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16:55 臺北時間

宏都拉斯「擁抱中國」拖垮經濟!業界轟失敗 反對派想與台復交

mm-logo
國際
宏都拉斯自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面臨白蝦滯銷窘境。(翻攝自laprensa.hn)
宏都拉斯自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面臨白蝦滯銷窘境。(翻攝自laprensa.hn)
宏都拉斯將於本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兩岸外交路線成為選戰核心議題。自卡斯楚政府於2023年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建交後,宏國多項產業承受嚴重衝擊,社會不滿度急遽升高,2名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因而在選戰中主張「與台灣恢復邦交」。
當地媒體報導,宏國私人企業委員會(COHEP)前主席魯茲(Santiago Ruiz)批評,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在經濟層面「徹底失敗」,不但未帶來承諾中的商機,還讓中國商品大量湧入,衝擊本地產業。他指出,失去台灣市場後最受害的是宏都拉斯重要出口白蝦養殖業。
宏國南方商會主席澤拉亞(Carlos Zelaya)表示,自斷交後情勢「完全沒有改善」。他強調,從出口「量」與「穩定性」來看,台灣市場明顯優於中國。數據顯示,宏國白蝦在失去台灣這個關鍵買家後,出口量大幅縮減67%,收入更暴跌78%。在斷交前,宏國對台白蝦出口一度占總量40%,年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然而外交轉向後,超過60家相關公司倒閉,造成約1.4萬人失業,形成地方產業危機。
據悉,北京在斷交後迅速擴張在宏國的影響力,並承諾投入近3億美元、取得多項建設與合作合約。然而宏國對中國的出口成績仍不如預期,自由貿易協議也始終未見進展,使國內對「投中」決策的疑慮與不滿持續升高。
先前,眾多蝦農與中小企業主即控訴,北京承諾的大量採購並未兌現,宏國對中國出口至今依舊有限。他們認為,恢復與台灣的既有貿易條件,是挽救產業的重要關鍵。當地媒體更以「宿醉」形容當前情況,意指國家在外交轉向後才發現現實與期待差距極大。
在競爭激烈的總統大選中,外交立場成為候選人之間最明確的差異點。執政黨候選人蒙卡達(Rixi Moncada)支持深化與中國的合作,但2位反對派候選人阿斯夫拉(Nasry Asfura)及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則公開主張檢討對中協議,並呼籲恢復與台灣的邦誼。他們指出,北京的承諾多未落實,相較之下台灣過去提供的經援、合作計畫與市場開放更具實質效益,是宏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更新時間|2025.11.22 16:5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