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臍帶血大咖力抗少子化 訊聯蔡政憲:用外泌體找新出路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受訪時強調,訊聯累積二十年再生醫學實力,是轉攻外泌體的利基。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受訪時強調,訊聯累積二十年再生醫學實力,是轉攻外泌體的利基。
面臨少子化威脅,國內最大的臍帶血銀行訊聯生技積極轉型。9月下旬取得衛福部人體來源外泌體用於化妝品原料的許可證,讓布局再生醫學多年的訊聯有了新戰果。日前,訊聯董座蔡政憲接受本刊專訪,暢談如何靠外泌體找到新出路,他更以打造「外泌體業的台積電」自居,帶領訊聯成功轉型。
「26年前,對的方法是臍帶血,今年對的方法,就是外泌體(Exosome)。」談起今年9月取得衛福部頒發人體來源外泌體用於化妝品原料許可證,頭髮已花白的上櫃生技股—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在總部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地說。
20251117fin001

新生兒銳減 另謀商機

身為國內最大的臍帶血銀行,全台有6成孕婦會上門諮詢臍帶血業務的訊聯,為何要在此時大舉揮軍外泌體市場?「台灣今年的生產數是史上最大災難!25年前,台灣一年新生兒有30萬人出生,到了今年已經剩下不到一半。光是臍帶血業務,今年就縮水2成。」向來準確預估新生兒人數的蔡政憲搖著頭說。「少子化浪潮襲來,我們發現真的來不及,所以就加速進軍外泌體市場。」
蔡政憲口中的外泌體,是細胞間「傳遞訊息」的小包裹,它的體積比細胞小千倍,就像細胞界的「信差」,能把修復、再生、抗氧化等指令傳遞給其他細胞,啟動自我修護機制;已陸續被醫療業證明,在疾病治療、診斷、藥物載體運輸、皮膚修護與毛髮生長等四大再生醫學領域極具發展潛力。
20251117fin001
為搶食外泌體大餅,蔡政憲想出一套「AI+外泌體」的雙引擎商業模式。(訊聯提供)
全球掀起一股外泌體熱潮,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再生醫學雙法—《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衛福部也開放來自人體細胞的外泌體(簡稱人源外泌體)做為化妝品原料,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五個開放人源外泌體用於醫美領域的國家,這也是蔡政憲看上的大商機。
問題是,訊聯為何能在短短1年內,就取得外泌體動物性和人體來源原料雙許可,一舉搭上外泌體商機呢?「關鍵在於臍帶血三寶中的胎盤,就是最早的外泌體萃取來源,臍帶也可用來作為『間質幹細胞』或產生外泌體。」蔡政憲對本刊解釋。

拚研發代工 再造神山

20251117fin001
訊聯取得大馬、美國、拉美地區等市場的外泌體許可,推出醫美保養品搶市。
蔡政憲透露,訊聯早在20年前就開始投入研究細胞治療,並以製藥等級、新藥驗證的邏輯,運用臍帶血的副產物—間質幹細胞來治療重大傷口。「像是截肢、退化性關節炎,因為外泌體源於細胞所分泌的『奈米囊泡』,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增生、細胞修復的神奇效果;不同於細胞治療,由於外泌體不含『活體細胞』,所以較不易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也降低了致瘤風險。」蔡政憲自詡訊聯不設限於只做臍帶血。
究竟要如何抓住這股外泌體熱潮呢?蔡政憲提出「AI+外泌體」的雙引擎商業模式,還要搶當「外泌體台積電」的想法。他認為,打造品牌並非台灣的強項,反觀台積電專心做研發與製造,顧好品質、良率,就可以做到晶圓代工(Foundry)世界第一。
20251117fin001
疫情期間,訊聯利用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與各大醫學中心合作研究肺部和重大傷病的治療潛力。
「外泌體有太多可以差異化的地方,需要不同的技術整合進來,如果這套Foundry模式能在外泌體成功,就會像台積電一樣,別人非選你不可。」蔡政憲解釋。由訊聯作為軍火庫,負責研發代工、與各科醫師合力設計開發產品,再交付品牌業者銷售。比如近期訊聯就與中草藥業者合作,把清冠一號外泌體化,再透過連鎖診所賣到馬來西亞。

靠AI加速 長線布局

20251117fin001
訊聯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作,推出結合外泌體的「清泌一號」,成功外銷馬來西亞。(訊聯提供)
至於目前火熱的AI,他認為AI就是開發更多外泌體產品的加速器。「外泌體不管在內科、外科、婦科與小兒科都能用上,我們利用AI把最聰明的醫生的好點子、臨床的經驗知識轉化出來,讓他們的能量釋放出來,訊聯就透過建立一套Foundry模式,一起來改變歷史。」蔡政憲越說越興奮。
據了解,外泌體相關業務對訊聯營收的貢獻度,已經逼近15%。蔡政憲透露,未來外泌體的貢獻度還會持續攀升,有朝一日突破5成。
本刊好奇,既然外泌體的商業潛力夠大,對訊聯的獲利貢獻又有多少?蔡政憲坦言,為推廣Foundry模式、開發新科技,需手把手教育客戶,初期投入成本相較高。「如果我只是個注重3到5年資本市場的人,大可專心做某個很賺錢、毛利率高、最成功的東西,可是一定玩不久。我現在是在做一個Eco System(生態系)、一個聚落的形成。」他語氣堅定地說。
不過蔡政憲也自豪地說,訊聯幾乎年年都有獲利,因為每階段都把握趨勢,開發新商業模式,來實現長期布局。「我們的策略是,在不同時代,一定要開發出一個能夠落地、紮紮實實賺錢的事業,一路用短期的應用來撐中期的應用,再用中期的應用來撐長期。」
20251117fin001
訊聯旗下有2百多名碩博士,開發各式外泌體與再生醫療產品。(訊聯提供)
這套經營哲學源於訊聯早期的大股東,也是蔡政憲口中的「貴人」—已過世的電子業大老、前英業達副董溫世仁。「當時我們約早上6點半,已是早餐會前會的會前會,溫先生穿著睡衣拖鞋,從晶華酒店走下來。」蔡政憲回憶二人初見的場景。

得貴人襄助 務實向前

20251117fin001
去年醫療科技展,訊聯對外展示「外泌體Foundry」商業模式。
溫世仁在朋友推薦下認識了蔡政憲,認為訊聯的發展有潛力,不僅大力支持,還不吝分享企業經營之道。當時,他曾勸誡蔡政憲:「頭永遠浮在水面上,不要不務實。」成為訊聯布局未來的重要原則,也讓蔡政憲習慣多看一點,找到下一個商模。
蔡政憲自述,從小就想創業的他,特別崇拜本土企業家如王永慶、張忠謀、林百里等人,因此從大學時期接觸複製羊、自體細胞修復等概念起,便下定決心要將這些生技概念落地實現,商品化成為最前端的科技。
出身於台大世家的蔡政憲,一開始被栽培要像父親一樣從事化工專業。但在念研究所時,因緣際會對生技業產生興趣,從此轉行跨足生技,更在33歲時創立訊聯。「我不要一本在收集灰塵的論文,要藉探索新科技,加上創業魂轉化後,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得到。」
20251117fin001
對蔡政憲而言,創業只是起點、而非終點。他對台灣醫界的堅強實力很有信心,只要把累積數十年的技術能量與臨床經驗,結合訊聯在外泌體領域建立的紮實根基,就能打造一支生技台灣隊,在國際間保有競爭籌碼。「要做,就要做到生技界的台積電!」蔡政憲抬起頭,語氣透露堅定的信念,「我要當那個改變歷史的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