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崴國際位在桃園虎頭山的創新園區道路場景,比照一般汽車教練場的規格打造,總經理黃晟中坐在駕駛座充當司機載我們逛園區,但他的雙手卻完全沒握方向盤,電動小巴自動緩緩前進,遇到十字路口紅燈亮起,我們正不安地擔心它會不會停下來時,車輛就在斑馬線前的停車標線自動煞車停住。
【頭家開講】圖資領航家 勤崴國際總經理黃晟中專訪

勤崴國際是台灣市占第一的圖資公司,不僅自製樂客導航王APP,大家常用的Google地圖資訊更由他們提供,而嫁接起這一切的領軍人物,即為黃晟中,他兼具海圖與程式設計長才,2000年被勤崴董事長柯應鴻延攬,把電子地圖運用不斷擴大,除了夯極一時的PAPAGO之類的車用導航機曾是合作夥伴,還是台灣第一個推出3D地圖的廠商,讓他從經理一路爬升至總經理兼合夥人。
全自駕時代來臨前夕,他揮軍智慧車隊管理系統, 與繪圖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合作自駕系統, 打進每天有數萬人流的台積電南科廠,負責接駁任務,圖資軟體王成功出擊,穩當自動駕駛無人車系統的領頭羊。

與時俱進 市占達七成
「我們的自駕車體驗,除了機關團體可以上網申請之外,還是外交使節回台必來的參訪地,這樣外交官回到駐地,便能把台灣的自駕技術介紹給派駐國家。」黃晟中的一番話,道出勤崴國際在自駕車領域的領頭羊地位。
勤崴國際在台灣電子地圖市場市占率高達7成,為了幫電子地圖開拓更多應用範圍,黃晟中順著時代潮流,一路開發汽車導航機軟體,在3G來臨後馬上推出手機地圖APP,隨後又涉足車聯網,如今5G紀元,他又帶領團隊正式挺進自動駕駛領域。

這位外表看上去陽光、酷愛戶外運動、身上沒有IT味的科技人,其實從小就跟圖資軟體結下不解之緣。「我爸本來就是在台電資訊處寫程式,因此我小學時就接觸到Apple電腦。」
耳濡目染下,他高職念大安高工控制科,學到coding編碼設計,之後進入海大念航海電子資訊、軟體控制,鑽研海圖、GPS衛星定位,就這樣踏入了地圖領域。
「台灣第一個差分的基站就是我跟老師在基隆架起來的。」差分的基站能減少衛星訊號被干擾、提高定位精準度。
雙面長才 受伯樂延攬

黃晟中兼具海圖與軟體的專業背景,在2000年被那時正要從單純電子地圖轉型為圖資軟體公司的勤崴科技董事長柯應鴻找上,擔任軟體部門資深經理,一路打拚,2019年接下總經理職務兼合夥人。
黃晟中回憶:「勤崴創立於1998年,當時的電子地圖都是傳統紙圖數位化,我們是台灣第一個花錢買空拍圖當底圖再重新繪製,精準度高。」
勤崴電子地圖擁有高精確度優勢,不只與政府部門合作,Google也找上門,更有不少想發展導航車機的業者主動洽談。黃晟中開始發揮他在軟體設計上的專才,起初提供各式車機圖資串接,後來曾與PAPAGO這類PND可攜式導航車機業者合作圖資,並支援路徑規劃軟體。

