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菁專訪1】美女作家說年輕時並不快樂 近年才有了溫度和笑容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住家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張惠菁時常來這裡散步、吃早餐,她說自己非常喜歡早餐,早餐很重要。
住家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張惠菁時常來這裡散步、吃早餐,她說自己非常喜歡早餐,早餐很重要。
張惠菁的名字、容貌或創作,都給人一種知性與機智。學歷史出身,卻對新知保持好奇,無非是為了更參透人情世事,然而38歲那年,她被捲入「故官南院弊案」,人生勝利組一瞬間陷落到低谷。
早年才華洋溢的美女,在鎂光燈下吸引眾人目光,但美麗也帶來了傷害,讓她活出壓力。官司纏訟多年,最終獲判清白,她慶幸這段經歷帶來的醒悟。她傲慢過、痛過、恨過,也自省過。如今年近半百,雖有美人遲暮之感,但她覺得,不會再比此時更快樂、更自在了。
跟張惠菁約在台北民生社區咖啡店採訪,入座後,她翻出一大疊老照片給我,盯著昔日的影中人,忍不住大笑驚呼:「哈哈,那時候好正呀,瘦得不得了!我都快忘記自己曾經長那樣了。」到了第二次採訪,她坦白告訴我,從前年輕美麗的自己一點也不快樂,「比起來現在快樂多了,心情也更穩定。」
不論外貌、學歷或寫作,她始終是鎂光燈焦點。1997年,她放棄愛丁堡大學歷史博士學位回台創作,短短幾年內橫掃多項文學大獎,那時候被封為「美女作家」的她,剪了一頭俏麗短髮,臉頰清瘦,眨著靈氣逼人的眼眸,冷冷的不太愛笑,總給人冰雪嚴寒的距離感。
小說和散文雙料兼擅的張惠菁,早年在文壇被人封為「美女作家」。(張惠菁提供)
2017年,她離開工作多年的北京返台定居,整個人卻不太一樣了。好友胡淑雯說:「以前她給人的印象是大隱於市,幾年前開始,從一個體質偏冷的『溫血動物』變得比較熱情,常主動約朋友碰面。」

書卷才女竟是生活迷糊

48歲的張惠菁,近日出版最新散文集《比霧更深的地方》。她一共出版了9本散文集、2本小說集、2本圖文書、1本傳記,文字冷而清晰,銳而理性,像是隔著貓眼洞察世事。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讚許她的散文別開蹊徑,顛覆閨秀派,「承載著深冷的思維和戲謔的本質,既反叛又老成。」
初訪隔二日,我們相約大安森林公園吃早餐,她匆忙出門忘了帶錢包,不一會兒,母親人肉快遞過來,順道閒聊女兒的「豐功偉業」:5歲讀《國語日報》,小二讀《史記》,北一女、台大書卷獎、公費留學英國名校。「她早睡早起,讀書和工作都守紀律,但是生活中有一點迷糊、忘東忘西。」有一回她去上海出差,冒冒失失在機場搞丟台胞證,連忙跑警局備案、補辦證件,害同行的母親虛驚一場。
關於迷糊,她在廣告業的同事王派瑞也作證:「她有非常知性的一面,相約酒吧喝酒居然可以讀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可是粗心起來也挺驚人,相識以來她掉了快十支手機,上班常忘記帶錢包,叫我們下樓付計程車錢。」
話匣子停不了的母親又補充:「她從小一直很優秀,凡有獎的她都有份,可是突然間碰到那個事……真的打擊很大耶!」語氣流露心疼的「那個事」,是大家極有默契不敢提的敏感詞:故宮南院弊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