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芬奇被英國改革黨視為「最新神童」,黨魁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是黨的未來希望。面對外界將他與歷史上的政治天才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24歲就任首相)和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相提並論,喬治卻保持謙遜,表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儘管如此,他的不凡經歷確實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對於他的政治生涯能否更上層樓,甚至問鼎首相大位,儘管現在論斷為時過早,但他的嶄露頭角已經是非同尋常。
在贏得貝德沃斯中區的議會席次之前,喬治芬奇曾擔任青年議員,地方政治對他而言更像是課餘活動。直到他的改革黨同事羅伯霍華德(Rob Howard)因健康因素辭去職務,他才臨危受命,接下黨魁的重擔。一切來得突然,連他自己都還在摸索如何兼顧學業與繁重的政治事務,並傾向於暫緩或延後大學課程,儘管上任時間短暫,卻迅速贏得了人民、黨內同志以及議會的信任,成功應對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挑戰。
喬治芬奇的早熟與堅韌源於其特殊的家庭背景。父親曾是建築工人,後因敗血症無法工作;母親從理髮師轉行成為特殊教育助理;14歲的妹妹則患有功能性神經障礙,需要特別照護。這些經歷讓他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到複雜的行政事務,如研究政府文件、填寫HCP(醫療代理)表格等。他表示,這些親身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家庭所面臨的困境,也磨練出他早熟的處事能力。
上任後,喬治·芬奇展現出堅定的立場。他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挑戰市議會辦公室在驕傲月期間懸掛彩虹旗的決定,認為這超越了非民選官僚的職權。雖然彩虹旗最後因月份結束而降下,但他的強硬態度已初見成效。
面對同齡人可能產生的質疑,他毫不在意,堅持認為自己的改革派立場與任何偏見無關。儘彿有著老靈魂的他,不追逐潮流,只聽老派音樂,並堅稱自己的政治抱負並非為了權力,而是為了推動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回歸傳統價值,最終希望能回歸初心,成為一名歷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