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為勤訪公司未自行開業 牙醫師價值投資6年賺10倍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林一夫熱愛投資,看診之餘也樂於與病患分享長線看好的公司。
林一夫熱愛投資,看診之餘也樂於與病患分享長線看好的公司。
53歲的牙醫師林一夫,信奉價值投資,平常不看盤,只愛與病患分享投資看法;不看診時,他勤於拜訪公司,參加股東會,有病患長期跟著他學投資,獲利8位數起跳;除了厚實自身資產,助人財富自由,也成了他在本業之外最大成就。

林一夫投資小檔案

現職:牙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投資心法:

  1. 透過公司經營績效在同業排名評估公司價值
  2. 確認股價打出長期大底,下跌空間有限
  3. 評估公司獲利是否具成長性
  4. 檢視市場認同度
「在我這個年紀,牙醫師幾乎都是自己開業,但我沒有;因為這樣才有足夠時間研究產業、拜訪公司、參加股東會…」53歲的林一夫,台股資歷26年,只要一聊起投資話題,總是特別興奮,兩眼發光。

分享投資 病患成戰友

與林一夫約訪的地點,在台北市信義區一家知名越南小館;那天採訪從白天談到黑夜,5個小時經過,林一夫欲罷不能,越南小館成為股市講堂。「餐廳老闆是股友,老闆兒子高中就開始學投資,以後一定不得了。」個性大方、熱情的他,不吝分享投資觀點,所以跟著他買股、做研究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林一夫(中)的病患私下也會跟他討論投資,從醫病關係昇華為股友。
像是有位病患在他的推薦下,投資世紀鋼,6年下來賺到8位數財富,兩人從醫病關係昇華為投資戰友,「還有位台積電工程師,特地從苗栗北上來看診;若是植牙就算了,但他專程跑來洗牙就很怪。後來一問才知道,竟是為了學投資。」林一夫笑說。
信奉價值投資,林一夫買股堅持3原則:一、先看懂公司價值;二、再看公司未來獲利成長性,並以便宜價買進;三、站在經營者角度思考問題。「若是先看到公司未來故事,就要評估市場是否認同,並釐清目前股價是否夠便宜,確認下跌空間極為有限,才值得進場。」

原則一:看懂公司未來價值

舉例來說,2022年9月初,納智捷與鴻海合作的n7預購數量達2萬台,消息一出,他便花了兩天時間,鋪天蓋地上網搜尋所有電動車相關資料,沉浸在汽車產業研究中,最後發現「未來3年,裕隆會不得了!」
見納智捷首款電動車n7預購夯,林一夫廢寢忘食、埋頭研究相關產業。
他分析,「電動車的電費只有燃油車的1/3,維護費超低且免燃油稅,加上政府補助,一輛電動車估計只要70萬元就能入手;這對計程車司機來說,能不心動嗎?如果你是企業主,不會想換掉公司車嗎?更何況政府已宣布,所有燃油公務車將逐年替換成電動車,中華電信也編列預算,要將5,000輛公務車及工程車改為電動車。」
林一夫推敲細算,「全台計程車約8萬多輛,在較低成本考量下,極可能很快就會出現電動車換購潮。」

原則二:估獲利成長性 便宜價買進

林一夫認為,裕隆與鴻海合作,成本一定能壓低;配合裕隆兩年前把自主造車虧損一次打消;以8萬輛、一台售價粗估100萬元計算,銷售額就是800億元,利潤達160億元(利潤率20%);而裕隆股本100億元,等於每股獲利16元,再加上子公司獲利貢獻約4元,3年後裕隆每股獲利就能賺20元。
經過一番苦心研究,林一夫算出裕隆3年後獲利數字,再對比當時股價僅41.5元,實在太便宜;他直言,「去年9月,市場還在擔心裕隆轉投資的產險防疫保單理賠衝擊獲利,我就發現3到5年內,國產電動車只有裕隆可生產,這個場景,就很像當年股價僅10元的世紀綱。」
世紀鋼,是林一夫投資最重要代表作,6年獲利10倍。「2014年,我知道政府有意積極發展替代能源,但當時對離岸風電很陌生;到了2015年底才拜訪世紀鋼,知道原來台灣是世界上最好的風場,而真正大量投入是2017年9月,平均成本約14元。因為成長動能沒問題,所以持股續抱中。」

原則三:站在經營者角度思考問題

「買進世紀鋼前,市場上沒有任何券商推薦這檔個股,沒有研究報告可參考,一切得靠自己上網爬資料,搞懂歐洲離岸風電怎麼做,風力容量因數是什麼?」林一夫買股想的不是股價走勢,而是公司未來發展;不斷評估公司生意能否成功、董事長所想的事能否成真。
為了解經營者想法,林一夫每年必去股東會、把握機會提問。
為判斷離岸風電事業究竟能不能做起來,林一夫與朋友特地買了兩張興櫃股世紀風電;「當時盤算,相較世紀鋼股東會參與人數多,可能沒有發言機會,興櫃公司股東會人少,更能暢所欲言。果然,有次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到場人數僅2、3人,全場就我不斷提問,問到最後,董事長直接帶我們去台北港參觀。」

初入股市 曾慘賠2次

價值投資億級達人林適中,稱林一夫是他的投資親密戰友。「我們倆很互補,我擅長從宏觀趨勢中聚焦個別公司,他則能博覽群書,花很多時間上網K資料,針對個股進行縝密分析;尤其他的邏輯思考清晰,論述條理分明,深入研究後提出的佐證,常對形成投資結論有很大幫助。」
林一夫有位病患,綽號阿公,過去6、7年跟著他跑遍台北港,手機裡滿滿都是水下基礎工程照。「以前做股票不懂研究公司,後來認識林醫師,才改變過去買股方式,以經營者心態持有。像世紀鋼,我們從台北港空無一物,到後來廠房蓋起,生產基地成形,看了真的很有成就感。」
看著台北港從整地到水下基礎成形,林一夫坦言對世紀鋼有革命情感。
1997年,林一夫初踏入股市,買進百元的彰銀,後來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慘賠出場;之後轉戰電子股,不久又遇到網路泡沫,重摔一跤。「我前面等於已死過2次,現在回頭看,過去能賺錢都是運氣,直到走上價值投資道路,才了解買進個股必須綜合一切條件,且確認夠便宜了才會出手。」
至於目前口袋名單,他眼睛一亮笑說,南港世界明珠開發案,預計將在2024年陸續交屋、認列獲利,屆時業外收益將大爆發;若股價跌破38元、也就是大股東國揚集團成本,或許是一道可留意的投資送分題。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