騙集團。(翻攝Google Maps)
據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官網資料顯示,這2家外匯貨幣經紀商明顯是關係企業,分別位在英國和馬來西亞,由當地政府監管,各自在2001年和2007年成立,提供外匯、價差套利交易。
雖然這2間外匯貨幣經紀商都成立超過15年以上,但金融圈常用的徵信外匯經紀商查詢APP「外匯天眼」顯示,城信資本英國已被列為高風險經紀商;城信資本納閩也被標明「疑似套牌」,被列為警告。換言之,城信資本納閩可能是詐騙業者,或已被詐騙集團冒用。

出金有困難 去年露徵兆

事實上,董身達早在去年第二季就已經發現力量基金在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無法出金的問題,當時為按時配息給客戶,他開始動用基金管理費代墊。
記者質疑,若去年第二季就發現資金流出問題,為何當時不採取法律行動,而是拖到現在,難道沒有包庇?董身達苦笑說:「旭暉過去十多年,營運一直持續成長,我認為旭暉是家財力很強、穩健的公司,當時的確沒有警覺。」
依照董身達資料,由他管理的澳豐金融旗下STI及其所屬力量基金,總計約4億美元,城信資本納閩、城信資本英國2間外匯貨幣經紀公司帳面上各自有3.37億和46.5萬美元,換言之,大部分資金都停在被列為警告的城信資本納閩。至於澳豐其他用來買票券的逾25億美元,董身達說一開始在巴克萊銀行,但銀行金鑰並非由他保管。
董身達秀出多項文件,卻無法向投資人保證能贖回多少錢。
針對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究竟能贖回多少錢?難道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沒有倒閉風險嗎?董身達對此沉默許久後答覆:「我不知道,我無法確保,但目前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仍未倒閉。」面對投資人不滿,直指是金融詐騙,董身達並未否認,只說:「我現在希望幫客戶釐清真相,該負的刑責,我也不會逃避。」

台銷售管道 一審判違法

據本刊了解,投資人透過澳豐在台銷售管道「兆富財管顧問公司」(簡稱兆富)購買旗下金融產品。5月中,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兆富負責人曾奎銘和6名業務,違反《證券投信顧問法》非法販售境外基金,曾被判有期徒刑2年3個月,併科罰金500萬元;張智瑋、廖家瑜、陳姝樺、陳鳳鳴、陳思安等6名業務員,則被判有期徒刑4個月到1年半,併科罰金5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
澳豐案爆發前,董身達(右1)過去常來台舉辦基金投資講座,分析金融情勢。(翻攝臉書)
上週五,本刊實地走訪位在北市南京東路三段的兆富,雖然曾奎銘和6名業務一審被判刑,但公司仍在運作,並未關門大吉。不僅如此,受害人透露,兆富負責銷售產品的業務,「各個都吃香喝辣,坐領高薪,有不少業務都住豪宅、開好車,看在我們這些受害人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面對澳豐案風暴,有部分投資人已心知肚明拿不回本金,但仍有人相信還有機會順利下莊。一名銀行業高層直言,若以此情況來看,投資人要拿回資金的機會恐怕已微乎其微。
台灣證券業大老對本刊直言,澳豐在台銷售的金融產品,是利用外匯價差對沖套利交易所包裝成的基金產品;要在國內發行銷售基金,須經金管會核可,基金也受管制,澳豐等於是違法在台販售境外基金。

流向不尋常 資金難追回

該名大老進一步指出,澳豐金流走向並不合理,一般基金操作是直接將資金投入投資標的,不會再轉一手到資本公司,就算如董身達所言,城信資本英國、城信資本納閩是外匯貨幣經紀商,「但會選在馬來西亞開設外匯經紀公司,一開始就是存心要詐騙。」
澳豐員工還替董身達求改運風車,期盼能時來運轉拚轉機。
該名大老解釋,由於海外的外匯經紀商申設門檻低,只要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7萬元)就可開立,使得外匯經紀商良莠不齊,「一般貨幣套利,多透過銀行或大型外匯貨幣經紀商較有保障,不會選擇這種名不見經傳的經紀商。」
以台灣外匯交易市場為例,國內前三大外匯貨幣經紀商為元大期貨、群益期貨和凱基期貨,遠東商銀是台灣唯一提供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銀行,「由於貨幣套利風險高,投資人若有意操作,不建議投入大量金額。」該名大老說。
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國內投資人發現澳豐有問題,向金管會檢舉違法販賣海外基金,但檢調偵辦後,兆富、澳豐仍持續運作。去年12月,投資人陸續傳出無法贖回本金,或是配息沒有按時取得,引起投資人恐慌,今年這樁千億金融詐騙案才正式引爆。
澳豐爆出詐騙案後,香港員工仍正常上班。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指出,澳豐非金管會核准的境外基金,不能在國內銷售或私募,澳豐和兆富也沒有在台灣註冊成立投信、投顧事業,或申請擔任境外基金總代理,該案已移送檢調。至於投資人能否如願拿回資金,恐怕仍是大問號。

