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因為採訪而認識安仁古鎮,後來卻被它本身的魅力吸引,因而一再造訪,連自己休假都想飛去幾天,享受帶著書卷味的靜謐假期。疫情蔓延近兩年,兩岸往來隔離要耗上一個多月,這樣的週末短遊變成泡影,可當我在《姐姐的愛樂之程》節目看到張雨綺、孟佳、萬茜攜手夜遊安仁時,想去漫遊小鎮的渴望突然噴發,真的好想好想好想再去一趟。
【紙上解封亞洲5】穿越時空到民國初年 最想念成都安仁古鎮的書卷味

被問到疫後最想去哪裡?答案當然是哪裡都好、哪兒都想去。如果非要說一個,且把範圍限定在除日本之外的亞洲,第一個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成都的安仁古鎮。疫情之前,從松山機場搭機3小時就能抵達成都,好幾次我從雙流機場出來,沒進熱鬧的成都市區,就跟回家一樣,直奔這座在川西平原上屹立千年的古鎮。

說起來,安仁古鎮雖然在唐朝就成了川西重鎮,但直到民國初年才開始大舉建設,一口氣蓋了幾十座大宅院,鎮上的劉氏家族長袖善舞,同時押寶國民黨和共產黨,經歷十年運動、三反五反,這些老公館居然沒被破壞殆盡,現在仍完整保留了27座,我甚至曾在屋頂內側隱蔽處發現青天白日的圖騰。



最後一次到安仁,是2019年,在老宅裡看了一場絕美實境劇,我特別喜歡古鎮的藝文氛圍,尤其是鎮上的「安仁書院」,由知名設計師趙潛石規劃內部空間,集書店、茶館、咖啡座與藝文活動等功能於一身,還身兼四川圖書館的分館,現有藏書3萬多冊,讓古鎮從裡到外,都像喬裝成民國初年風情的大攝影棚,偏偏還看不太出破綻。


如果有機會再訪,我想多待幾天,白日在各個書店間流連,除了安仁書院,這裡還有「方知書房」等好些特色書店,再去拜訪老街上專賣貴州侗布與藍染的「蕊工坊」,到對面的辣椒舖子「三生川」拎幾罐麻婆豆腐醬當伴手禮。




如果你對書上描述的四川美食有興趣,粉子醪糟、樂山蹺腳牛肉、綠豆花、肥腸血旺、麻辣燙、煮腦花,稀奇古怪的菜色,小鎮上應有盡有,但我最愛深夜看完秀,到鎮外的「偉偉鴨腦殼」報到,那盤「滷鴨翅」辣得我大汗淋漓卻回味至今。


旅遊記者 林亦君
篤信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並重的旅人,最享受書中風景袒露眼前的那一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