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後龍蔥抓餅攤車起家 二代接班煎出隱形冠軍 龍豪食品總經理 陳冠霖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陳冠霖24歲回家接班,把瀕臨倒閉的小食品廠,一路推上蔥抓餅市占前5大廠,拉亞、Q burger等知名連鎖早餐店都是其客戶。
陳冠霖24歲回家接班,把瀕臨倒閉的小食品廠,一路推上蔥抓餅市占前5大廠,拉亞、Q burger等知名連鎖早餐店都是其客戶。
在台灣冷凍食品市場裡,龍豪食品是一匹黑馬。蔥抓餅不僅打進全台5大早餐連鎖、月產逾200萬片,更以自有品牌「派脆刻」外銷多國。
堪稱「台灣早餐店軍火庫」的龍豪從苗栗後龍市場小攤車起家,二代獨子陳冠霖在最混亂時回家接班。當時父母經營的食品小廠因導入自動化設備陷入財務危機、工廠1個月僅開8天,也讓父母關係決裂。陳冠霖從小經歷家裡大起大落,嚮往穩定的白領生活,卻為了讓家重新團聚而接下爛攤子。他從一台打單機、20個客戶起步,用十多年把龍豪推上全台蔥抓餅皮前5大廠。龍豪的slogan是「簡單做好一塊餅」,憑藉的卻是最不簡單的韌性。
明明是蔥抓餅、蔥油餅廠,位於苗栗後龍的龍豪食品,8百坪自動化廠房明亮乾淨到不可思議,沒有半點油汙感。全身標準隔離服的龍豪總經理陳冠霖說:「我們的自有品牌『派脆刻』蔥油餅,最近成功打入好市多。好市多對食品廠要求非常高標,各種檢驗可能高達4百多項,細到連我都覺得誇張。」

陳冠霖小檔案

  • 出生:1988年(37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子1女
  • 學歷:勤益科大工業工程管理系
  • 經歷:三商美邦人壽保險業務員
  • 座右銘:擋在你前面的那道牆,是為了讓你成長而存在
  • 經營心法:堅持、學習、行動
  • 休閒:跑步

全台前5大 月產2百萬片

廠內正在運作的包餡機,將攪拌均勻的細碎青蔥自動包入一顆顆漂亮麵糰中。包餡機每天都有不同排程,今天包青蔥,明天可能是紅豆、芋頭。「就連1個原味抓餅,我們可能都有10種配方。有的通路要蒜多,有的要紅蔥多,供應給有機店的則不要加味素。」陳冠霖邊帶我們參觀邊介紹。
20251112bus001 (3)_2025-11-12.jpg
明亮乾淨的自動化食品廠,月產逾200萬片蔥抓餅,但重要環節仍需人力盯守。
2001年從路邊攤車起家的龍豪食品,蔥抓餅市占已名列全台前5大,客戶包括5大連鎖早餐,月產逾2百萬片,「我們可以說是『台灣早餐店的軍火庫』。」5年前創立的自有品牌「派脆刻」,不只遍及全台量販店,還外銷香港、日本、澳洲、美國等,去年營收破億元。
20251112bus001 (11)_2025-11-12.jpg
派脆刻青蔥煎餅即將上架好市多,也外銷至香港、日本、美國、澳洲等地。
龍豪總部一角還留有早期抓餅時代「15年做好一張餅」口號,陳冠霖說:「這10幾年來,我們多了10幾種產品。很早就開始走向多元研發。現在slogan是『簡單做好一塊餅』。」消費者買回家能簡單煎出美味的餅,但陳冠霖研發總挑戰難度,一款紅糖Q粑歷經20個月研發才成功,攻進連鎖餐廳。
20251112bus001 (10)_2025-11-12.jpg
歷經一年多研發的紅糖Q粑,賣進起家雞、六扇門等連鎖餐廳。
手上客戶如此響亮,陳冠霖笑說:「二代接班沒有捷徑,只有交出成績單,才能讓父母放心。」其實他接手時,爸媽的小食品廠剩下不到20個客戶,工廠每月只生產8天,「就是接了一個瀕臨倒閉的爛攤子。」他苦笑透露,自己從小就討厭家裡的蔥味、油味,從未想過接班,大學一畢業就逃到美國當救生員,打工度假去。

