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4:07 臺北時間

新熱帶擾動最快明生成「週六最靠近台灣」 專家分析曝光了

mm-logo
時事
又有新的熱帶擾動將生成,最快於明日生成。(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官網)
又有新的熱帶擾動將生成,最快於明日生成。(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官網)
又有新的熱帶擾動將生成!天氣風險今(20日)指出,儘管成颱機率低,但間接導致南來水氣增多;氣象專家吳德榮除了曝光其路徑,也直指因強度弱加上路徑偏南,威脅台灣的機率已降低。氣象專家林得恩稱,新的擾動將於週四、週五生成。
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8時許指出,目前位在菲律賓以東海面的熱帶擾動(90W)將在週末逐漸西移通過菲律賓,週末雖然發展偏弱、成颱機會低,但將間接導致南來水氣增多,因此迎風東南部則有機會轉局部陣雨天氣,週末前往東南部則要留意天氣變化可能。
下週普遍來看,台灣附近太平洋高壓的勢力又有些減弱,且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則有熱帶系統發展跡象,目前預測熱帶系統直接影響台灣的機會都偏低,但在水氣較多的環境下,午後各地容易有熱對流降雨,迎風的東部地區也將維持局部地形降雨,天氣型態偏濕熱。
吳德榮5時許於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洩天機教室」指出,依20日2時中央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在琉球西北方海面的熱帶低壓偏北移動,進入「垂直風切大」及「低海溫」的環境,將續減弱。
20250820edi051
19日20時美國系集模式顯示,關島南方海面「熱帶擾動」醞釀中,朝西北西至偏西進行,系集平均路徑通過呂宋島北端(左圖);最新歐洲系集模式的平均路徑亦通過呂宋島北端,但強度更弱(右圖)。(翻攝自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weathernerds)
美國系集模式顯示,關島南方海面「熱帶擾動」醞釀中,朝西北西至偏西進行,系集平均路徑通過呂宋島北端;歐洲系集模式的平均路徑亦通過呂宋島北端,且強度更弱;由於途經垂直風切大的環境,不利颱風的發展;因強度弱,再加上路徑偏南,威脅台灣的機率已降低。
林得恩4時許於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新的擾動,本週四或五形成!」在本週,菲島東方外海將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且隨環境駛流場的導引,由東向西運動的路徑機會最大;但在熱帶擾動的強度與形成時間,還是有些分歧的差異看法。
20250820edi051
又有新的熱帶擾動即將生成。(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
美國(NCEP)數值模式掌握,該熱帶擾動將於週五(22)生成、地點落在菲律賓東方外海,預估路徑將走巴士海峽南側、非常靠近呂宋島陸地,週六(23)中心會最靠近台灣,直到進入南海後成颱機會大,隨後會再往海南島方向繼續前進。
林得恩也提及,歐洲(ECMWF)數值模式認為,該熱帶擾動強度最多只會發展至熱帶性低氣壓,另歐洲(EC-AIFS)數值模式分析其將提早於週四(21)生成,並以週五中心最靠近台灣,當移動至南海時會再增強為颱風。
更新時間|2025.08.20 14:5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