上億退休金賠光受害投資大戶曝遭騙始末

澳豐金融詐騙案創下國內史上最高詐騙金額1千億元,台灣受害人多達1.3萬名,已有二十幾個自救會成立群組。網紅愛美教主Cherry Queen就在臉書公布受害經驗,2020年因信任友人和理專,她從60萬元追加到投資6百多萬元;直至友人提醒,投資國外商品應先上網查信用評比,才驚覺澳豐在港、馬都有負聞,更可怕的是錢全匯入私人帳戶;Cherry直奔澳豐在台銷售管道「兆富財管顧問公司」(簡稱兆富)想贖回卻遭拒。
網紅愛美教主看上高報酬,自曝淪為澳豐金融詐騙案受害者。(翻攝YouTube)
本刊也採訪另一受害者S小姐,她透露,由於台灣投資須繳股利所得稅,但海外投資不用繳納,她見朋友投資澳豐4年多,每年報酬穩定8%,相當於0050(元大台灣50)定期定額2年的績效,「我2016年因此跟著投資,7年來有上億退休金全卡在澳豐。」

使拖延戰術 贖回無下文

S小姐說,她透過兆富購買多檔澳豐產品,唯獨力量基金(Powerfund)只抱2年就贖回,「哪有人趨勢線只會往上、不會往下,當時有成功贖回。」然而好景不長,今年元月,該公司的CCAM到期,她打算贖回另作投資,至今仍未收到款項。
本刊調查,兆富在台多次改名,已成立十餘年,隱身台北南京東路三段的金融大樓6樓,大樓外觀沒掛招牌,低調到須靠熟人帶路。上週五,本刊直擊兆富,警衛仔細盤查拜訪對象、辦理事項、掏證件驗明正身後,才准上樓。
本刊直擊,澳豐在台灣的銷售公司兆富門禁森嚴,受害投資人也被轟出來。
本刊直擊,兆富員工圍在櫃檯有說有笑,見外人步出電梯,他們卻變得異常機警,直至記者按門鈴,所有員工鳥獸散遲不開門。記者表明要買基金,兆富員工透過門鈴話筒重申公司沒有基金業務,記者追問:「從來沒賣過基金?」她語塞回答:「我不瞭解公司狀況。」
當天,記者與3名投資人共乘電梯,一名中年婦人說她投入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奇怪的是,他們不擔心錢拿不回來,另2名友人更阻止她續聊,「我們趕快去吃下午茶。」
原來大家在兆富吃了閉門羹後,直接找澳豐談判,但這半年來澳豐不斷以拖延戰術安撫受害者,「從未主動揭露消息。」被騙上億元的S小姐怒火未消,元月完成基金贖回手續後,2月質疑澳豐沒匯錢,對方才解釋因國外金檢,資金遭凍結;3月改口,5月底前要優先處理去年申請贖回的款項,「我得等到11月才能處理。」
兆富自稱是全方位理財顧問-專業公司,實際上卻不是金管會核准的投信投顧業者。

上市櫃公司 成入坑肥羊

事實上,兆富設有業務員抽佣制度,單一客戶投資超過3萬美元(約新台幣93萬元)就能賺佣金,除了利用熟客拉客,業務早將上市櫃公司視為眼中肥羊。
「台端本業連賠8年,全靠轉投資發股利。」金融圈人士不客氣地說,法人不可能放手讓財務部門自己上網找標的,通常是券商推薦再內部評估,「兆富是先養大法人胃口,食髓知味加碼投資變成坑。」
一名上市公司董座坦言,當時投資澳豐,主要是看上報酬比外幣定存高出1至2倍,隨著澳豐進入清算階段,又讓他重燃希望,「有高達8成的資產是外匯美元,應該有機會拿回來。」
但據本刊掌握,國內受害法人贖回機率渺茫,部分公司除了已提早提列投資虧損,內部在第一時間也重訂投資規範,有董座嚴肅說道:「未來不論投資金額多寡,都須由董事會投資委員會嚴格把關,只能買金管會核准標的。」
台灣金融詐騙連環爆,網路借貸媒合平台im.B自2015年以來非法吸金25億元。
1名金控高層分析:「投資人其實就是貪心,過去澳豐對外宣稱,每年年化報酬率約8至10%不等,自然吸引不少人爭相購買。但喊出穩定高利報酬的金融商品,投資人都要留意是否為老鼠會、龐氏騙局,大部分投資人會淪為最後一隻老鼠,資金慘遭套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