小攤車起家 自動化釀失和

「我家經歷過好幾次大起大落。我爸最早做營造業,靠借貸買各種挖土機從不手軟,利息滾到最後,每天跑3點半…」陳冠霖是苗栗後龍人,媽媽為補貼家用,先加盟紅豆餅,在後龍市場擺攤,後來跟朋友學做餅皮,改成早上賣蔥抓餅、下午賣紅豆餅。陳冠霖則是媽媽的小跟班,一放學就去市場幫忙。
20251112bus001 (6)_2025-11-12.jpg
龍豪食品是從陳冠霖媽媽謝佳芸在後龍市場擺的蔥抓餅小攤車起家。(龍豪食品提供)
「我媽是很純樸的人,做生意按部就班,人家怎麼教,她就怎麼做,不會偷工減料。」陳冠霖回憶,媽媽的蔥抓餅生意很好,一個上午3小時可以賣2百片,「後來弄了發財車,請了2、3個人在後面擀皮,算是市場裡的小名店。我爸營造生意一直不穩定,就乾脆收掉來幫我媽做,並開始轉作批發。」小攤車於是發展成家庭式工廠。
20251112bus001 (4)_2025-11-12.jpg
早年攤車時期,青蔥都是陳冠霖的媽媽親自挑選清洗。(龍豪食品提供)
陳冠霖是獨子,大學念勤益科大,在校就是風雲人物,當過學生會長,並多次隨志工團飛泰柬做服務,曾獲傑青獎肯定。在校的漂亮經歷,讓他還沒退伍就有3間公司等他。「我從小看父母為打拚事業爭吵不斷,動不動就要周轉調錢,生活紛紛擾擾很不平靜,我大學開始就眼不見為淨,一心嚮往白領上班族的平穩生活。」退伍後,他進到三商美邦人壽當了5個月保險業務員。
20251112bus001 (9)_2025-11-12.jpg
陳冠霖大學參加國際志工團多次帶物資深入泰柬,曾獲傑青獎。(龍豪食品提供)
「爸媽的小食品廠也曾有過巔峰,我記得看過報表,1個月營業額有2百多萬元,後來是因為自動化這件事情,讓我們家再次兵敗如山倒。」他分析原因,除了因為自動化需要花很多錢換設備之外,新設備來,配方比例卻沒跟著調整,「口感跑掉了。」因為生意不好,父母吵得更凶,「當時他們已經簽字離婚,我媽都搬出去了。」不捨母親的陳冠霖決定回家接手,並把媽媽拉回來一起做。
「我回家時,月營收剩6、70萬元,坦白說,就是從一個白板,一台打單機這樣開始。我爸帶我跑第一個客戶時,我們大吵架,所以他只帶了我2個月就不太管事了。」當時24歲的他,是食品業小白,從零學起。他逐一跑客戶,「知道他們覺得哪些地方不OK,就趕快回來改,譬如蔥抓餅的蔥不均勻,回來就想辦法調蔥,餅皮放點料就變得跟石頭一樣乾,就趕快調麵…總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開始建立公司的組織架構,「以前我爸之下就都是基層員工,沒有中間主管,大家連週日要不要加班都要問我爸。」
20251112bus001 (2)_2025-11-12.jpg
陳冠霖(左)與擔任他特助的太太Sandy(右)常親試新品,2人笑說職業傷害就是會變胖。陳冠霖曾胖到88公斤,最近才減肥成功。

