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題/質押買債族陷危機 3解方拆彈債市壓力鍋會員專區財經理財不少投資人因專家吹捧,或在金融銷售話術包裝下,掉入質押買債陷阱。文 歐陽善玲攝影楊彩成林育緯發布時間 2025.06.24 05:2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5.06.24 05:30 臺北時間投資債券理財理財專題房貸ETF債券型ETF聯準會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過寬限期 還款壓力大解方一:計算現金流缺口 不急於一次全部砍出解方二:拉高現金比重至一成 加入股票部位增加攻擊力解方三:減碼長天期美債 降低價格波動過去2年,受到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影響,投資人質押貸款、借錢買債風潮興起;如今卻面臨帳上虧損,資金慘套的窘境;眼見通膨變數、匯率風險及美國財政危機3殺,掉入溫水煮青蛙陷阱的債蛙們,現階段究竟該如何自救?專家提供3解方,搶救質押債蛙遠離未知的債市風暴。一旦銀行寬限期不再,質押債蛙每月還款壓力大增,現金流恐出現問題。「等到今年底寬限期一過,拿房子轉增貸借出的750萬元,就得本利攤還了,算一算每個月要繳付的金額,從只還息的1萬5千元,跳升到4萬多元。」57歲的曉舟(化名)近幾年與太太進入半退休狀態,原本完全不投資的他,前2年在媒體「買債是送分題!」的不斷放送下,2023年底決定將房子轉增貸,而借出來的錢幾乎都投入債券ETF。過寬限期 還款壓力大如今,他手上有一百多張債券ETF,占比最高的是00725B(國泰投資級公司債),「我現在平均每月息收約2萬元,先前盤算只要本金賺超過1至2成,就把債券ETF贖回、還掉房貸,但目前帳面虧損12%。」雖然曉舟領息快2年了,但整體獲利還是負的,他現在最擔心的是,等寬限期一過,每個月還款壓力將大增,如果債券ETF價格遲遲沒有回到買進成本、又不想賠錢出脫,那麼,家裡的現金流恐怕會出現問題。事實上,近2年不少投資人因專家吹捧或在金融銷售話術包裝下,掉入質押買債陷阱。45歲的吳醫師也是一例,他把父母的房子拿去貸款買債,投資部位超過千萬元,目前虧損7位數,直說現在不知該如何面對父母。另一位40多歲的竹科工程師更猛,計畫透過2.5倍槓桿,賺8%穩定現金流。投資等級債走勢與股市連動,想要平衡波動風險,必須以股票搭配公債才有效果。只是美好的願景,都隨著美債投資變數增加,帳戶虧損擴大;而這群原想藉由槓桿套利的債蛙,在寬限期逼近及可能隨之而來的追繳風險下,整日心神不寧;究竟該如何解套,則成了眼前最迫切的問題。解方一:計算現金流缺口 不急於一次全部砍出獵豹財務長郭恭克曾任上市公司財務長、債券基金操盤手及壽險公司債券投資主管,歷經多次景氣多空循環;面對質押買債的投資人,他強調現階段最重要功課是做好現金流缺口管理。「多項數據顯示,目前美債價格在相對低檔,此時全部砍出有點可惜,但為因應現金流,可考慮以分批、部分贖回方式,降低槓桿。」專家表示,只要現金流無虞,質押買債投資人可先觀察市場變化,再進行部位調整。郭恭克指出,4月到5月新台幣升值9.9%,匯率侵蝕債券資產價格,是這波美債下跌主要原因。「拉長線來看,近10年,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大約在30.65元,近20年約在30.95元,目前則在29.6元附近,接近長線平均值。」他研判接下來匯率風險將縮小。再看價格波動風險,同樣拉長時間來看,過去20年美債10年期殖利率4%以上都是相對高點,2011年之後甚至大部分時間都在3%以下。郭恭克認為,美國債務高達36兆美元,「低利率、弱美元」才更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建議質押買債投資人,只要現金流沒有出現缺口,可先每月照樣領息、靜待市場變化,等債券價格回升再進場調節。但若有寬限期即將結束的還本壓力,則短期可分批逢高贖回,先解決金流問題;「但無論如何可留一些時間觀察,現在不必急著一次砍在低點。」 解方二:拉高現金比重至一成 加入股票部位增加攻擊力永達保經首席經理、CFP理財規劃顧問許文欣指出,由於下半年投資變數仍多,在不預設市場狀況下,質押投資人可先保留至少能應付一年半的還款金額;以曉舟的案例來看,最好從現在起逢高調節,預留至少一成、約75萬元現金,即一年半需繳付房貸本息的金額在手上,才有餘裕用時間消化利空。「而從4月關稅股災,股債齊跌,但股市反彈力道強勁已回補缺口,債市則持續低檔徘徊來看,投資人若想要積極彌補虧損,可建立一定股票攻擊部位。」許文欣建議,滿手債券的投資人除了應預留一成現金外,可考慮將部分美債轉換成市值型ETF如0050(元大台灣50)。4月關稅股災以來,股市強力反彈,若要積極彌補虧損,債券投資人應同時建立股票攻擊部位。此外,美國公債仍是平衡未知經濟風險的最佳工具,「一旦全球經濟走向衰退,資金避風港還是美國公債,而投資等級債走勢會跟著股市連動,也就是說,想要平衡波動風險,必須股搭配公債才有效果。」許文欣提醒,過去為了領高息而重押投資等級債的投資人,可考慮轉進公債。解方三:減碼長天期美債 降低價格波動合庫投顧董事長、合庫金首席經濟學家徐千婷分析,除非通膨出現明顯斷崖式下滑,或勞動市場、景氣快速惡化,否則今年聯準會最多降息1至2次,幅度可能小於市場預期。因此,投資人與其靠聯準會降息解套,不如先調整手中債券配置,降低價格波動。「長債受利率變動影響大,一旦降息落空或通膨再起,價格會再修正;先前鎖定長債、想賺價差的投資人,現在應開始建立中期債部位,或配置一些短債,較能靈活滾動調整。」徐千婷表示,由於接下來美元貶值壓力仍高,以新台幣投資持有美債應做好避險機制,像透過日圓或歐元資產,對沖美債匯率風險。另外,美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美債供給壓力將推升長端殖利率,縮短債券存續期間,保持彈性是未來操作重點。合庫金首席經濟學家徐千婷分析,除非景氣快速惡化,否則聯準會降息幅度可能小於市場預期。債市風暴醞釀中,投資人不但在銷售話術下,掉入質押借錢買債漩渦,包括美債可套利、降息是送分題,且放著領息就好、不用管價格波動⋯更忽略了債券投資涉及通膨、經濟數據、市場情緒、財政政策及政治博弈等變數,風險及複雜度更勝股市。講更白一點,市場過分簡化債券投資,以為借二(借貸利率2%)買五或買六(債券殖利率5%或6%)穩賺不賠,「但所謂的套利,必須在無風險狀況下才可行;現在市場警鈴已響,投資人要盡速回歸債市投資本質,降低槓桿,早日脫離債蛙行列,才能避免自己陷入更大風暴中。」許文欣最後強調。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