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比為半日照植物的劉以豪剖析自己,「 我覺得長愈大愈不了解自己 。以前的自己好像就是單一的自己,發現自己在生氣,但你不會特別發現什麼。但現在是我知道我有情緒了,情緒愈看愈清楚,也許生氣,也許難過,也許是悲傷。我看見它,但我可不可以不要立刻反應它。就像是看見另外一個人在生氣,那我要怎麼Hold住這個人,怎麼樣可以讓整個情況更好呢?」這樣的問句,搥打他內心同一個關乎情緒的點。
「長愈大,好像這東西愈難,你想駕馭它,但你愈難駕馭。」乍聽之下,劉以豪是為已經很多毛的情緒找出更多線頭。但已訪過他好幾次的我,卻感覺到,過去的生活與角色都滑入了劉以豪的組成。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一個想理解角色的人,往往得要更深刻去凝視自己的內心。
都是要面對自己心裡的病蟲害吧。像劉以豪所認知的,植物若被被好好養,病蟲害會比較少。但人活著,終歸是都要處理這樣的問題。意識著情緒,連悲傷或生氣都能成為有價值的事物。
當然,39歲的劉以豪深深明白自己很幸福,因為他目前煩惱的僅是這些內在的碰撞,而非更寫實的情節。「但我也想要更多,我指的不是物質或金錢的,我也想要更多元的表現,或是我到底存在是要幹嘛的,或是我到底還可以做什麼。」
或許不只是庸人自擾,因為劉以豪對能量很敏銳,他主演的虐戀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台灣曾破2億票房。回憶起映後場次,還沒踏進影廳,他就感覺到大家的情緒很滿,「裡面好像有一股很強的情緒在繞。」這樣的他,也不令人意外會受到植物的吸引。他甚至想在家裡陽台放個頌缽,出去外面時就「噔~~」,來療癒自己的能量場。
問鄰居會不會覺得哪個出家人來了,劉以豪大笑:「我敲得還滿好聽的。」那些天馬行空、那些神來一筆,在他身上居然都滿合理的。
化妝:@bellllla.makeup 髮型:@ajae_yt @driven.by 造型:Claire@mercibywoo 服裝提供:CELINE、ZEG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