接手遭重擊 沾食用油風暴

改善品質、建立組織架構之外,最重要是要拓展生意,「我爸以前土法煉鋼,他教我在路上看到冷凍食品車就趕快記下名字、電話。他以前就是這樣帶個鍋子自己上門推銷、去煎餅給他們看。」陳冠霖的第一大單,則是發揮大學建立的人脈實力,寄email到各大校園推團購,「經常都有十萬片的量。其實在低谷的好處就是亂做都會成長。」他笑說。
20251112bus001 (8)_2025-11-12.jpg
波波球是脆皮甜甜圈外皮配上濃郁內餡,有起司、布朗尼口味,供給知名早餐連鎖品牌。
陳冠霖接班第一年營收就翻倍,好不容易有點成就感,卻連遭重擊。先是因為蔥發酸,被退貨10萬片,「員工不熟自動化機器,一直不斷重作,導致新蔥舊蔥混在一起。」但真正的危機是隔年遇到食用油風暴。
「台灣就那幾大豬油廠,說沒用到是騙人的。」那次事件,被退了1百多萬片,「只能認賠。我1個月沒睡好覺,也很怕接電話,因為都是打來罵的。我們那時候冰庫不夠大,退回來的貨全都放在我家露天空地上,也不能銷毀;放了1個多月後,政府才請垃圾車來載走,他們要帶回去檢驗追蹤。」整個混亂的狀態考驗陳冠霖的抗壓力,「要生產要補貨,這樣來來回回,就硬撐下去。」也因為食安問題,陳冠霖跟同仁承諾一定要成為合法高標的食品廠。

建高標廠房 擴展海外市場

27歲時,陳冠霖決定買地蓋廠,結果從初估1千5百萬元預算,一路加到7千萬元。「我爸媽完全沒有幫忙,我自己去銀行貸款。」回想起來,陳冠霖也覺得自己膽子大,「我連一平方公尺有多大都不知道,從買地到找建築師、結構技師,一點一點自己去學、去摸索,參考了上百個國外食品廠。」

龍豪食品大事記

  • 2001年 創辦人謝佳芸蔥抓餅攤車起家
  • 2008年 轉型早餐批發通路
  • 2018年 新廠落成,獲IOS22000&HACCP雙認證
  • 2020年 創立新品牌「派脆刻」投入外銷市場
  • 2021年 獲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銀獎
  • 2025年 去年營收破億元,賣進好市多
陳冠霖花了5年讓龍豪步上軌道,營收連年翻倍成長,2018年新廠落成、2020年創新品牌「派脆刻」,國內外到處參展,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他也曾因領導作風強勢,進行了長達10年的自我學習,「我上了大量心理課、溝通課、企管課,學費累積超過5百萬元了吧。」
20251112bus001 (7)_2025-11-12.jpg
芋頭煎餅外銷日本,頗受歡迎,台灣暫無銷售。
但一直緊繃的橡皮筋總有彈性疲乏的一天,陳冠霖坦言,疫後這2年,他進入嚴重倦怠,「業績成長也趨緩,主要是我有點不太想動了。我覺得大概是蓋廠時,已經用盡我全身力氣了…」陳冠霖曾長達半年時間完全不想進公司,「一個上午就開車在路上閒晃。」
20251112bus001 (5)_2025-11-12.jpg
2015年,陳冠霖貸款蓋食品廠,事後回想,覺得用盡了所有力氣,令他曾一度陷入倦怠。(龍豪食品提供)
不想進公司,便再去念書,去年陳冠霖到政大EMBA進修,「我接觸到很多更優秀且樂在其中的創業家,也打開了新視野。」重燃對事業的熱情,陳冠霖邊感性說:「這10多年來,錢賺多賺少是其次,能一家和樂在一起,就是一個里程碑吧。」邊遙指遠方,「我們又準備蓋新廠了,雖然代工還是比品牌獲利穩定,但我還是會堅持,希望10年後派脆刻是一個真正的大咖!」

後記 跟台積電同桌小害羞

龍豪2021年曾獲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銀獎。「當初蓋廠時,所有燈具都選LED燈及變頻電器,還有控制水溫系統。」回想領獎時,陳冠霖笑說,全場只有龍豪一家是中小企業,其他都上市櫃大公司,「我還跟台積電、日月光、友達等超級科技大廠坐同桌。」他記得現場有立牌介紹各家節能減碳量,「我們的就短短的,1年好像是26公噸,人家台積電好像是幾千萬噸…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