圖資是門燒錢的產業,花了大錢做出來得要有人買單,黃晟中道出這個行業的殘酷面:「地圖產業是我東西沒做完之前,我一點價值都沒有,假設今天要做台灣地圖數據的銷售,不是做完台北市就能賣,因為沒有人會只跟你買台北市,我做完全台灣可能要花一年的時間,當中如果有一個東西少做,或是業者說我還要增加元素,就要全部重新跑過一次。」他感嘆:「繪測不能停下來,不管有沒有人要,資料都必須繼續維護下去,一套地圖若沒有更新,3年價值便會歸零,因為正確率偏低了。」
隨著手機網路興起、車用機逐漸退潮,勤崴面臨營收衰退困境,在2008年引進中華電信入股,讓富爸爸成為最大股東後,黃晟中決定開發自己的地圖APP,「導航潮流不斷改變使得成長受挫,這時驚覺到自己要有出海口,所以才催生出樂客導航王。」樂客導航王目前累積逾650萬人次下載,每月有超過50萬的訂閱用戶,也是台灣第一個推出全3D導航地圖的APP。

高精地圖 搶自駕大餅

2018年,黃晟中就開始布局自駕車專用的高精地圖,並與繪圖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合作,透過AI運算、影像辨識,把高精地圖開發擴大成Level 4自駕系統解決平台;一般人熟知的特斯拉只有Level 2半自動駕駛等級,Level 4則是在道路條件許可下,車子就能夠進行全自動駕駛。
在成為營運最多封閉場域及開放式道路的自駕廠商後,黃晟中說:「我們自己在看自駕落地這件事情,今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就在幾個月前,勤崴初步投入四輛自駕電動小巴,在每日有數萬人流的台積電南科廠進行接駁服務,這個全台第一個商轉模式如果合乎台積電節能減碳的預期,便有機會在他們別的廠實施,就連海外廠也有機會!」儘管欣喜,但他隨即補充:「別以為封閉廠區比較單純,其實它是個還在擴建中的『大工地』,很多地方根本沒交通標線,不少卡車橫衝直撞,自駕小巴得學習閃躲『假封閉真開放』的路況。」
攀聖母峰 悟事業目標

「我覺得做地圖是比較需要蹲久一點、工程滿大的產業,前置沒有做完之前什麼收入都沒有,所以你要耐得住性子,朝著遠處目標踽踽前行。這跟登山邏輯一致。大家都喜歡看短、但我喜歡看遠,山峰就在那裡,會到的,只是時間的問題。過程挫折難免,但你要相信、你有能力做到這件事情,如果是簡單的事、大家都能做,那也輪不到你。」這是黃晟中在爬喜馬拉雅山發生低血氧、肺水腫後,一路堅持完攻聖母峰EBC基地營後所沉澱出的感言。
攀登過程中,每一口呼吸都難,他竟然還想著勤崴之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山上所有資源取得不易,能源非常珍貴,連洗澡的熱水都只有10分鐘。現代都會裡我們能源取得太容易,可是當能源真的稀少時你會怎麼用?所以爬喜馬拉雅山的時候,我有了更深的體悟,那就是要精準。」

從尼泊爾回來後,黃晟中對公共無人載具推動更加積極了,自駕新時代來臨前,完成高精地圖布局絕對是首要任務。他的邏輯是:「即使在高度精確的圖資下,自動駕駛也有出錯時刻,不過經AI學習後系統不會出現二過,但是人的駕駛行為卻老是不斷重複犯同樣的錯。」對科技人而言,在特定條件下,自駕比人駕更精準、失誤率更低。
正當眾人還在熱議AI人工智慧話題、爭論著中間的利與弊、想著從何處下手時,黃晟中與他的團隊早已利用高精地圖、AI運算、影像辨識,準備好跨過自動駕駛這座大山了!
後記 鐵人精神愛挑戰
黃晟中是個愛運動的瘋子,他3月下旬才因為爬聖母峰在尼泊爾高山肺水腫,緊急回台治療,人都喘不過氣來了,1個月後竟然還跑去參加人生第一場113公里三鐵賽事(游泳1.9公里、單車90公里、跑步21公里),單車、跑步沒練,游泳用抬頭蛙一路到底,竟也在時間內完賽。
他自嘲有點神經病,笑笑說:「人要放棄很容易、不用學習,但人要學著面對挑戰卻很難,挑戰困難後才會知道自己比想像中還要強壯,可以得到美好果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