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15:28 臺北時間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30分鐘 如「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水量!2個月監測紀實曝光

mm-logo
時事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慘重死傷。(翻攝自林保署花蓮分署官網)
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慘重死傷。(翻攝自林保署花蓮分署官網)
強颱樺加沙雖未直接侵台,但夾帶強烈風雨仍釀東部重大災害。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溢流,泥水直衝光復鄉,釀成至少14死、32傷、百餘人失蹤慘劇,消息曝光,引發外界質疑「為何先前未能做好預防」,如今「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也跟著曝光。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提供自7月到8月近2個月的完整應變紀錄,其中8月12至14日適逢楊柳颱風來襲,當日撤離共259戶697人,颱風過境後研判壩體暫穩,解除警戒,並持續監測;8月18至20日空勤協助壩頂裝設水位計;8月27日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要求於10月初可能溢流前,加速清淤、補強橋梁保護,並精進監測與對外溝通。
到了9月16日執行「細胞廣播(CBS)演練」;9月19日更新馬太鞍溪潰壩影響範圍,調整避難疏散作為;9月20日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第二版村里避難疏散圖;9月22日,因應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花蓮縣啟動預防性疏散,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列管1837戶、實居8524人,並設置3處收容所。
卻沒想到最終壩頂發生溢流,首波洪峰於3時8分衝到馬太鞍溪橋,約3時半左右橋樑遭沖斷,4時許土石泥流溢淹至光復市區,短短30分鐘內,堰塞湖水位從1141公尺降至1127公尺,換算湖面積約110公頃,同於有1540萬噸的水瞬間湧出,也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導致災情慘重。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今(24日)13時00分,樺加沙颱風死亡14人,受傷32人,失聯152人,持續更新中。
事實上,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原因,是從去年0403大地震開始,當時花蓮多地區發生坍方、山體土石鬆動,導致地質不穩定,接著今年7月「薇帕」颱風,在花蓮降下大豪雨,最終釀馬太鞍溪上游發生崩塌,進而形成「堰塞湖」。
據內政部指出,堰塞湖壩高達200公尺、蓄水量可達約8600萬立方公尺,規模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當時林保署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達滿水位,恐會在10月中出現溢流狀況,影響下游3個鄉鎮市、7個村落的安全,怎料,這次樺加沙夾帶豪大風雨,先導致堰塞湖壩頂兩度溢流,釀成嚴重災情。
20250924edi040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提供自7月到8月近2個月的完整應變紀錄。(翻攝自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官網)
更新時間|2025.09.24 16: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