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14:48 臺北時間

假檢警6月狂騙12億!婦人信「保命辦案」解300萬定存 結果帳戶全清空

mm-logo
時事
一名68歲婦人誤信假檢警話術,解開300萬定存後,存款全數遭騙走。(示意圖,取自Unsplash)
一名68歲婦人誤信假檢警話術,解開300萬定存後,存款全數遭騙走。(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據165打詐儀錶板統計,2025年6月份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案件有618件、財損金額高達新臺幣12億3千多萬元,個案被騙財損每件平均財損就將近200萬元,金額相當龐大,為所有詐騙類型之首。
刑事警察局分析此類手法多鎖定退休、居家之高齡民眾,利用長輩賦閒在家時來電,藉故假稱民眾涉及不法,詐騙集團再假扮檢警稱要民眾交付財物予以監管或公證,誘騙匯出或交付鉅額款項,因此警方再次提醒並呼籲務必時時 關心家中長輩慎防此類詐騙手法,以免遭受詐騙而損失慘重。
根據實務案例,東部地區1名68歲居家的陳姓全職媽媽於7月初接到1通假冒是保險業務人員電話,稱有人要盜領自己的保險金,並已主動代為報案。隨後有1名自稱為板橋偵查隊的「王志成」警察,打電話來說陳女涉嫌詐保,隨即引導陳民製作電話筆錄,且當下需了解陳女存款、股票現況,陳女便一一告知。
詐騙集團進而表示案件已移由檢察官調查,後來即有1位自稱檢察官的人來電稱,教導陳女處理詐保事宜。詐騙集團接著向陳女稱已查到陳女名下詐保洗錢贓款,要求陳女線上將定存300萬解除後,將會派出書記官至家中扣押贓款,又因陳女居家路途遙遠,不用真的將贓款領出,只要交出金融提款卡,再代為領出贓款即可。
另詐騙集團以偵查不公開為由,要求每日早上9點會來電確認陳女行蹤是否在家,沒有亂跑,陳女為自證清白,不疑有他,便按照指示照辦,並在家中將2張金融卡交給詐騙集團派出的假書記官,得手後假檢察官就沒打電話來,陳女察覺有異,乃去電板橋偵查隊找「王志成」警官未果,始知遭詐而訴警偵辦。
刑事警察局指出,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流程公式,詐騙集團會先掌握受害者個資,假冒遠地機關(如派出所、醫院、健保局、戶政所或大型企業等)之人員,表示其涉嫌犯罪、身分遭冒用辦理印鑑或詐領管制藥等,隨即以協助報案為由聯繫當地派出所,就是製造被害目標與假冒機關路程遙遠之情境,引導目標與假檢警使用視訊製做筆錄。
此外,此詐騙手法常結合多重角色扮演,並搭配假冒之司法文書(通知書、傳票)、公署(地檢署、警察局),使被害人陷入恐慌,再假藉偵查不公開之名義要求被害人不得掛斷電話及告知親友。
刑事警察局指出,「身分(證件)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或其他不法」、「加LINE定時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為該詐騙手法關鍵字,並嚴正聲明檢警不會用通訊軟體聯繫及製作筆錄,民眾接到相關語音詐騙電話,務必先掛掉電話保持冷靜,即時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以保護個人財務安全。
更新時間|2025.08.09 14:4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