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以下簡稱七大公協會)表示,此次修法影響國土、生態、綠電供給與半導體、AI等高科技產業用電布局,事涉重大,需更審慎處理。唯有共識先行,才能避免誤傷綠電發展,也真正兼顧環境保護與國家競爭力。公協會也願意持續與民眾黨團對話,共同尋找對環境、產業與國家最有利的修法方向。
七大公協會強調,此次修法跨及環境、地方發展與國家能源規劃,不宜在資訊不足下匆促表決。公聽會可讓各界在陽光下討論,提升政策品質並避免事後爭議。
此外,七大公協會進一步指出,若門檻設計過低、程序過嚴,將使綠電開發全面減速,進而影響RE100履約、供電穩定與半導體供應鏈布局。再生能源不足將提高企業營運風險,削弱投資意願,對台灣經濟造成長期衝擊。
七大公協會表示,產業界支持強化環境保護,也願意與環團、專家及政府共同研議環境敏感區域管理與審查制度的科學化調整。透過公開對話形成共識,才能打造兼顧環境永續、綠電供給與國家競爭力的治理架構。
因而,七大光電公協會再次強調:先溝通,再修法。公開討論,方能找出台灣最好的解方。唯有在公開、透明的程序中凝聚社會共識,台灣才能同時守護環境,也確保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並行。
七大光電公協會強調,15GW的光電裝機量只有少數的案例有問題,若因少數濫用者造成全面政策緊縮、嚴苛修法,受衝擊最深的恐怕是守法的多數,以及真正需要廠商協助發展地方百姓與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