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涼鞋於上週米蘭時裝週亮相,採用開放式編織皮革設計,外型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與卡納塔卡邦常見的涼鞋極為相似。儘管Prada形容該鞋為「皮革涼鞋」,卻未提及其文化來源,引發印度網友批評「文化挪用」。
Prada向《BBC》發表聲明表示,品牌「認識到此款涼鞋的靈感源自印度傳統鞋履」,強調品牌一向重視手工藝與文化傳承,並已就此議題與馬哈拉施特拉邦工商總會(MCCIA)展開聯繫。
MCCIA主席日前致函Prada,批評品牌在未提及柯哈普里涼鞋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將其商業化,未尊重世代傳承的工匠技藝。Prada企業社會責任主管貝特利(Lorenzo Bertelli)隨後回信表示,該鞋款仍處設計初期階段,並表態願意與印度在地工匠展開有意義的交流與合作。
柯哈普里涼鞋以其原產地Kolhapur命名,起源可追溯至12世紀,使用皮革手工製作、耐用且適合高溫氣候,並於2019年獲得印度政府認證,象徵其產地與品質保證。
爭議爆發後,不少當地工匠對Prada未致謝便採用其設計感到失望。有當地工匠表示:「這些涼鞋代表我們的辛勞,不該讓他人無償使用。」
儘管柯哈普里涼鞋在印度市價僅大概新台幣350元,Prada的類似設計卻被推測可能定價高達新台幣2萬元以上,引起價格落差與文化剝削的質疑。印度企業家戈恩卡(Harsh Goenka)亦批評國際品牌,指出當地工匠製作相同鞋款卻幾乎無法賺錢,「他們失利,國際品牌卻能靠我們的文化獲利」。
這並非首次有國際品牌誤用印度傳統文化。今年坎城影展期間,Gucci曾將《孟買女帝》印度女星Alia Bhatt穿著的紗麗誤稱為「禮服」;另在TikTok上,「dupatta」(印度披巾)被誤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圍巾」,也引發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