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認為,當前教育現場處理校園紛爭,最關鍵的是尊重程序正義與提供相關人員的實質保障。除非違反程序正義、主事者明顯有不作為或非法情事,不應透過媒體與社群平台進行「未審先判」的輿論公審。
然而,綜觀全教產近期作為,明顯假借個案之名,行公審之實。此舉不僅可能對個別教師名譽造成永久傷害,更是嚴重踐踏校園法治精神。

尤其諷刺的是,全教產前陣子才高喊校事會議制度是「有罪推定」的工具必須廢除,在本案中卻完全轉變立場,力主應將相關教師送入校事會議,徹底展現雙重標準。
本案從「教師vs.教師」的校園職場霸凌,轉變成「教師/家長vs.教師」的管教爭議。全教總必須嚴正指出,全教產受理已被認定為職場霸凌行為人的教師,改以「家長」身分投訴,再將砲口對準被認定為職場霸凌受害者的教師,進行片面且情緒化的攻擊與公審,完全背離教師工會的設立宗旨,自甘墮落成為特定人士遂行個人恩怨、報復同事的工具。

全教總在處理「會員教師兼家長」所涉的複雜糾紛時,時常提醒自己要掌握工會職責界線,確保所有資源的使用都符合全體會員的福祉,並遵守工會專業倫理。我們認為全教產在本案不僅分化教師群體、加劇親師生矛盾,更混淆了工會的專業定位,徹底摧毀工會團結互助的核心價值。

鑑於本案近日發展走向對立,全教總呼籲所有教育夥伴與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學校的專業自主與協力維護教學現場的安寧。相關紛爭必須建立在理性溝通與程序正義的基礎上,絕不容許任何個人、團體以情緒化、未審先判的方式,模糊事件焦點,最終損及學生的受教權益。
最後,我們呼籲全教產立即停止充滿爭議的激進言詞,暫停持續傳真文件、頻繁轟炸周邊學校的宣傳行銷,不要再製造校園對立與恐慌。真正的學生權益,應是建立在安寧穩定、程序正義的教育環境上。透過輿論公審與製造恐慌來維護的,絕對不是學生權益,而是少數人的政治操作。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