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菁專訪2】她涉弊案被關進看守所 像小龍女睡細板凳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有人說張惠菁近作《比霧更深的地方》,不若早年結構嚴謹,她則說,因為早年努力想證明自己是聰明的人,但如今已不那麼迫切了。
有人說張惠菁近作《比霧更深的地方》,不若早年結構嚴謹,她則說,因為早年努力想證明自己是聰明的人,但如今已不那麼迫切了。
1996年,張惠菁在英國愛丁堡攻讀博士,論文不得其門而入,心煩寫起小說投稿「中央日報文學獎」,竟一舉成名。「那比寫論文的樂趣更高啊,得了獎,又投了幾篇稿到報章雜誌,人家覺得我不錯很能寫,所以某種程度是被這種東西誘惑。」1997年,她決心休學回台,除了創作,先後進入自由時報和大塊出版社任職。
留學英國愛丁堡時期的張惠菁。(張惠菁提供)
學歷史的張惠菁,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武則天。「她的魅力是很creative(有創意的),實際上她創造的典章制度應該比後世所知更多,只是被掩蓋。」回顧青春,正值台灣解嚴後、渴求新秩序的社會氛圍,她說:「大家心裡多少有一點反叛或期待,我個性一直有個部分是,我不太服氣世界僅止於眼前這樣子,你看我們在故宮要create(創造)一個新的南院分館,可惜吃了點苦頭。」怎麼也沒想到,一心想創建新世界的年輕人,竟把自己人生勝利組的世界整個打翻了。

反叛創新打翻勝利人生

2002年她進入故宮,擔任當時故宮院長杜正勝的機要祕書。2年後,故宮規劃籌備南部分院,公告徵選工程專案顧問,據判決書指出,時任評委會執行祕書的張惠菁,與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盛豐、前故宮院長石守謙等人,涉嫌圖利澳商聯盛公司取得頭標,2006年5月,公共工程委員會撤銷聯盛公司專案顧問,檢調介入偵查。
2005年底,張惠菁前往上海廣告行銷公司任職,離職故宮前,她沒預料到一樁曾帶給她creative魅力的招標案,將在3年後把她捲入大海嘯。上海一待數年,2009年4月,一張傳票如同原子彈把她的前途炸得粉碎,5月18日她急急告假返台,一入境便被移送士林地檢署。

跌落谷底開始自我否定

我請她回憶當天始末,她落落大方倒不忌諱。「到了地檢署,我被暫時拘留在籠子般的小房間,走進去,隔壁幾間看起來是混黑道的人,全部露出一臉狐疑,想說這小姐是來幹什麼的?」有嚇哭嗎?「不,我沒有哭,律師還說我很鎮定,但不表示我內心不焦慮,也許是嚇到了,情緒沒跑出來。我願意回國,就是覺得能夠說清楚就說清楚,但沒想過會被關進籠子。」
2009年5月18日,張惠菁自上海返台配合檢調偵訊「故宮南院案」,隔日步出士林地檢署,被媒體包圍。(聯合知識庫)
「調查員審訊時很凶,用各種方法恐嚇,他已經有一個預設想法套在我頭上,而我努力想要掙脫,我感受到我好像『做錯事』,雖然我沒有『做壞事』,心理壓力很大,況且是幾年前的事了,很多細節想不起來。」她在籠子待了一整晚。「那板凳好細,即使我很瘦也很難睡,根本像小龍女睡的,一定會掉下來,哈哈。其次是廁所在同一間,味道不好聞,就這樣躺著休息,天亮有人叫醒我,結果法官說沒理由聲押,我就從看守所走出來,還被蘋果日報拍到。」或許是事過境遷,犯罪電影才會出現的場景,被她用黑色幽默口吻述說,時不時爆笑出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