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拍照是不是來量土地、房子,想把大林蒲人賣掉?」我們進入大林蒲,這裡的居民面臨遷村,歷經遷村意願普查、地上物查估,對拿相機的外地人有不信任感,採訪時總會問:「你們是不是政府派來的?」「不是啦,我們知道政府要你們遷,來問你們的心聲。」「無奈啦,以前跟我們徵收農地,1坪300元收去,拿去蓋工業區,給廠商賺錢,結果汙染一大堆,地方也沒發展。」賣菜的80歲阿伯說。
【二次遷村的人1】才把大林蒲當第2故鄉 紅毛港人揮之不去強烈剝奪感

2007年,歷經長達40年的遷村過程,400年歷史的紅毛港漁村成為高雄港洲際一期貨櫃碼頭用地,遷村經費329億元,20,931位居民搬遷,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遷村案。
工業發展像一頭鯨魚,吞完了紅毛港,接著要吞下相鄰的大林蒲。紅毛港遷村後,大林蒲成為一座被891根工廠煙囪環繞的孤島。該地被劃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用地,預計遷村經費589億元。
紅毛港遷村過程中,產生一則則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故事,在大林蒲人的口中不斷流傳,有的無力負擔房貸,房子遭到法拍;有的苦撐度日;有的財產損失,求訴無門。
大林蒲有19,960人居住,其中2,772人是搬遷至此的紅毛港人,他們的人生經歷一次遷村,又即將面對第二次。

要前往大林蒲,必須先進入臨海工業區,農曆初四工廠已開工,路上瀰漫刺鼻臭味,沿途是灰白的鐵皮廠房。這是大林蒲人進出高雄市區的路,也曾是紅毛港人遷村離開的路。

煙囪環繞 宛如孤島
2007年紅毛港完成遷村,歷時40年,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耗時最長的遷村案。這個曾經盛產烏魚、草蝦的400年漁村聚落,位處於高雄市小港區。1967年高雄港第2港口開闢,台電、中油、臨海工業區開始建設,紅毛港承受工業汙染,開始面對遷村處境,歷經2次禁建、2次封港抗爭,遷村計畫3次修改,最後從地圖上消失,成為洲際一期貨櫃碼頭用地。

遷村過程中,2萬多位紅毛港居民搬遷四散,一部分遷至高雄市鳳山區,另有一部分選擇搬到大林蒲(含邦坑、鳳鼻頭,共6里,簡稱為大林蒲)。根據高雄市小港區戶政事務所於2011年統計,紅毛港有2,772人搬至大林蒲。
紅毛港遷村後,相鄰的大林蒲從此成為一座被891根工廠煙囪環繞的孤島。北邊是台電燃煤火力發電廠、中油;東邊是年產9千億元的臨海工業區,裡頭是中國鋼鐵、台船、5百家工廠,以及南區垃圾焚化爐、國鉅公司的醫療廢棄物焚化爐。
西邊曾經是海,在西南風吹起時,當地居民得以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但1990年開始的南星計畫,以建築廢棄物、爐渣煤灰填海造陸,一條南星路切開了大林蒲與海的連結,原本當地的鳳林國小旁邊就是海灘,居民睡前能聽到海浪聲,30年間,一切消失了,夜裡聽見的,是工廠內機器的運轉聲,以及拖板車的聲響。
抗議汙染 遭警鎮壓
紅毛港遷村後,大林蒲更加蕭條,工業發展未能與地方共存共榮。1992年,大林蒲人因中油汙染,圍廠抗議,遭到警察鎮壓,逮捕起訴39人,恐懼中陷入沉默,成了不被關注的地帶,近十年才陸續組織公民團體,屢次北上抗爭、下跪陳情,反映環境汙染問題。
2011年「高雄港洲際二期貨櫃中心」開發案,從紅毛港遷村後的洲際一期貨櫃中心繼續向外海填海造陸,設置石化原料儲運中心,要將「亞洲新灣區」區內199座前鎮儲油槽遷移至此。繁榮的、好看的留給市中心,而嫌惡的、難看的通通放在更南邊的大林蒲與林園區。高雄氣爆後,石化管線不進入市區,大林蒲又成了工業地圖上,石化管線通往工業區的路徑。
面對故鄉即將消失,帶來的是強烈的剝奪感。
34歲的大林蒲人張文如高中讀雄女,又到台北讀師大歷史系,從北到南的返鄉路,是繁華變衰頹的風景。「10年前的我,心中有很強的憤怒。」她曾為了到新加坡工作進行健檢,肺部X光片發現結節(白點),驚動家族,20多位不抽菸的親戚因此也做健檢,僅2人肺部無異常。聊到此,她忍不住掉眼淚:「我阿姨甚至擔心沒辦法活著看我結婚,先去買了金鍊子送我當嫁妝。」
離開故鄉 彷彿割肉
2016年,時任行政院長林全、高雄市長陳菊帶領國營企業主管,向大林蒲居民鞠躬道歉。2019年,行政院核定「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總經費新台幣1054億元,其中589億元用於大林蒲遷村。鳳興里長洪富賢說,大林蒲許多居民一輩子沒離開過大林蒲,「離開像是割肉。」他希望政府能規劃一塊土地造鎮,並強調遷村計畫書要納入當地居民與公民團體的意見。「先有一份遷村計畫書草案出來,讓居民了解,裡頭的條件若居民無法接受,提出修改意見、達成協議,再編出真正的計畫書出來。」

畢竟過去紅毛港遷村過程中,許多經濟弱勢居民無力搬遷,最後遭斷水斷電、強制拆除。而遷村後,有的人面臨親友四散,失去情感可寄託的故鄉,無法適應新的居住環境;有的工作型態改變,無力負擔房貸,房子遭到法拍,之後流離失所;有的苦撐房貸,憂慮度日;有的財產損失,求訴無門。
紅毛港遷村的悲慘境遇,在大林蒲人口中變成一則又一則家破人亡的故事。人生已然經歷一次遷村,因地緣關係,把大林蒲當成第二個故鄉搬遷至此的紅毛港人,又即將面對第二次。
遷村後,他們過得好嗎?我們深入當地,紀錄他們的故事與心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