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CTWANT》報導,該機構安置國小至國中間的男學生,卻從2月起爆發多起性侵案,有6人是性暴力的加害人或受害人!就讀國中的L生對年齡相仿的C生下手,連在機構外上課時也曾伸魔爪;國小的H童也有樣學樣性騷擾J生並侵犯L生,還對K童出手,在K童通報後,還對新任室友Y童性侵猥褻。
C生在上性平課時得知自己的遭遇不對勁,才向教師訴說,校方不敢大意,但機構卻稱要「內部處理」,以「保護孩子」為由拒絕透露任何資訊,然校方堅持進行校安通報且開性平會,才導致全案曝光。但K童及Y童卻在進入安置機構後,社工「決定」他們在機構自學,並控制其與原生家庭連絡,讓孩子求助無門。
直至K童遭侵犯數十次後,忍受不了告訴機構生府員,才在社工的陪同下到警局作筆錄。K童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母親要照顧男童、弟弟及失智的老父親,一家人仰賴政府補助勉強度日,在男童祖母過世後,社會局判定家庭負擔過重、無力撫養男童,4月下旬帶走孩子安置,未料在安置機構遭到性暴力。
鄭宇恩指出,就她調查發現,該機構12名男童中就有至少6人是性暴力的受害人或加害人,機構在K童受害後才允許與家人見面,家長也是在見面前1天才得知孩子遭遇,機構從安置後就切斷孩子的家庭及學校支持,使他們求助無緣,導致茶壺風暴越演越烈,要求社會局全面徹查,別讓孩子深陷無聲煉獄中。
鄭宇恩質疑安置機構功能全面失靈,社會局又重大疏失,她要求徹查此事,應調查所有轄區安置機構,釐清究竟有多少性暴力或不當對待,甚至是性侵黑數,並交由外部單位或衛福部介入,讓更專業的團隊接受安置機構,也該對涉案或受害孩子進行心理輔導與專案追蹤,以全面保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社會局指出,本案由機構工作人員發現後主動通報,已啟動調查與輔導機制,調查程序完備前,暫停該機構收案,相關院生轉往獨立居住空間、增加查房頻率,同時會對於情節嚴重個案,邀集學校、主責社工、心理師進行輔導研商會議,依照專業人員評估給予治療,並安排專案陪伴人力,穩定生活與醫療輔導資源。
社會局也表示,服務機構針對未來新收個案將進行個別化自我保護訓練,讓兒少了解身體界線,建立對性別暴力的認識。也強調所有個案均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辦理,緊急安置個案得以個案安全、隱私為優先,故使用多元教育方案,在機構內維護兒少受教權,避免中長期安置兒少重複適應新環境,一切以兒少最佳利益為核心積極處理,陪伴創傷兒少療癒復原。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